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棚内无土栽培的西红柿
曾祥艳所在和丰凯种养专业合作社,应用大棚设施种植西瓜、台湾菠萝蜜、台湾莲雾,年提供瓜菜4200吨,人均收入超一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合作社已经注册“贡举”商标,社员由成立初的10名发展到现在的213名。
在海口、文昌、三亚、乐东、陵水、万宁、儋州等地,到处可见以塑料大棚为代表的连片大棚设施,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设施农业,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搭上了致富快车。
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青山村58岁的农民石奇华,在海边荒沙地大棚种植哈密瓜十多亩。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冬今春种植的哈密瓜,平均亩产6500斤,每斤售价平均2.5元,去掉每亩成本6000元,每亩赚有1万元。春节前一造,春节后一造,两造10多亩地共赚了20多万元。她家已盖起三层别墅,也买了小轿车。她指着大棚告诉记者,这片沙地现在很抢手,每亩年租金达到1800元。
海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设施农业发展,不仅给农民增加收入,还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三亚市凤凰镇妙林洋,从2008年开始,三亚市政府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一个面积逾千亩的钢架大棚设施农业基地。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农户+标准化”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等模式进行建设。
“农民把土地出租给企业、专业合作社。每亩大棚,农民每年除获得1400元租金外,公司或专业合作社还付给农民1600元收益金。这样,农民每亩地每年稳得3000元。”三亚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此外,出租土地的农民还可以到设施农业基地打工赚工资。
据海南省农业厅统计,2010年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新增设施大棚3.3万亩;目前,海南设施农业年增加农民收入超过20亿元,效益远远超过传统农业;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幅近三成。
种植业专家认为,特别是在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大棚设施就像一个屏障,阻隔了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更能体现海南农业优势。据海南农业部门测算,使用设施大棚,不仅可以减轻农业气候灾害,还可节水50%,节约肥料30%,减少农药使用30%。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肖杰表示,设施农业本质上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它不仅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还推动传统农业走向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海南省农业“十二五”规划,每年新增加大棚设施面积5万亩,到2015年计划全省大棚设施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5万亩、设施果品面积18万亩、设施花卉面积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