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谷农机收梦渐圆――来自秋粮生产一线的蹲点笔记
2011-10-18   来源:滨州日报   

在大棚里种菜、种食用菌已司空见惯,可在大棚里“种”酱油还是头一回儿听说。这不,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的毛立光就给我们露了一手。

毛立光从1996年开始销售酱油醋等调味品,对这些调味品也有着较深的了解和认识。慢慢地,他开始有了自己制作酱油的想法。他说,传统酿造方法,采用野生菌制曲、晒露发酵,生产周期长,原料利用率低。现代酿造企业的酿造方式是利用锅炉进行水循环,建发酵池,投资大,产量高,但是产品风味不如传统酿造产品好。

就毛立光目前的酿造规模来看,这样下来需要投资30多万元,年燃烧煤炭20余吨。需雇用劳力5人,支出工资7万余元。基础投入如此大,确实让毛立光犯了愁。

毛立光是个喜欢思考的人,他反复琢磨好的替代方法。看到邻村的农民建起大棚利用太阳能种菜,他心头豁然一亮:是否也可能利用太阳能在大棚里“种”酱油。说干就干,他投资5万元在宽阔院落里建起了试验性的大棚。

“经过两年的不断摸索,多次请教懂酿造有经验的老师傅,我终于获得了成功!”毛立光兴奋地说,“利用大棚‘种’酱油,避免了风沙和蚊蝇的袭扰,传统酿制酱油环境卫生差的弊端得到了有效解决。更可喜的是不用再去购买煤炭和锅炉搞水循环,少用了劳力,也不用建发酵池,这一下子给我省下30多万元呢!”毛立光脸上挂满了笑意。

据悉,利用传统方式酿酱油一年只能生产一次,而现在在大棚里操作,就能生产23次。一个小小的庭院可给毛立光一年带来十几万元收入。目前,毛立光申报的“毛家红”品牌已被国家商标总局受理,大棚“种”酱油的技术也已申报新型实用专利技术。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3609-1.html

标签:农机 蹲点 笔记 一线 生产 来自 秋粮 机收

上一篇:开展科技承包 推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下一篇:蒙自现代设施农业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