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省加大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力度,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全省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技术实施。全省保护性耕作突破1500万亩,达到1531万亩,同比增长333万亩,覆盖率达到28.8%,提高6.2个百分点;全省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械6069台,达到36468台,同比增长19.9%;全省保护性耕作区总计增产粮食14.15亿公斤,节约生产成本7.65亿元,实现节本增效21.8亿元,示范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75.58元。
第一,规范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省农机局在连续两年印发秸秆还田、免耕播种农机农艺结合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规范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意见和机械化深松技术指导意见。机械深松作业补贴与免耕播种有机结合,免耕2~3年的地块深松一遍。全省规范实施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1200多万亩。
第二,推进机艺融合。为统筹小麦玉米上下两季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有效衔接,开展了农机工程措施与农艺生产措施的融合活动。夏季玉米播种前,对基层农机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邀请专家研讨种植关键环节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方案。秋季召开农业机械化生产现场会,演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土壤深松、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
第三,争取财政支持。全省各级财政投资2.87亿元用于发展保护性耕作。中央财资投资210万资金,市区地方政府配套投资171万元,在我省建立14个示范区;省财政投资445万元,建设21个示范区,其中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投资110万元,建设7个创新示范区;财政支持农业重点推广技术专项资金335万元,建设14个推广示范区;全省保护性耕作补贴资金2.7亿元,其中机具购置补贴6000多万元,补贴深松机械5300多台、免耕播种机械4500多台,机械深松作业补贴2.1亿元。
第四,开展宣传培训。全省各级农机部门组织媒体宣传报道2000多次,其中国家级媒体30多次,省级媒体100多次;召开各类现场演示会、观摩会1184次,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1689期,参加培训人员20多万人,印发宣传资料100余万份。技术宣传培训和阳光培训相结合;开展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五,强化机具研发。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与生产、高校科研部门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引导企业按照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需要搞好机具研发生产。我省技术人员联合企业研制出了适合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的深松分层施肥免耕播种机。基本形成了沿黄灌区、高产井灌区、丘陵地区平作的三大保护性耕作机具装备体系,为全省保护性耕作的快速推广普及,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