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河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临河区设施农业已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区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设施农业生产作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在扶持农户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农村种养大户、返乡创业农民、涉农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建设。近年来先后引进浩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钥商贸有限公司、浩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中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建设,扩大了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为缓解全区反季节蔬菜供应紧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区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依靠现有的设施农业产能,远远不能满足我区反季节蔬菜的需求。加之近年来温室育苗效益较高,全区每年约有60%的温室主要进行青椒、番茄的育苗生产,影响了反季节蔬菜的生产和供应。经调查,目前全区70%的反季节蔬菜需从外地调入,造成临河区反季节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为解决反季节蔬菜的有效供应,2011年,按照区委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及区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全区各部门、各镇干部职工、科技人员积极配合,采取多项措施,倾全力强化设施农业建设,2011年全区共新建大中棚6069.2亩,建成日光温室6350亩,建成园艺苗木育苗中心3处,全区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3万亩。
设施农业的发展和前几年相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应用领域日益广泛。设施农业由最初的单一种植蔬菜发展到目前的蔬菜、果树、工厂化育苗、花卉、食用菌等领域,如:金钥果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提子和毛桃,填补了我区温室栽植小杂果的空白。二是规模化经营逐步形成。全区集中连片在100亩以上的有32片。八一联丰村1998年全村仅有20栋温室,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达到2000亩的连片规模,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乡镇村组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三是档次明显提高。近几年新建温室主要以无内立柱二代节能温室为主,过去老旧温室正被逐年淘汰,特别是现在推广的大跨度,大高度全日光节能温室,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成效明显,为我区进一步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全区推广的温室喷滴灌、温室专用机械、低温保鲜冷库及大型园艺种苗繁育中心等先进装备正逐步得到应用,如:中泰公司、联丰生态农业合作社建设的园艺育苗中心,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四是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近年共引进经纬、九庄、金钥、浩彭等1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建设,设施农业建设主体开始由农民为主快速转向以农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初步形成了“农户联建”、“农企联建”和“企业承建、农民承租”等多种运作模式,为破解我区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资金短缺瓶颈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我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区农民找到了有效的致富之路。据调查,我区每亩设施农业的纯收入可达2.5万元,是大田作物效益的20倍。今年我区设施农业面积仅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5%,产值占到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农民人均来自设施农业的收入突破千元,设施农业正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二、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设施农业效益虽然十分可观,但资金投入较大。新建1亩砖钢结构温室需要10万元,新建1亩土钢结构温室需要6万元,加上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投入更大。即使政府拿出了一部分补贴资金,也只能是作为引导性资金。另外,设施农业中的温室目前尚不能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抵押,同时国家银根紧缩政策的实施,向银信部门贷款也比较困难。
(二)土地整合仍是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发展设施农业的村组,因群众认识不能完全到位,传统形成的一家一户土地分散经营的现状,造成土地调整难度大,土地流转矛盾突出影响到设施农业的建设。
(三)科技人员短缺。目前我区真正懂设施农业技术,能够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指导的科技人员严重缺乏,而且主要集中在区一级机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导致我区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仍处于较低的层次,设施农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
(四)部分建设材料的缺乏,直接影响建设进度。如:建设土钢结构温室,需大量的麦草,2011年部分乡镇由于麦草缺乏,导致土钢结构温室建设难以如期开工。
(五)部分涉农企业及合作社不能按照农业部门制定的建造标准进行建设,而是按照所谓“自己的创新模式”进行建造,势必要影响到建造质量及建后的安全生产。
(六)用电问题突出。设施农业建设往往与农网改造不能很好的衔接,直接影响到了设施农业建设及生产,今年部分设施农业园区由于电力供应受阻而无法投入生产。
(七)试验示范等科研经费投入比较少,直接影响到了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不仅会影响农民的收益,而且制约了我区设施农业快速地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今后的发展思路及措施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设施,要按照“围城沿路、靠近村庄”的要求,以“110国道”、临陕线、临狼线、临白线、临份线为轴线,打造设施农业产业带,2012年努力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000亩,进一步促进我区设施农业建设健康稳步发展,逐步把临河区打造成内蒙古西部地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各级各部门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工作责任,财政、农业、水利、科技、农业综合开发、电力、信贷、扶贫等部门都要围绕设施农业的发展,结合各自的职能,搞好综合服务。通过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推动我区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2、创新设施农业投资、融资机制。发展设施农业投入巨大,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投入。要建立和完善财政补贴机制,区财政每年要列出一定数量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给予扶持;要整合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扶贫、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施农业建设;信贷部门要加大对设施农业信贷投放力度,帮助农民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要积极探索将温室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的可行性,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要积极争取将温室生产列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降低温室生产经营风险。通过以上措施,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破解设施农业建设资金短缺“瓶颈”。
3、鼓励民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积极参与设施农业建设。通过组织民营企业家、种养大户、农民代表、村社干部、农技人员,采取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赴外考察、区内观摩等形式,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激励他们参与设施农业建设,使他们真正成为建设设施农业的主力军,同时成为土地流转、新品种、新技术、新的营销模式引进、推广的重要力量。并对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社,采取帮助调整土地、协调解决贷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调动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4、打造绿色品牌。积极推广无害化栽培新技术,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特色、质量占领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发挥好“九庄”、“中泰”、“四季青”等现有品牌产品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区设施农业生产不断上规模、上档次。
5、提升设施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一是要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技人员技术服务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设施农业科技服务人才。二是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民掌握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要加快培育一批设施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户的辐射带动,引导更多的农民发展设施农业。三是要积极和自治区、市两级农业部门、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转化能力,加快设施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6、强化督促检查,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摆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各镇、相关部门年终实绩考核中,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完善考核办法,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