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跟着蒋阿姨学农活
“以前哪会想到,冬瓜是可以长到天上的,茄子也是要授粉的,种菜是可以不用土的……”10月13日下午,戴着安全帽,站在横溪台创园10米高的高科技农业大棚里,甘西社区的蒋秀英大姐脸上满溢着笑,有点好梦还没醒来的样子。
戴上安全帽
每天到田里“上班”
嫁到江宁横溪40多年,蒋秀英今年65岁,种了大半辈子的地,蒋秀英自己都说,怎么也没想到,因为台创园开发土地流转,自己居然成了上班拿工资的“工人”。一天8小时,上午7:00―11:00,下午1:00―5:00,每月工资1350元。以前种田,刨去种子、化肥钱,一年下来一亩地收成也就四五百元。现在一个月能拿到这个数,蒋秀英很开心。
“一开始,最不习惯的是,上班规定一定要戴安全帽。一连十几天,安全帽戴在头上,勒得头疼”。蒋秀英清楚地记得,自己是今年3月29号过来的。和蒋秀英一样,台创园里如今有十多个当地人在大棚里上班。她们的工作包括给这里的西瓜、蛇果、茄子授粉,把成熟的果实摘下、定期给11000平方米的三个大棚里的各种植物喷灌、淋灌。
都说农民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很苦,现在按时上下班的“农业工人”蒋秀英很享受。“村里一个大姐都70岁了,逢人就夸上班像城里人逛公园”。
65岁的人了
重新学着种瓜种菜
以前种瓜种菜,多是跟着经验走。但现在台创园里,讲的是高科技,温度、湿度,甚至土壤的酸碱度,都要心中有数。刚开始,蒋秀英对这些高科技很抖呵。半年多下来,发现跟着做就行了。
10月中旬,外面的西瓜早已下市了,但是,在大棚里的“小兰”西瓜、茄子都还正当时,上午9点多温度刚升上来的时候,需要帮它们授粉,西瓜要授粉,这蒋秀英知道,但是,要帮茄子授粉蒋秀英以前真不知道。
横溪以种西瓜而出名,蒋秀英以前在家种“苏蜜”、种“幸福一号”,但是,在大棚里种的却是较稀罕的“小兰”西瓜,“好吃得很”,以往,本地瓜都要6月中上市,立秋后就下市了。但是,在大棚里种西瓜,5月中“小兰”就能上市,下市要延到11月份以后。也是在台创园,蒋秀英才算是见到了方形瓜、柱形瓜、三角形瓜、情侣瓜这些新、奇、特的造型瓜。
虽说种了这么多年的瓜果蔬菜,蒋秀英感觉现在才“有点开了窍”。
种一辈子菜
也不能算“会种菜”
和65岁的蒋秀英不同,吴树琴今年才45岁,她正努力地学习着这里的高科技种菜,未来会怎样,她一下子也说不太清楚。
但改变已经发生――2009年,由80平方公里的横溪核心区和40平方公里的溧水白马、高淳固城辐射区组成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建立,吴树琴的命运就此改变,她成了一名农业工人。还是在种菜,却是不一样的种菜。
每天,就像工厂里一样,只要管好自己的这一部分工作。以后这里还会养很贵的锦鲤,还会配套向城里人提供肉、菜、鱼等有机食品,还会想法子吆喝更多城里人来摘蔬菜挖山芋。“搞旅游农业,真的比原来种瓜种菜要来钱”。
省农科院、市蔬菜所在横溪都有基地,山东寿光人也到本地帮着搞大棚,原来只能种一茬的西瓜通过与铁葫芦嫁接,现在每年能重茬种瓜了……这些,都让吴树琴跃跃欲试。
和横溪街道宣传办的毛文轩交流时,他说,“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观念转变,再下面,也就水到渠成了!”记者 仲跻嵩 摄影记者 邵丹 江宁横溪联系点报道
记者感悟:
第一次看到长在天上(爬上架子)的冬瓜,受到的刺激很大。以前写稿时常用“×××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没想到的是我自己。
老辈人用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来说种田的苦。现在,每天戴着安全帽去大棚里上班的蒋秀英告诉我,种田也可以很开心,授授粉、摘摘菜,一天8小时,很轻松。
种了一辈子菜,改在大棚里上班,面对高科技,蒋秀英们感叹“不会种菜了”。这让手忙脚乱学农活的我也感慨,种菜如此,写稿如此。“活到老,学到老。”谁都懒不起呀。
生姜涨了、大蒜贵了、土豆哭了,村里的表姐“上了楼”,到城里打工的表弟又“回了乡”,就连挖个山芋都会让城里的孩子们兴奋不已。这是一个“农抬头”的年代。突然冒出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句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