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十二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超55%,农机制造和推广是重点
2011-12-29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12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郊武鸣县的一块甘蔗田里,2台切段式甘蔗收割机正在作业。与其它作物收获机械不同的是,甘蔗收获机自身的装置将甘蔗砍倒、切段、装袋等工序完成后,只是作业环节的一部分,与之相伴的,还要同时配备吊车和卡车,将收获装袋后的甘蔗运往糖厂。从这个意义上看,甘蔗收获过程是个系统工程,较其它作物的收获都复杂。

  支柱产业的困局

  糖业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甘蔗生产则是广西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作为中国最大的甘蔗主产区,从1992-1993年起广西已经连续18个榨季,糖蔗种植面积、甘蔗总产量、甘蔗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一。2010-2011榨季,全区的甘蔗种植面积达1566.58万亩,产量达6880.04万吨,种植甘蔗是蔗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蔗农种蔗收入199.51亿元。在全区108个县(市、区)中,97个县(市、区)种植甘蔗,涉农人口达2000多万。广西当地有句形象的说法:“中国人每吃一斤糖,就有8两来自广西。”

  但是,甘蔗生产却是个“艰苦的产业”:一是甘蔗生产比较效益较低。蔗糖生产成本逐步攀高,导致了市场竞争力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蔗的积极性。二是甘蔗生产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艰苦,农民越来越不愿从事甘蔗收获劳动。据调查,人工砍蔗每人每天只能收0.7吨,且天气炎热,甘蔗叶锋利如刀,蔗农还要用衣帽包裹住身体防止割伤,个中滋味难以言表。三是随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日益严重,甘蔗种植和收获请工难、成本高问题更加突出,目前,人工砍蔗每个劳动力日工资已经上升到100元,如遇春节前后,人工费最高可达180元。可见,广西优势作物的生产陷入了困局,而破解困局的途径就是甘蔗收获用机器替代人工劳动。

  可行的方案是促进发展的前提

  广西糖料生产中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农业部以至国家有关领导的重视。2011年,广西发布了《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了至2015年,甘蔗耕作、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0%、25%、20%,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5%,力争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0.5个百分点,跨入中级发展阶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稳步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为此,自治区农机局制定了《加快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实施方案》,《方案》突出了重点,确保关键环节甘蔗机具快速发展。凡列入2010年广西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的甘蔗联合收割机、多杆甘蔗剥叶机、单杆甘蔗剥叶机、甘蔗割铺机和装载(提升)机,均可优先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各市、县财政也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累加资金,启动自治区农机下乡补贴资金(去年结余资金),以确保甘蔗收获机械尽快真正发挥作用。2010年底全区新增甘蔗收获机械2万台以上,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了39.28%。

  选准突破口是化解瓶颈的良方

  广西农机局2010年以来以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为重点,以解决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瓶颈难题为突破口,下力气推广先进适用的甘蔗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

  2010-2011年榨季全区共组织投入甘蔗种植机10台,种植甘蔗3700亩;组织投入甘蔗联合收割机63台,收割面积25708.5亩;投入甘蔗割铺机7644台,收割面积15.5万多亩;投入甘蔗剥叶机1088台,作业面积72877亩。使甘蔗种植机械化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011年在南宁、崇左、柳州、来宾、钦州、贵港等6个市建立试验区,开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种植技术集成优化组合试验研究,试验示范面积2340亩。

  针对甘蔗收获机械发展目前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广西农机局组织并完成了甘蔗联合收获应用状况调研。其中,甘蔗收获的两种主要方式成为农机局的调研重点:一是调研切段式联合收割机示范推广应用状况。切段式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在农垦系统的金光、新兴、星星农场和武鸣县已经进行了示范应用,从效果看,总体技术基本成熟,各项机械作业指标基本符合农艺生产要求,用户基本能够接受。这项技术在农垦蔗区率先得到示范推广应用,一个榨季应用面积就在3500亩以上就是明证。二是调研整杆式联合收割机示范推广应用状况。情况表明,整杆式联合收割机已逐步走向成熟,作业指标基本达到农艺要求,用户也基本接受。尤其是位于柳州市的广西云马汉升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柳州、来宾、南宁等7个市投放了10台4ZL-1型进行示范应用效果颇佳。2009-2010年榨季整杆式联合收获示范应用面积就达到约2500亩。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曾在全区甘蔗收获机械化演示现场会上提出要求:在南宁市进行分段式甘蔗收获机械化研究。于是,南宁市农机局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对分段式甘蔗收获机械化进行组合测试。农机系统领导和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测试小组对分段式甘蔗收获机械作业组合进行测试模拟和服务作业。历经30多天的反复测试模拟,探索出两种组合方式:其一是专业服务型,由五菱桂花牌割铺机1台,配套2台甘蔗剥叶机,1台收集车,1台装载机,主要以农机合作社为服务主体,开展专门性的作业服务;其二是千家万户型,由科丰割铺机1台,配套1台甘蔗剥叶机,1台装载机,主要以单家独户经营为主。分段式甘蔗收获其机械较为成熟,机械收获作业指标基本符合农艺要求,得到了制糖企业和蔗农的认可,证明了分段式甘蔗收获机械化符合南宁市种蔗的特点,具有投入成本低、效率较高、效益较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等特点。

  扎实的工作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2011年2月9日,广西农机局针对近年甘蔗生产机械化的主要工作下发了《关于印发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以2010―2011年榨季的甘蔗种植期为始点,在广西甘蔗主产区南宁、崇左、柳州、来宾、钦州、贵港等6个市各建立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区1000亩,共6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机械化收获面积6万亩。其中每个市建立核心试验区面积200亩,实现机械化收获面积1000亩,对现有甘蔗生产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技术进行集成优化组合试验研究,总结适应本地特点的甘蔗切段式、整秆式联合收获机械化生产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应用甘蔗机械化收获面积1万亩。

  为保证工作方案落在实处,广西农机局制定了系列的保障贯彻措施。组织考察,学习经验,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为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打下基础。同时,自治区农机局组成2个调研组于5月赴6个甘蔗主产市了解2010-2011年榨季中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使用甘蔗种植机种植甘蔗情况。7月,广西农机局又专门成立了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推进办公室,编制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规划,指导全区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此基础上,农机局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扶持,会同自治区工信委、农业厅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关于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的请示》请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安排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专项资金1.5亿元,专项用于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技术研发、实验和推广项目,实施时间从2011年至2013年共三年。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甘蔗机械生产企业到广西投资生产先进机械也是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要一环。美国凯斯纽荷兰国际公司商务考察团和美国约翰迪尔公司考察团对广西甘蔗生产以及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在南宁分别会见了两家企业考察团,就两家企业到广西投资开办甘蔗联合收获机生产企业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现实的困难是前进的动力

  尽管广西各级农机部门对甘蔗生产机械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卓绝的努力,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总体衡量,不能不承认,广西的甘蔗生产机械化仍处在较低的水平,甘蔗生产过程中农民对先进、适用、价廉农业机械的迫切需求,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制约性因素仍未解除。主要表现为:

  进口甘蔗收获机械虽然收获效率高、用工量少、收获成本低但价格太高。而国产自主研发的甘蔗联合收割机尚不成熟,还处于试验、推广阶段,机手的操作熟练程度与技术培训不到位。甘蔗收获机械补贴率偏低和补贴资金规模目前十分不足。

  同时,组织和管理因素不健全,农民合作组织尚未能很好地在土地流转、集中规模化整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成熟;种、管、砍、运、榨,机械运营与维护管理经验缺乏。而地块小和传统种植农艺与甘蔗机械化生产不协调也成为双重制约。高效率的机械收获与原料蔗的进厂砍运计划难协调,切段式收获要求进厂计划性强与现行砍运计划及榨糖加工工艺难适应,分段式收获作业程序及所需辅助工多等制约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

  为化解上述矛盾,专家们提出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区农机部门要结合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的现实需求,在体制机制和资金投入上做文章。重要的一点,必须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甘蔗机械化。首先是加大科研力度,重点突破甘蔗收获机械瓶颈问题,大力推动农机生产企业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的联合研发攻关,尽快研制生产成熟的甘蔗收获机械。其次是加强与农业、农垦、糖办等部门及制糖企业、机械生产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快推进甘蔗收获机械试验、示范和推广步伐,加快甘蔗收获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甘蔗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建立甘蔗试验示范基地,以基地为依托,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将其打造为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手段平台。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2195-1.html

标签:农机 制造 推广 重点 进步 贡献率 十二五

上一篇:浙江余杭农机总站来姚参观设施农业
下一篇:“资本务农”助推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