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番茄温室大棚,长方形的音箱里飘出优美的旋律,原来是《蓝色狂想曲》。
“音乐是放给番茄听的。”话音刚落,一个扎着“马尾巴”的姑娘从番茄秧中钻出来。她,是通州金福艺农蔬菜种植园里唯一的博士――孙锐,给蔬菜加“音乐肥料”的点子就是她想出来的。
“我是从‘神户肥牛’听音乐成长提高肉质的例子获得灵感,便开始试验让黄瓜和番茄听音乐,看看音乐对植物生长到底有没有影响,希望它们在音乐氛围中更自然、更有营养。”孙锐黑红的脸膛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按照国外科学家的说法,植物对声波有一定反应,听音乐的话可以增加二分之一到四倍的产量。”
2003年7月,在黑龙江农村长大的孙锐,以优秀成绩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作物生理学专业公费研究生,并获得硕博连读资格。毕业后,她没有像其他博士那样选择科研院所,而是一头扎进了蔬菜大棚。
翻看孙锐给蔬菜制定的“音乐肥料单”,里面既有我国的《天仙配》、《南泥湾》、《浪淘沙》,也有西方的《梦中的婚礼》、《幽灵公主钢琴曲》、《致爱丽丝》等,曲目有上百种。从工人上班到下班,黄瓜和番茄每天能够享用8小时的“音乐肥料”,音量控制在60到80分贝之间。
经过初步试验,孙锐发现古典音乐和轻音乐都有利于黄瓜和番茄的生长发育。和没有听过音乐的大棚蔬菜比较,有音乐陪伴生长的植株长势更加茂盛,叶子和果实都非常密实。但享用音乐大餐后,黄瓜和番茄究竟能比享用前增重多少,这个还需要孙锐继续研究,“毕竟,这个课题在国内乃至世界涉猎的人都不多。”
“这个女博士真敢想!”一旁干活的农户觉得新鲜,“种地种了这么多年,从没听说过让蔬菜听音乐的。”
“我还想实验辣椒是不是更适合听欢快的音乐,是不是该给茄子多听一些通俗音乐。”孙锐经常到网上寻找她认为适合蔬菜生长的音乐,研究不同的蔬菜对不同风格的音乐是否有偏好。
“下一步,我准备从量化上探索音乐对蔬菜生长的影响,力争明确园区每种蔬菜生长最适合的音乐种类、播放时间以及分贝。”孙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