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北方冷空气频繁 需做好大棚保温工作
2011-11-01   来源:江苏农机化信息网   

省农机局局长   徐顺年
(2011年10月21日)

同志们:

  在全省秋收秋种的关键时刻,省局召开全省“三秋”机械化生产暨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全国“三秋”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和全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做好当前“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全面动员部署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工作,努力推动全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观摩了常熟市“三秋”机械化生产现场、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点、海门市设施畜牧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和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演示、展示现场,大家看了很受启发。常熟、海门、睢宁等县(市)进行了大会交流,经验非常丰富,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

  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江苏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均将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2010年,全省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66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33%。其中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95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9.9%。到2020年,全省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将达到20%。但与粮食作物相比,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装备水平不高,生产手段相对落后,这不仅制约了农机化的全面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已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一)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现实需要。用机械作业替代人工劳动,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是农业机械化的最基本功能。高效设施农业虽然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从生产过程看,多数环节仍以人工劳作为主,生产效率不高,广大农民迫切要求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要改变这种局面,转变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方式,就必须改进生产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必须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从而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二)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于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偏低,一些农业产业普遍存在用工较多、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意愿和积极性。特别是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劳动力结构性、季节性短缺的矛盾不断显现,人工成本已逐渐高于机械作业成本,也影响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和比较效益的提升。而应用机械化生产,能够突破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限制,可以显着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机化全面发展、推动我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客观需要。高效设施农业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高效设施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全省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根据全省农机化“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以上,其中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全省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苏南等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今年,我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80%,农机化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只有35%,与规划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可以说,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问题不解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因此,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实现我省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提升农机化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省农机化发展正在率先向高级阶段迈进,随着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将在“十二五”基本实现机械化,全省农机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正在发生新的转变,全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一项关键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正确分析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及挑战,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努力形成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良好环境已经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将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农村考核目标内容,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扎实推进。《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已将“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其中。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农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从2005年起,省级财政对烘干机和果蔬保鲜设备等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行补贴,并逐年扩大补贴范围,2011年高效设施农业装备的补贴品种达37个。南通市提出要打造“江苏省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第一市”目标,2010年,全市各级财政用于设施农业装备的投入达1600多万元,为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常熟市从今年开始,三年时间共安排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重点用于发展蔬菜园艺、水产和畜牧生产机械化。“十一五”以来,我省各级财政用于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达6亿元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提升了全省高效设施农业装备水平。

  二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条件日趋成熟。为了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全省以实施农机三项工程等科技项目为载体,积极整合科技资源,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推广单位共建研发平台,积极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升我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水平。“十一五”期间,在农机三项工程项目中,设施农业机械化项目有80多项,先后引进开发了蔬菜穴盘精密播种机、茶叶防霜机、曝气增氧机、高效静电喷雾机、果蔬清洗机等设施农业机械30多种。为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农机与农艺技术的融合,省农机局组织成立了省级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家组,牵头组建了三个农机化科技创新中心,引导企业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发。无锡市充分利用“江苏省现代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这个载体,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和人才等要素资源,在设施水产养殖、设施蔬菜和茶叶生产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批物理农业装备得到研发和试验示范应用。南通市以实施省市农机化科技项目为载体,加快高效设施农机装备的联合攻关。“十一五”该市有12项科技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获得36项国家专利。这些研发成果,为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持。

  三是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工作基础基本具备。“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农机部门根据各地主导产业特色和优势,按照重点突破、分步推进的要求,积极开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全省共建立设施蔬菜生产、设施畜禽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20多个,加快了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发展新型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装备35万多台套,应用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为农民节本增收30多亿元。苏锡常地区近年来已将发展重点转变到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上来,正在加大投入力度,落实推进措施,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南京、徐州等市按照“典型带动,放大效应”的思路,认真做好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建好一个园区,带动一个片,辐射一个面”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上规模、提效益、快发展的现代农机助推高效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工作新路子。苏州、常州、淮安等市农机部门以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为主线,引导农机合作社通过资金入股、机具入股、技术入股等形式,加快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提高了高效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

  在分析有利条件和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一是财政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部分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单机价格较高,农民购买力有限,各级财政对设施农业机械的补贴品种较少,许多农业生产急需的品种还没有纳入补贴范围。二是技术储备滞后,不能适应发展要求。高效设施农业所需的农机品种规格多、需求批量小、研制难度大、生产利润低,企业研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专门用于农业设施内作业的精播、移栽、节能等农业机械设备开发比较滞后。已使用的一些机械设备也普遍存在功能少、适用范围不广、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很多环节仍依赖人工。三是缺乏规划和组织,影响了机械效能的发挥。农机与农艺、水产、畜禽养殖技术结合研究不够,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规范、技术规范和装备配置规范等比较缺乏,制约了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户购用机具较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机具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不高。

  二、明确任务,强化落实,扎实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再上新台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提升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水平为主攻方向,根据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总体状况和实际需求,找准发展定位,多渠道增加投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强化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通过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研制开发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集成配套技术,加快科技成果普及推广;以创建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为主要抓手,抓示范,促推广,加快推进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集成应用;以提升效益和效率为主要目标,加大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力度,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我省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

  主要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全省示范推广设施园艺、设施畜牧、设施渔业机械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等各类机械装备40万台套以上。全省建设省级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50个以上,市县同步建设示范基地100个以上。到“十二五”末,全省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0%以上。

  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三条原则,突出五方面重点:

  三条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要结合各地实际,以具有一定优势的高效设施农业和特色主导产业为载体,配套跟进先进适用的农机技术装备,实现农机、农艺协调发展;二是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发展需求的迫切性和技术方案的难易程度,找准切入点,先从容易取得突破的生产环节和作业机具入手,并按照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的程序,逐步推进;三是坚持市场引导、注重实效的原则。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坚持效益优先,完善发展机制,着力提高设施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在提升主导产业生产力水平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

  五个方面的重点是:在设施园艺方面,应加强棚室内播种、育苗、移栽、植保、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重点发展多功能管理机、等离子种子处理机、精量播种机、育苗机、移栽机、水肥一体化灌溉装备、精准施药装备、温室环境控制系统以及茶叶生产机械等;在设施渔业方面,应加强底层微孔增氧高产养殖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重点发展投饵机、微孔曝气增氧机、水质环境监控设备、水体净化设备等;在设施畜牧方面,应加强生态健康养殖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重点发展饲料投喂、奶牛挤奶机、畜禽粪便处理机、防疫设备等;在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方面,应重点发展青毛豆、花生、银杏等豆类、干果类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微型果蔬保鲜库、特种农产品的清选、分级、烘干等机具装备。在装备信息化方面,要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农机技术及装备在设施农业上的示范应用,提升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档次和水平。同时,应根据各地高效农业产业布局,及时加大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推动,调动农民购置和使用设施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要在继续巩固提高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的同时,及时整合资金、项目等资源,科学调整投入方向和投入结构,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作为农机购置补贴和财政支农资金扶持的重点,优先安排、优先扶持。由于高效设施农业装备价格较高,农民购买能力有限,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加大配套补贴,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关键生产环节急需的机械,尤其是高效、低耗、节能、环保机械,做到装备数量快速增长和发展结构优化升级同步推进。为提高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要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财政的支持,通过以奖代补和项目投入等方式对省级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发展给予扶持。

  (二)进一步强化产学研推结合。要积极整合农机科研、生产、推广、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力量,围绕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建立特色农机研发创新和协同攻关机制。通过项目带动等措施,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加大机具研发创新力度,力争尽快突破关键制约瓶颈,为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提供装备支持。要发挥好48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和已确定的30个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示范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同时,要注意研究农业设施与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协调和匹配,推进农业设施与作业机具的标准化、系列化,合理设置产前、产中和产后各阶段设施与机械化技术的功能定位,推广应用与本地区经济技术水平与生产需求相适应的农业设施和机械化技术。要积极引进精准农业技术、智能化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切实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技术在设施农业机械化中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三)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配合。高效设施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种植、养殖、农业装备等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和生产、加工等多个环节,必须统筹协调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要素,形成发展合力,才能有效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的科学发展。各级农机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农业、财政、科技、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跟进,积极配合,认真做好促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工作。要加强调研分析,掌握现状,摸清需求,抓紧制定高效设施园艺、设施畜牧和设施渔业等重点领域或产业的机械化技术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年度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拟定评价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抓出成效。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家组要深入调查研究,分析省内外相关领域发展动态,研究我省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关键环节技术路线和装备配置,筛选出主要集成示范技术,提出全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建议,并加强技术指导。各市县也要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指导服务水平,确保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

  当前,我省秋粮生产形势喜人,丰收已成定局。抓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对于保证粮食颗粒归仓、实现粮食生产“八年增”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水稻机收、三麦和油菜机播、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机深松整地为重点,把“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作为当前全省农机系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一是加快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各地要进一步加快第二批购置补贴资金的实施进度,将补贴重点向大中型拖拉机、小麦播种施肥复式作业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等重点机具倾斜,确保补贴机具尽快投入“三秋”农业生产。要积极做好补贴机具的审核报账工作,不断提高结算速度,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同时,要积极做好2012年补贴机具需求预测,为明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做好准备。

  二是扎实抓好秋收作业服务指导。由于今年水稻成熟期推迟,各地要积极加强跨区作业指导,努力加快“三秋”机械化作业进度。联合收割机存量不足的地区要主动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采取补助购机、作业补贴、合作社互助对接等具体措施,积极做好机具的引进工作,做到秋粮成熟一亩、收获一亩,土地腾茬一块、播种一块,确保秋粮颗粒归仓,越冬作物适期播种。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机手对作业机具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秋季作业。要积极协调督促农机企业、经销商,备足备好农机零配件,开展送配件下乡、送服务到田头等活动,增加机具有效作业时间。针对燃油供应趋紧的情况,要主动加强与石油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继续推广使用“双优”农机加油卡,协调“三秋”期间的农机作业用油,开辟专用加油站和农机加油绿色通道,保障农机作业的顺利开展。

  三是继续组织实施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各地要对照已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加快组织实施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要抓紧落实资金、机具、人员,进一步完善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路线,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2000万亩、还田率30%的目标任务。要加强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建设效益的分析与研究,强化项目绩效和考核,根据省财政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绩效自评价,迎接省财政厅组织的再评价验收。

  四是大力推广小麦机械化种植技术。小麦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全省粮食安全。近年来,受气候、茬口、品种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小麦机播水平有所下滑。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和当地农业技术部门一起,深入研究适应当前生产条件下的小麦机播的新机具、新技术和农艺技术路线,加大对先进适用的小麦种植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巩固提高小麦机播水平。要加大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的认识程度和应用的自觉性,加强对机播作业的技术指导,切实提高播种质量,为明年小麦丰产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是扎实推进油菜种植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是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大“瓶颈”。受种植制度、品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油菜种收机械化推进速度还比较缓慢,各地要强化农机与农艺技术的融合,会同农业部门制定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重点抓好秋季油菜机械化直播和移栽技术的试验示范,为推广油菜机收技术奠定基础。要以连片种植田块为重点,加大对连片示范方、示范村、示范镇和示范县的建设扶持力度,以典型促示范、带发展,为面上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工作经验,形成以户带村、以村带镇、以镇带县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格局,切实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力争今年全省油菜机械化种植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六是努力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秋”生产既是农机作业的高峰期,也是农机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各地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结合秋忙农机安全生产特点,加强与公安、安监等部门的配合,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强化重点地区、重点路段联合执法检查,维护农机道路交通及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秩序,努力为“三秋”机械化生产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

  同志们,“三秋”机械化生产已经全面展开,抓好“三秋”机械化生产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全力以赴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确保秋粮获得丰收。同时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不断推动我省农机化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3415-1.html

标签:农机 工作 大棚 做好 频繁 北方

上一篇:寿光市建造土堆型日光温室
下一篇:昌黎蔬菜大棚有了“千里眼顺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