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11月14日电 蔬菜喝自来水、坐电梯,农民上网就可以种大棚、忙农业,在山东省平阴县孝直镇盛屯村,村民在蔬菜大棚里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实现了高效农业,同时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利用。
盛屯村村民丁道勇告诉记者,2009年村里拿出36亩地作为试点,建了12个冬暖式高标准蔬菜大棚,大棚北侧用土推起作为保暖墙,南部挖深1.2米,一个大棚一次性投入约8万元,主要种植西红柿。初冬时节,大棚里的西红柿正是苗青秧旺的时候,记者看到,满棚青绿,透着些许的娇嫩,一根根黑色的手指粗细的管子顺着垄埂匍匐在西红柿的根部。丁道勇指着大棚一侧的水表开心地说:“西红柿喝的是自来水,绝对是无污染,纯绿色。原来灌溉一次至少需要20方水,现在通过管道滴水灌溉,一年共用200方水,一年的水费才300元,真正的实现了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啊!”
在村民丁道勇的蔬菜大棚里,最亮丽的风景当数贯穿大棚东西的“铁轨”,他是根据木工锯床原理铺设的,东西高相差20公分,西红柿成熟时节,铁轨上放一自制的“车厢”,上面载两个大框子,摘下的西红柿直接放在大框子里,“车厢”一次载重150公斤,并且在人力的拖拉下可以自动滑行到大棚一头的储运室,然后过秤上“电梯”,这样成熟的西红柿就可以坐着“电梯”直接到地面的运输车了。
采访中,村民告诉记者,一个棚产出西红柿约3.5万斤,按照1.4元/市斤的价格算,一个大棚的产值是4.9万元。为了便于村民上网,村委把网线架到了田间地头,村民上网的同时,只要按一下电钮,就可以实现产品种植 、浇菜、运输,村民们对此戏称为“网农业”,而村民也成为新社会形势下的“农业工人”。
绿色、高效、集约,是平阴县孝直镇盛屯村依靠现代科技种植农业的真实写照。目前,以冬暖式高标准蔬菜大棚为亮点的“网农业”已经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