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夏收在农民收入中的比例,在今年秋冬季农业生产中,贵州省各级农业部门努力扩大秋冬种播种面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实现大季损失小季补,粮食损失经作补,提高秋冬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夺取明年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今年7月以来,贵州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十成,加上持续晴热高温,加剧水分蒸发,旱情发展快、影响范围广、多因素叠加、受害程度深,形成自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同期灾害影响面、受灾程度、灾害损失最大的干旱,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秋收作物尤其是粮食生产遭受严重危害,全年农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根据当地旱情实际和秋冬季农业资源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及早将秋冬种生产指导计划落实到县、乡、村、组、农户和田块,确保种植计划全面完成。各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及时落实油菜、小麦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马铃薯原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以及近期中央和省安排的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积极组织种子、化肥等,在秋冬种前拨付到县、乡,兑现到农户。在有条件的地区,把扩种马铃薯作为增加夏粮种植面积、挖掘贵州粮食增产潜力和夏季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进一步集中资源,加大投入,做好区域布局、种薯调运、商品薯基地建设、脱毒种薯推广与高产示范等重点工作,推进夏收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
贵州省按照“有效防灾、主动避灾”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种植耐旱、经济价值高的品种,增强抗旱能力,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抓好冬春商品蔬菜生产,突出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流域及赤水河、乌江下游低海拔温热河谷区冬春喜温蔬菜和城市郊区蔬菜生产,做好区域布局、引种调种、技术培训等各项服务工作,提高秋冬种马铃薯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畜品市场有效供给“三大”任务,极力推进生猪“5511”工程、“1000万头肉牛”工程、“1000万只肉羊”工程、肉(蛋)禽“1525”工程和奶牛“1231”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人工种草80万亩、冬闲田土种草120万亩、秸秆处理利用350万吨、饲料推广170万吨,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确保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畜牧业收入稳步增长,努力实现大旱之年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
与此同时,在努力增种、扩种、大力调整结构,加快畜牧养殖业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贵州省切实加强技术推广,全面落实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特别是要集成推广抗灾增产技术,促进秋冬季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方向发展,为抗旱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为了保证秋冬季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贵州省各部门切实抓好农资供应与农产品质量监管,促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努力做好产销衔接服务,搞好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物价信息、农情调度、基点调查、农资和农产品成本调查等工作,强化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认真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疫早发现、早处置,降低畜牧养殖业的疫病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安全。
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技术推广计划顺利完成。要抓好项目带动,实施好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优质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等项目,充分发挥项目作为技术推广载体的作用,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