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双盛美村新建200座温室大棚
2011-09-23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呼和浩特频道   

“过去这片土地是荒沙地,现在经改造,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下滴灌、起垄扩行缩株、全程机械化业等现代农业技术,种植了脱毒马铃,在今年遭遇严重旱灾的情况下,马薯长势旺盛,预计平均亩产增加500斤以上,每亩纯收入3200多元。大家,这就是膜下滴灌的马铃薯和常规旱区马铃薯的对比。”近日,记者随市人常委会调研组就《加大马铃薯实施膜滴灌项目建设》情况前往和林县调研,和林县政府副调研员、农业局局长白晓指着城关镇榆西夭村一片面积500亩的马铃薯膜下滴灌示范区向大家介绍。记者看到,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马铃薯果实数量、大小、长势明显优于常规旱地作业下的马铃薯。

  “同样是种地,因为采用的技术不同,你看这结果相差有多远!”和林县大红城乡十二号村农民徐根锁站在本村龙峰农牧林综合开发公司玉米、马铃薯膜下滴灌示范区的地头上,羡慕地看着示范区长势喜人的庄稼感慨不已。因为干旱少雨,徐根锁家8亩旱地几乎绝收,而同样也曾是旱地的示范区改造后采用膜下滴灌的新技术却在大旱之年取得了大丰收。徐根锁盼望着自己家的旱地也能尽快得到改造,变成高产田。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们联名提出《关于加大马铃薯实施膜下滴灌的议案》,此议案被确定为2号议案予以重点督办。

  市农牧业局副局长郑建忠介绍,呼和浩特市耕地资源为720万亩左右,已利用的耕地面积为670万亩左右,其中水浇地面积仅有240万亩,已利用耕地面积中430万亩是旱地,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4.2%,主要集中在和林县、武川县和清水河县。干旱少雨且多为坡梁地这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对全市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是制约呼和浩特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旱作农业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水,有效拦截天然降水和提高地下水的利用率是解决旱作农业的根本途径。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以仅用少量的水将大量的坡梁旱作区变成高产稳产田。从去年呼和浩特市通过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的实践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作物生长期需水量每亩只需1012立方米,通常一眼井可满足500亩左右的农田作物对水的需求,大田使用后,较常规灌溉省水50%左右,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50%200%,增加综合经济效益40%以上。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不仅是旱作雨养农业区种植业的一场革命,而且为高效农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对山丘区农民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意义重大,是提高全市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为重要。

  呼和浩特市从2009年开始在武川县、清水河县、和林县和托县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至去年,全市膜下滴灌推广面积已达14279亩,其中,马铃薯膜下滴灌面积11199亩,谷子膜下滴灌面积100亩,蔬菜膜下滴灌面积2380亩。今年全市推广喷灌、垄上滴灌和膜下滴灌面积18.07万亩,其中膜下滴灌面积5.3万亩。马铃薯膜下滴灌面积达到了4.17万亩。

  郑建忠介绍,为加快呼和浩特市旱作农业设施建设,去年,呼和浩特市制定了《呼和浩特市膜下滴灌面积发展规划》,实施地点主要在缺水、有一定水资源但不适于大量开采或可进行降雨储藏(水窖)的干旱、灌溉保证率低的地区推广。呼和浩特市主要集中在旱作区域武川县、和林县和清水河县。计划在3年内推广旱作区膜下滴灌技术15万亩,其中2011年计划推广4万亩,2012年计划推广8万亩,2013年达到15万亩。今年的膜下滴灌推广已超额完成了任务。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在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过程中积极争取各项经费支持,集中财力向项目区倾斜。武川县和清水河县分别于2010年争取到旱作农业科技推广专项资金项目,其中武川县实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5000亩,国家补贴资金400万元;清水河县地膜覆盖13.5万亩,国家补贴资金275万元。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科技人员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膜下滴灌项目中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每户一份技术明白卡,每户至少培训一个技术明白人。

  因为膜下滴灌技术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呼和浩特市在推广该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发展膜下滴灌的统一规划不够明确,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仍显不足,传统的种植观念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膜下滴灌技术的进一步推广,需逐步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另外,由于该技术是将工程技术、农业技术与管理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因地制宜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了节水高效灌溉综合技术体系,因此需要劳动者具备一定的科技素质。

  农业部门建议,呼和浩特市在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时要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度,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发展规划,真抓实干,扎扎实实落实。各项政策、资金补贴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膜下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补贴力度。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要强化对农民的培训,传授各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3980-1.html

标签:农机 大棚 新建

上一篇:新技术、新机具推动农机成果转化
下一篇:发展大棚土鸡生态养殖 促进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