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北京大兴区:土壤消毒助温室蔬菜产效翻番
2011-12-1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213日电 冬季本是内蒙古河套地区农民惯常的“农闲”期,但记者近日在这里走访时发现,目前反而是许多农民最忙的时候:采摘青椒、西红柿,管理芹菜、黄瓜,为即将上市的西瓜、香瓜联系客商……

  入冬以来,37岁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联丰村农民刘胜一直都没有闲下来的时候,每天起早贪黑侍弄着占地面积近3亩的温室大棚。他说:“近来正是黄瓜、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上市的时候,每天都能收入1000多块钱。这么好的效益咋能闲得住啊!”

  走进刘胜的蔬菜大棚,扑面而来的是浓湿的暖意,绿叶黄花,生机盎然,与室外零下5摄氏度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据刘胜介绍,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联丰村从1999年开始发展设施农业,蔬菜种植效益逐年提高,温室大棚面积逐年增加。他说:“我们建大棚,政府给补贴,土结构的每亩补贴12万元,砖结构的补贴2万元。国家还对大棚棉被、卷帘机等附属设施给予补贴。这样一来,种菜成本低了、风险小了,搞设施农业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村民王强也是从1999年开始发展温室大棚,每年靠大棚菜收入8万多元,还能利用土地换茬的空闲时间跑运输,全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他说:“种1亩棚菜胜过10亩大田。我们感觉这大棚就像农民的‘绿色银行’,现在一年四季不再缺钱花。”

  临河区农业局瓜果蔬菜服务中心主任袁宝玲说:“在种植效益的驱动下,当地农民已由‘让我种菜’转变为‘我要种菜’,临河区设施农业面积已由当初的400亩猛增到目前的3万亩。”

如今,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每个农业旗县都像临河区一样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大批刘胜、王强式的农民依靠温室大棚、钢架拱棚、小拱棚等设施农业和保护地种植走上了致富道路。据统计,全市仅蔬菜大棚就达7.9万亩,平均每亩纯收入超过2万元。

  古郡五原是有名的商品粮大县,近年来,这个县坚持把设施农牧业发展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整合项目等方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本着“围城沿路,靠近村庄,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每年安排5000万元~7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建设补贴奖励。目前,这个县已建成设施农业3万亩,还投资2亿元建设了农产品交易市场,通过提高设施标准、加强科技服务、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等措施不断提升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温室亩均效益达到3万元,最高可达6万多元。

  优惠政策和可观效益调动了农民和民营企业投资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一些农民自己无力建设大棚,将土地租给民营农业种植企业,自己则变身为农业工人。目前,五原县已建成7个千亩设施农业基地。

  巴彦淖尔市副市长贺福宝说,巴彦淖尔位于河套地区,土壤肥沃,有黄河灌溉之利,加之地下水丰富,历来是内蒙古乃至全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由于气候原因,历史上这里的种植制度是一年一熟,秋收后到来年播种,有近半年的农闲时间。引入保护地栽培技术和优良瓜菜品种后,从大田农业进入到设施农业,复种指数显著增加,不仅对规避自然风险、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劳动强度有着重大意义,也有利于推动农村劳动力自我转移,实现土地整合和规模化经营。

  对于不少河套农民来说,设施农业和保护地种植带来的除了生产方式的改变之外,还有一些生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猫冬”。

  五原县隆兴镇镇长乔良说,以前这一带粮食收成好,不愁吃,农民每年大都是干7个月坐5个月,特别是冬季,基本上都呆在村里“猫冬”。永联村党支部书记高文龙说,那时候,村里打麻将耍小钱的多,喝酒闹事的多。现在,这种事越来越少了。

  临河区联丰村村民班平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发展传统农业,忙半年闲半年,在半年的农闲时间内农民基本把全年的收成消耗完。现在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转变,改变了半年种田、半年休闲的生活习惯,大家逐渐走上富裕路。”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2556-1.html

标签:农机 蔬菜 消毒 土壤 北京

上一篇:山东定陶对大棚卷帘机进行安全检查
下一篇:山东武城县:小小卷帘机可帮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