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盆栽苹果要培育3年多才能结果。
光照温度、湿度人为控制、大棚里安装地热、土壤自己配制每年都要换……在这种环境下会产出什么样的果蔬?10月21日,本报记者与城阳区食安办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青岛法海寺生态农业观光园,探访以农业观光为突破口的农产品“透明种植模式”。“让市民走进田间地头亲自看到各种果蔬生长的过程和环境,自己去判断果蔬是不是安全,这是农业观光园的意义所在。”青岛市城阳区农业局副
局长段永颂表示。
草莓住进“智能大棚”
光照、温度、湿度……这些决定果蔬生长的因素都是智能控制,这里就是观光园内的立体观光草莓大棚。
“每棵草莓边上都对应着一根小细管,会定时浇水,每棵草莓的浇水量都是一样的。”观光园经理郭衍波说。这些草莓下面是一个养鱼池,可以自动调节湿度。
除了草莓大棚,观光园还有3个自动控温联动大棚,种植西红柿、葡萄等果蔬。“夏天如果太热就把遮荫棚拉上,冬天太冷就调节暖气和保温膜的温度,这些只要摁个按钮就行。”郭经理说。
记者注意到,每个大棚里都安装了摄像头,平时大棚里的情况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看到。“这就好比生产记录,滥用农药或者管理不当,都可以监视到。”郭衍波说,大棚采取自动化管理,大大降低了劳动力,两个人可轻松管理3个大棚。
果蔬享受地热待遇
除了自动化管理,观光园里还有两项“高科技”地热和土壤。
一般来说,果蔬在开花结果期间对温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遇到阴天下雨下雪,大棚里的温度很可能得不到保障,为此,不少大棚里安装了一根根暖气管道,甚至铺设了地热系统。这些保暖系统能在冬天保持果蔬的生长条件。
郭衍波告诉记者,如果说地热是保证了果蔬的质量的话,那么土壤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保证了安全。
“以韭菜为例,韭菜的根部比较甜,一些苍蝇喜欢啃食其根部,并在那里产卵,如果韭菜生长的土壤能保持干净,生长环境里没有苍蝇,就不会有问题。”郭衍波说,他们用来栽培果蔬的土壤都是自己根据果蔬生长条件配置的,每年都会定期更换。
一盆韭菜能吃10茬
据了解,每个大棚的建造成本要20万元,而一般的果蔬大棚也就四五万元,在这里产出的果蔬价格不菲。比如一盆韭菜就要80元,一盆苹果则要1000元。
“不过一盆韭菜拿回家可以吃上10茬,一茬才8块钱,这个价格对这种不用农药和化肥的韭菜来说也不算太贵。而一盆苹果,光嫁接培育到结果就需要3年多,成本很高。”郭衍波说。
据了解,另外一种与生态农业园相似的模式,是产品主要面向会员订购,种植基地对会员开放,想了解生产过程,会员可以随时去看,位于城阳的青岛普瑞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就是这样。“我们今年只为30个家庭提供有机蔬菜的配送服务,一年收费1万元,每天配送一公斤。”该公司总经理栾方进告诉记者。吃一年有机蔬菜收费 1万元看起来很贵,但栾方进说,他们生产的果蔬杂粮不使用化肥农药,本身产量就降低了一半,再加上配送等成本,实际上并不赚钱。
记者观察
生态农业园里既能吃又能玩
与远离青岛市区的即墨、莱西等地发展农业模式不同,由于城阳距离市区比较近,观光农业园成了城阳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这种模式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也比较大。
记者在城阳种植基地采访了解到,许多生态农业园的老总之前都不是农民,或者是官员,或者是商人,或者是建筑包工头,之所以投资农业是因为看到市民对农产品安全的高要求。以郭衍波为例,他之前主要做蔬菜配送的,看到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在2009年建了这个生态观光园,“就是让市民吃得安心。”
对很多观光农业的负责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郭衍波告诉记者,这种高效农业要的就是规模,规模越大,盈利越快。“如果是单一的品种,比如只是草莓,等采摘季节过了,农场就冷清下来了,如果我这里既有草莓又有西红柿葡萄,然后还有叶菜类果蔬,市民来到这里后一下子能把果蔬都采全了,那么来的市民会更多,资金回收也会更快。”段永颂在总结生态农业发展时也表示,目前农业园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园区的规模比较小,档次低,管理粗放,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资金投入更是最大的短板。
“观光园下一步打算建造采取会员制租赁种植的50个日光温室大棚,引进一些新的果树品种,到时市内的人可以定期自己来耕种,现场采摘烹饪,吃完了还可以游玩,建立起一条龙服务。”郭衍波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