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看不出敬登阳的大棚是用来种蔬菜的。大棚里面没有泥土,地面全部铺了青石板,青石板之间填有鹅卵石,钢架大棚,玻璃覆面。钢架苗床,全部用培养液育苗,每个培养器皿中有感应器,植物缺什么自动传输至控制系统,然后自动供养。4个这种智能温室,每个6554平方米,三四个人就能全部打理。这是记者昨(21)日在位于南充市顺庆区搬罾镇的四川康健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
如今,像这样的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大棚已在南充境内“四面开花”。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建成钢架大棚16000亩,完成土地调型和培肥12万亩、新建(整治)渠系860公里、道路580公里、供电网络390公里,主要核心园区初步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农产品物流园和农产品加工园已经开建,重点打造“一心、两园、三基地”(即科技研发与孵化中心,农产品物流园和农产品加工园,现代种业繁育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观光农业旅游基地)已在稳步推进,原有的传统农业形态正向着现代农业“华丽转身”。
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形成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落户”南充,这对于原本做工程出身的敬登阳带来很大的吸引力。他名下的四川康健公司在顺庆搬罾投资1.8亿元建设高新技术展示中心,中心建设4座智能温室,包括蔬菜育苗展示馆、天府果都馆、蔬菜体验馆、现代农业创意馆。
4个智能温室正在建设,敬登阳每天都在现场转悠,蔬菜育苗展示馆的钢架玻璃大棚已经搭起来了,附近的农民时不时过来看稀奇:菜还可以这么种啊!整个智能温室内不见土,青石板是给游人观光的走道,苗床离地面1米左右,用钢架搭建,下面循环着供暖管道,育苗用的培养器皿放在苗床上,全部使用调制好的培养液,每个器皿中都有感应芯片,将植物的即时“健康”数据传输至中控室,中控室自动控温、控光、控湿、控水、控肥。建成之后,可实现全年无间隙立体式育苗,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蔬菜体验馆又称蔬菜工厂,有点像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蔬菜甚至红薯都能挂在空中长,一个智能温室内能种植不同的蔬菜,而且苗床是立体的,每层都能种植蔬菜。除了阳光,智能温室能自动对作物进行补光,且采用国际先进的滴灌技术,控温、控光、控湿、控水、控肥能实现自动化。既能有效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又能生产出安全放心的高品质蔬菜,单位土地产量提高40倍。
天府果都馆则能种植世界各地的奇珍异果,四季都能采摘果子。现代农业创意馆则展示现代农业的各种高新技术、新特品种。“在我的智能温室内,虫子想钻进来都难。”敬登阳说,在园区内还将建设五星级酒店,游客住在酒店就可以体验真正的现代农业。除了4个智能温室,还将建设一系列的连栋大棚、普通大棚。
“所有的瓜果蔬菜至少能达到无公害蔬菜的标准。”敬登阳告诉记者,园区内正在建设冷库,还将在市区建设100个社区超市,冷库为配送中心。“这样能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敬登阳说,其中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以上,可就近吸纳500多个农民入园打工,带动2000多户农户从事特色蔬菜生产,农户年均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龙头企业的入驻得益于南充在打造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产业基地的不懈努力,将其作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第一道“工序”。示范区建设方案细化为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物流加工、观光旅游、科技研发等五大类、18个子项目分批实施,分年推进。今年,启动了顺庆搬罾现代蔬菜产业园、嘉陵大通现代果蔬基地等58个重点项目建设。
除了种植业,南充养殖业的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四川龙兴公司的养猪场,其智能系统能全程监控母猪的发情状况,然后通过植入母猪耳内的芯片对其进行标记,再安排配种。母猪受孕后,智能饲喂系统自动调整母猪的饲料配方。猪场产生的粪便流入配套的沼气池,产生的电能可以供猪场及附近农民使用,沼渣沼液又可为有机蔬菜基地提供优质有机肥。据了解,这种现代化、规模化、循环养殖的养猪场在南充还不少。市农牧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年出栏上万头的猪场(小区)达100多个,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近六成。
康健、龙兴这些龙头企业,为南充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宏建强调,要大力实施农业项目推动战略,切实改善“三农”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大批有实力的深加工项目。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形成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格局。
据了解,我市共招引农业项目48个、完成投资15.6亿元,引进雨润食品、汇源果汁、燕京啤酒、康美制药等14户上市公司和广东温氏、天兆畜牧、玛斯特农业等35家龙头企业落户,成为引领全市基地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围绕龙头企业和50个蚕桑基地乡镇、20个柑桔基地乡镇、28个蔬菜基地乡镇、20个中药材基地乡镇,建立桑园基地99万亩、柑桔基地90万亩、蔬菜基地40万亩、粮油订单基地85万亩、中药材原料基地3万亩。在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实施了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物流加工、观光旅游、科技研发等五大类、58个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我市建立健全了全市农产品质量标准、质量监督检测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三大体系建设,建成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40个,绿色食品基地面积68万亩、产品16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170万亩、产品36个。
在基地建设中,我市坚持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与各级农科院、西南大学、四川农大达成科技合作和服务协议,充实乡镇农技中心技术力量,在产业基地发展农民技术协会,配备定点技术干部,抓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速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应用,全面提升农机装备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水平,全面推进良繁体系建设。我市还特别重视提升农民自身素质,抓好对劳动者的教育培训。
多种模式 带动农民增收
现代农业的发展最终带动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形态的改变。市长高先海多次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并“挂帅”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组长。他要求,要持续抓好项目推进工作,以项目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加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南充可谓“发明”了许多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实效的模式。几个月前,西充县晋城镇双庙子村村民李正祥养的800头生猪出栏了,四川龙兴农业科技公司统一收购、结账后,每头猪净赚100多元,近10万元就到手了。“生猪变成了‘财神爷’。”李正祥脸上乐开了花。
其实,李正祥只是“五方联动”生猪养殖模式受益者之一。今年3月27日,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由龙兴公司担保贷款20万元,到龙兴公司龙旺养殖小区养殖生猪。公司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龙兴公司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生猪后,与农户进行结算,“不管市场如何低迷,保证农户每养殖一头生猪,不少于50元的纯利润。” 李正祥说,他每天只需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投料、打扫圈舍,其余的事情,公司全包了。
2007年,顺庆区在远离中心城区的深丘穷乡――大林乡大林寺村试点创建“农民产业园”,动员农民进入园区发展共同选定的养猪、养鸡、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资金不足,政府协调金融及担保机构支持农民贷款;没有技术和实力,政府帮助引进有经验的龙头企业业主帮助指导发展,直至农民适应市场能赚钱。
当年,该村57户农户报名竞争入园,所创建的生猪、蛋鸡、食用菌3个产业园实现总产值2900万元,户均纯收入5万元。第二年,还在观望的不少农户争着报名入园发展。农民集中入园,现代农业雏形逐渐显现。
如今,“大林模式”已在顺庆区、南充市全面推广并快速“复制”。示范区目前已建成各类农民产业园180个,带动3万户农户进入园区发展产业,入园农户年均收入5万元以上,较入园前增收80%以上。农民产业园建设的成功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在西部地区重点推广。
南充还大力倡导和推广带动主体提供统一服务、带动主体更多承担自然和市场风险、带动主体和农户利益共享的新机制、新模式。
其中就包括“收益分成”模式。带动主体与农户实行股份合作,按股分红;在保障农民基本收益的基础上,带动主体与参与农户约定基本产量,超收分成;在一定年限后,将生产基地交给农户,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
此外还有“利益兜底”模式、“利润返还”模式、“反租倒包”模式等各种卓有成效的模式。
通过机制创新和基地规模发展,全市建成果蔬、药材等农民产业园区452个,带动200多个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园区农民人均增收高出一般农户50%以上。嘉陵区24个专业合作社连线成片发展柑桔基地1万亩,带动3个乡镇农民发展柑桔3万余亩;高坪区、顺庆区大学生创业园入园大学生业主10余人,带动近千户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西充县义兴万亩有机循环农业产业园吸纳600户农户入园发展,户均年收入可达3.5万元。全市800余家专合组织带动农户88万户参与产业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入社(会)农户每年较一般农户人均增收高出30%以上。
着力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60户,其中果蔬年加工能力达50万吨。我市还出台小额贷款、技术帮扶等举措,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在乡能人引领农民投身基地建设,共招引5.6万户业主大户入驻农业产业园,带动农民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