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吉首市社塘坡乡:积极打造大棚蔬菜示范园
2011-11-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15日,记者一到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大寨镇孟寨村,映入眼帘的是各式蒙着塑料膜的大棚齐整地排列着。农户李小峰领着记者,一躬身,钻进一个像土窑的拱形矮门,眼前豁然开朗:一地绿油油的草莓苗,开出了零星的白色花朵。

  一提起草莓的种植技术,之前有些拘谨的李小峰立刻滔滔不绝起来:“这里种的草莓是新品种奶油草莓,叫做红岩,甜香又好看。顶上的塑料膜可以收放,通过控制风口可让大棚里昼夜温差变大,草莓会更甜。前期施肥要多钾多氮,后期要多钾多磷。”

  “这些技术您是如何掌握的呢?”记者好奇地问。李小峰说:“村子里无论是种水果还是蔬菜,都能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找到相应的专家和试验基地,农民可以上门请教,专家也时常下地指导。”农民中出类拔萃的还能摇身一变,成为“技术员”。

  由于品质高和反季节出产的缘故,李小峰的草莓去年最贵卖到1001公斤,摆在批量自制的纸盒里作为礼品装,卖给慕名而来的西安客人。他的一个大棚可净赚8万元,而普通的陆地草莓1斤只能买到15元左右。

  对今年的收成,李小峰信心满满。科技局今年免费提供的熊蜂比普通蜜蜂授粉率更高,而且他还琢磨着往网状的滴灌管里添100斤牛奶,让奶油草莓更加名副其实。他还有个更大的设想:“土地连坐苗子容易得病,来个无土栽培、水肥一体,明年就弄。”

  兴奋之余,李小峰不无远虑。现在村子里种草莓的农户不多,因此销路还不错,但是草莓市场并不大,如果效益好,种的人渐渐多了,自然会难卖。打算扩大草莓种植规模的李小峰准备联系区里搞草莓深加工的公司。他说:“他们做蛋糕、做干果需要的草莓量很大,大批量卖价格可能低一些,但薄利多销还是有得赚。”

  大寨镇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刘安告诉记者,农作物扩大产量、扩大销路要有引路人,比如政府已广泛实施农超对接等办法,还需要企业和一些民间组织建立基地,带领农民标准化生产和销售。

  来自宝鸡的杨凌秦风花卉协会会长梁文军就是这样一位“引路人”。从李小峰的大棚出来走几步就到了梁文军的菊花大棚基地。一共50个大棚,修长的菊花从大棚里探出头来,黄白一片。

  “这是进行光控的微电脑,给每个农户的每个大棚都配备了。”梁文军指着墙上的一个黑匣子说,“普通菊花生长期100天,通过光控生长期可压缩到75天。”梁文军以自己的基地为示范,目前已经与52家农户签约,帮他们建了150座大棚。农户按照合约,统一种苗、统一种植技术,种植质量有了极大保障。销路更是不成问题。“我们协会有自己的品牌‘秦花’,还有我多年积累的出口日韩的渠道。”梁文军说。今年清明节期间,梁文军种的菊花两星期内就销售一空,一个大棚能挣7万多元。

  在杨凌许许多多和孟寨一样的村子里,通过有序的土地流转,梁文军这样的外地人可租赁田地搞种植,还能与本地农民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大棚内是长势喜人的果蔬花卉,大棚外是广袤的黄土地。“在这里,种植、试验、技术推广都是自由的。”刘安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3221-1.html

标签:农机 蔬菜 示范园 大棚 打造 积极

上一篇:武义“鸟巢”温室:无土也能种蔬菜 产能扩大五倍以上
下一篇:大棚里听农大教授讲“草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