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二三产业力争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2012-01-06   来源:海门日报   

冬日寒风凛冽,三圩村1组宋爱东的草莓大棚里却温暖如春,记者还未入棚,草莓清香已扑鼻而来。一排排白瓣金蕊的草莓花迎风招展,偶尔有一只金色小蜜蜂忙着授粉采蜜。红艳艳的草莓颗颗饱满地躺着,好像夺目的“红宝石”,让人垂涎欲滴。上月14日,记者踏入田间地头,采访忙人宋爱东。

  宋爱东今年27岁,剃着小平头,皮肤微黑,谈吐之间流露出山东大汉的纯朴劲儿。他是山东临沂人,因海门草莓成熟早、口味好,他舅舅又在海门种草莓,2004年宋爱东也来到海门,承包了60亩地种大棚。宋爱东在老家种过大棚,有些经验,又跟舅舅学了一阵,摸清了种草莓的门道。这几年,他把父亲、妻子从老家接过来,在海门扎根,3人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种植草莓上,有时还请村里的短工。他说:“种草莓比养孩子还难,孩子你只要给他吃饱穿暖就行了,可草莓很娇嫩,一个不好就会影响收成。”

  宋爱东现在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简单收拾一下就钻进大棚。冬天天气冷,大棚里光罩一层塑料纸不够,宋爱东还在里面另罩一层,搭起“小棚”,每天早晨都把大小棚的塑料纸掀起来,让草莓通风透气。宋爱东笑笑说:“草莓跟人一样金贵,要每天"呼吸新鲜空气",如果不通风就要生病。”一个一个大棚掀好塑料纸,就该采摘草莓了。记者在大棚内看到,尽管长在一个茬上,草莓的成熟程度却不同,有的草莓小小的呈白色,旁边的草莓已经老大个而且泛红了,可把草莓翻过来一看,另一侧还是黄白色的,没有完全熟,采草莓也是煞费时间的,一个大棚100米长6米宽,两三个人要采1个小时。

  上午1015分,忙碌了快4个小时的宋爱东父亲还在大棚里采草莓,宋爱东忙得根本没时间吃早饭。“中午吃点就要帮顾客们装盒装箱。”宋爱东说,一般要忙到傍晚5点,把早晨掀起来的塑料纸全部放下,一天的活儿才算完,那时已经腰酸背痛了。“种大棚不像种露天水果,天天要干活,8月底移栽草莓,浇水、剥老叶,11月份开始采草莓,要采半年多。”宋爱东说,一年365天,就除夕夜不用忙草莓,因为草莓都是新鲜采摘的,第一天采下来第二天卖,大年初一没有人买草莓。

  这两年,宋爱东引进了新品种“红艳”,个头比较大,口感上很香甜,还有奶油味,批发价要301公斤。不过这个品种也是宋爱东最担心的“孩子”,每年的六七月份是草莓苗最脆弱的时候,雨水多了、温度高了,很容易死苗。每逢这个时候宋爱东就整日钻在大棚里,注意草莓的通风和温度,平时留心天气预报,一旦雨水太多就要想办法排水。宋爱东说:“夏天苗没管好,秋冬就没有草莓了。”宋爱东的草莓由于质量好,因此时常供不应求。采访当天,宋爱东的客户就向他购买了400多公斤草莓。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2094-1.html

标签:农机 同步 增长 效益 速度 力争 产业

上一篇:宁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下一篇:宁波镇海有个巨型球体温室里面种的都是台湾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