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俺这大棚能建这么好,多亏了信用联社的"小额农贷"。”藁城市岗上镇杜村西红柿种植户李艳婷指着自家新建的温室大棚告诉记者。这种大棚采用新型材料,结构合理,结实耐用,而且采光好,土地利用率高,造价在8万元左右。
藁城市是蔬菜种植大市,蔬菜种植面积53.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3万亩,蔬菜专业合作社达到124家,农户贷款担保难、抵押难问题长期制约着设施蔬菜的发展。岗上镇杜村一直有蔬菜种植的传统,但原先的老棚棚质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成为制约杜村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2010年,杜村党支部书记高素娥到山东寿光参观新式蔬菜大棚后,决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起新式大棚发展蔬菜产业,可是建设资金上有缺口,正在这时藁城市信用联社的“三个协议”捆绑式农户小额贷款模式,为杜村蔬菜种植户解了燃眉之急。
“我们合作社为每一个入社社员承包的大棚提供担保,信用社提供5万元贷款,镇里一个棚补贴了1.5万元,让这些农户顺利地把棚建起来,建成后种植西红柿,收益挺好,一季就把成本拿回来了,大家都顺利地还上了信用联社的贷款。”高素娥说。
“三个协议”捆绑式农户小额贷款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信贷模式,即:信用联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小额农业贷款服务协议、镇政府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支农补贴协议、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入会协议。通过“三个协议”的签订,增加了农户的授信额度,有效解决了农户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同时降低了金融信贷风险。
藁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赵素凯告诉记者:“去年开始,我们和岗上镇政府联合,通过"三个协议"捆绑式农户小额贷款模式支持农民蔬菜种植,收到良好效果。”大同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刘军良说:“我们信用社为杜村种植协会发放了87户小额贷款,一期投入了435万元,今年上半年已经全部收回。”
资金问题解决了,杜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信心更足了。杜村村民窦亚平告诉记者:“俺已经从信用社领了钱,我们村里头一期建大棚效果都挺好,我就加入合作社了,我们是第二期(大棚)工程,一个棚6亩地投资11万,11万的棚我们拿出4万就能建起来了。”
通过“三个协议”信贷模式的推广,帮助更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藁城市乐农番茄专业合作社尝到发展设施蔬菜的甜头,现又向信用联社申请信贷资金150万元,准备流转土地150亩,扩建30个新式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