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气候燥热、土地贫瘠、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的四川攀枝花,如今成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纬度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较大规模的芒果生产基地。
为探寻其中的奥秘,记者跟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走进了印象中的钢铁之城――四川攀枝花。
在漫山遍野的芒果园,攀枝花市副市长许健民对记者说:“经过十多年的引种发展,芒果已成为攀枝花的特色产业,成为了攀枝花的一张新名片。但如果没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也就没有攀枝花的芒果!”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所长詹儒林告诉记者,攀枝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特征以及丰富的待开发土地资源,非常适合推广种植晚熟品种的芒果,而且所种芒果的品质风味独特,糖分、果酸、维生素含量高,肉质细腻,营养丰富。为帮助攀枝花发展芒果产业,1997年3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攀枝花市政府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丰富的芒果种质资源中遴选出凯特、吉禄等8个优良晚熟品种引入攀西。十多年来,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广大科技人员和攀枝花市有关领导的不懈努力,种植芒果面积15万多亩,产量达到了4万多吨,给农民带来收益超过了2亿元,并形成了我国芒果迟熟产区。
记者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撤拉村了解到,种芒果前,该村农民人均收入在全省排在倒数几位,如今已达到全省最高水平。大部分种植户因种植芒果而脱贫致富,家家都盖上了新房。
就在发展芒果产业过程中,也曾因果农思想观念陈旧,积极性不高,生产技术落后,又缺乏有效的组织,出现技术不统一、销售不统一,导致产量低,品质低,收入低,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攀枝花市仁和区委书记陈可红对记者说。
为解决这一难题,2004年,攀枝花市政府决定成立新农学校,把松散型的农民组织起来,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的头脑,用科技理念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用科技方法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使农民转变为有想法、爱学习、讲科学、有组织,听从指挥的农业生产者。
据新农学校校长赵家华介绍,学校以农民为中心,以“新思想、新观念、新农民,新技术、新生活、新农村”为主线,以实践为手段,以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手段,在作物完整生长季中进行多段式、全过程培训,不但教学员怎么做,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培养他们具体情况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新技术,成为新科技专家。几年来共举办培训300多期,培训14000多人次,培养了近500名农民技术员。通过受训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赵家华告诉记者,为增强学校技术力量,提高服务水平和农业科技的转化率,新农学校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进行了科研合作,并组建了农民科技服务队。由新农学校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期定期、定时、定点开展技术培训及销售培训,让全体学员掌握近期农事工作。如果学员(农户)遇到生产难题无法解决可及时报告基地技术员,技术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诊断,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无法解决的马上报告总技术员,总技术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无法解决的马上报告新农学校老师,老师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无法解决的立即采样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请专家鉴定解决。这样一旦出现新问题一般在60个工作日内就能全部解决,而过去一般则要经过3―5年才能摸索出来。
在新街村大龙潭分校,学员们唱道:绿色田野伸向远方,我们共同播种希望;综合防治是我们的原则,保护环境,人人健康;每周下田,生态调查,分析决策是我们的主张;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学习的课堂,我们爱科学,我们爱家乡,农民成为专家,共同奔小康。
为充分利用新农学校这个平台,中国热科院探索实施了“科研院所+地方政府+新农学校+农民技术员+农户”的新模式,围绕主导品种和关键技术,根据不同季节,抓住芒果生产关键环节和农民的需求,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生产技术培训,建立芒果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进芒果科技入户活动,通过实行技术员统一技术指导,农资统一采购,基地统一管理,产品统一销售,果园的生产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商品果率大幅提升,普遍增产增收,深受各级部门和广大农户的好评。
双方合作10多年来,中国热带农科院不仅先后选派了近20人次农业专家到攀枝花挂职任科技副县长,还采取学历培训、专题研修、联合办班、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了数千名各类骨干技术人员,为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障。
10多年来,中国热带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发扬科技来自实践、科技服务实践的“泥腿子”精神,与农民同甘共苦,解难题,干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感动了当地农民,他们特地向热科院赠送了“情系三农解民忧,科技富民民增收”的锦旗,表达对热科院芒果科技入户的感激之情。
“农民的盛情、农民的需要和农民的认可,是我们科研人员最大的幸福!也让我们找到了自身的真正价值!”热科院的科技专家表示,今后将一如继往地为攀枝花提供有力的科技依托,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密切与农户沟通、联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科技入户成果,把精彩论文写在大地上,不断为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切实为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中国热科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孙好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与攀枝花市的科技合作,南亚所不仅构建了热带农业科研成果推广新平台,也为科研人员搭建了舞台,今后还将积极鼓励所里的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走进农民中,把成果送下去,把需求带回来,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科技推广和服务工作纳入科技人员的业绩考核体系,对在科技推广和服务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给予相应奖励等措施,营造尊重和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的良好氛围,不但要让实验室里出成果,还要让农民地里出效益。
中国热带农科院院长王庆煌告诉记者,热科院作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的火车头、促进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排头兵、培养热带农业科技人才的孵化器,一方面将瞄准国家经济发展对热带农业科技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农业科技前沿,大力开展热带农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集成,积极承担和实施一批热带农业行业重大科技课题,出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解决行业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行使“国家队”职责;另一方面将动员和联合热区的广大科技人员,把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以发展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性研究为基础,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化技术为重点,以科技服务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打造专家团队、培养新型农民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科技行动进千村、科技服务进万家”专项行动,以胸怀对农民、对热带农业和对社会的赤诚之心,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成果的集成、示范、推广和服务,让新成果、新技术、新观念走入寻常百姓家,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