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再有二十多天,“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2011年,就将在一曲曲令人振奋的凯歌声中和我们告别。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抓住各种历史机遇,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现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进步,以非同寻常的发展成果,在朝阳振兴的发展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为总结经验、提振精神、鼓舞士气、推动发展,本报从今天起,开辟《一年回眸看亮点》专栏,对2011年各项工作成果进行盘点和总结,敬请读者关注。
11月下旬“小雪”这天,今冬第一场大规模降雪不期而至,气温骤降。但在朝阳县南双庙乡南双庙村的食用菌和西兰花设施生产小区,往年此时已经“猫冬”的村民却在采摘、过秤、装车,忙得正欢。村党支部书记徐守学介绍,这里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和西兰花设施生产小区,都是今年春季开建,七八月份投入生产。现在香菇、西兰花的装车价格每公斤分别为10元、6元,到年底,一栋大棚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
南双庙是我市书写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这篇大文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如今,这些忙碌场面在全市各地随处可见。朝阳设施农业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光景,但从发展规模上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今年胜过20年,好大的气魄呀!
自去年6月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我市集中一切力量,攻坚克难,新增10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生产取得了全面胜利。经省验收组核定,全市共完成设施农业建设面积106.77万亩,设施小区3716个,累计面积达到185万亩,提前3年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一”工程中“户均一栋棚”的目标。全市各地由于茬口安排不同,定植进度存在差异,据市农委最新统计,全市新增1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中定植生产面积达到99.7万亩。预计到年底,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比去年的81.5亿元提高一大截。
在推动10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中,全市实现了三个“前所未有”,即一年内市委、市政府召开4次市、县、乡三级干部大会进行安排部署,领导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支持我市设施农业建设,投入资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入干部激励机制推动集中连片开发建设,机制创新和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全市上下以决战的姿态,按照“打赢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攻坚战”的目标要求,将其作为阶段性中心工作来抓。一是全面动员,强力推进。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4次市县乡三级干部大会进行部署,先后提出了“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10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坚决打好打赢100万亩设施农业这场攻坚战”、“大干50天”、“决战90天”等目标要求。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了多次视察和调研活动,市政府共召开21次设施农业建设工作交办会、调度会和现场会,并与各县(市)区政府分别签署了责任状。全市实施了116个部门包扶116个村的设施农业小区建设活动。县、乡两级都把10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推动。二是突出规模,沿线发展。全市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打破地域界限,采取联村建棚、联区建棚、联户建棚等方式,小区建设突出规模化、沿线沿路化。全市新建小区规模绝大多数超过100亩,其中500亩以上小区443处,建设面积28.8万亩;1000亩以上小区达到180处,建设面积27.7万亩;全市有30个乡镇新建面积超过万亩,规模化特色更加突出。高速公路、101线、朝青线、305线、306线等公路沿线建设设施农业小区969处,建设面积52.77万亩,不仅确保了形象,而且更加注重了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投入的节省,也降低了运输和销售成本,加快了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基地的形成。三是开发“四荒”,实现双赢。为减轻设施农业建设用地调地压力,实现粮食安全与设施农业大发展双赢目标,针对全市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荒沟、荒滩等“四荒”资源潜力巨大的实际,全市加强了“四荒”资源的分类指导和逐一规划,有力推动了“四荒”设施农业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用于“四荒”建棚土地平整等方面的投入超过1.8亿元,“四荒”建棚面积达到18.86万亩,建设温室大棚6.02万栋,每年可实现产值15.1亿元以上,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610元,不但能科学解决粮食生产与设施农业发展争地矛盾,而且可实现6万多农户稳定增收。四是重视招商,吸引投资。全市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已吸引461家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大户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建设面积45.66万亩。其中企业投入资金23.7亿元,建设13.41万亩,大户建设32.25万亩。引入企业资金,把二、三产业资金反哺到第一产业,促进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成为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的最大亮点。五是密切配合,确保配套。银信部门通过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强信贷服务,保证了资金需求。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80.8亿元。其中投放贷款41.28亿元,下拨省补贴资金8.53亿元,市县乡投入资金19.29亿元,企业投入23.7亿元,农民自筹88.05亿元。水利部门制定了100万亩设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打井作业进度,全市已投入资金4.876亿元,打井12644眼,铺设管路95115.2千米。电业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用电需求,全市已落实3678个小区,投入资金11.4亿元;投入高压资金5.2亿元,变压器4470台;投入低压资金6.2亿元,低压距离10855.7千米。交通部门将通向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小区道路列入建设计划,重点做好设施农业小区道路与农村公路、干线公路相连接,共投入资金3.1亿元,修小区内作业路4776.32千米,修外连接路4130.64千米。六是完善体系,实现高效。市农委成立了市设施农业管理中心,加强市本级设施农业管理、规划和技术指导力量。按照“一乡一站、三权在县”模式,全面完成了乡镇农技服务机构“三定”工作。出台了《种苗中心、农民培训、市场建设扶持意见》,各县(市)区上报计划新建批发市场14处,改扩建4处,截至目前统计,完成80%工程量的有8处。市农委、科协、科技局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民158.2万人次。全市建成7个区域性培训中心,技术培训已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全面深化了与沈阳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技术合作,已举办了多期技术讲座。全市蔬菜、花卉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76个,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24%,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正在制定甲拌磷等19种高毒高残留农药禁、限措施,并逐步完善乡镇农产品检测体系,确保上市蔬菜质量安全。七是创新机制,奖惩并举。全市建立了包扶和督查工作制度,由10位市委常委分别联系指导7个县(市)区设施农业建设,同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建设保障、督导推进、宣传动员、综合协调4个设施农业建设推进组。市政府抽调纪检委、组织部、政法委、农委等部门骨干人员组成7个督查推进组,不间断地对各县(市)区建设完成情况进行实地核实和督查推进。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朝阳市推进10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考评奖惩办法》、《10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考核评价办法》,明确多项考核举措和奖惩办法,并逐一兑现实施。
100万亩设施农业经过一年时间的建设,使朝阳设施农业发展产生了历史性飞跃,给朝阳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广大农业农村带来了深刻变革。一是加快了摆脱雨养农业束缚的步伐,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质的跨越,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了根本性变革。百万亩设施农业全面达产后,农民将增加收入3000元,温室大棚不仅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田,而且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高效田、希望田,朝阳农业农村经济将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的现状得到明显改善。百万亩设施农业共建设日光温室34.7万栋,动用了大量土石方、钢材、水泥、红砖、棚膜等等,包括安装卷帘机、打井、铺管路、安装变压器、架设低压线路、修小区作业路等等,一年就使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了百亿元以上。一座座温室大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三燕大地,一个个“生产车间”奏响了朝阳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序曲。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农业投资主体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不改变土地二轮延包政策的前提下,村集体统一协调农户签订出租土地协议,土地经营权逐步向企业、大户、合作社集中,面积达45.66万亩,占总面积的42.8%。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水平的大幅提升,使土地产出潜能得到巨大释放。四是拉动朝阳内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加速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动力。在建设中,全市共出动专业工程队5678个,人工3410.14万个;出动机械37669台套,机械工作日116.19万个。生产环节就地消化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0余万人,带动了餐饮、建材、建筑、运输、批发与零售、加工、种苗供应等行业的发展,预计年内实现二、三产业产值30亿元。五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一年来,全市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广播讲座、参观考察、短信咨询等形式,培训农民158万人次,广大农民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现在的农民都在研究如何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冬闲变成了冬忙,打麻将赌博的、游手好闲的、打架斗殴的明显减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新农村建设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