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月份对林区人来说都应该是最“难熬”日子,零下40多度的严寒也档不住育苗人的工作节拍,1月10日下午,笔者来到了曾被国家林业局授予“质量信得过”种苗基地的阿龙山营林处苗圃进行采访。
刚踏进苗圃的办公大楼,负责育苗工作的何玉勇副主任和工作人员便热情的迎上前来和我们打招呼,在去温室的路上何主任详细介绍了育苗方面的各项工作。
据了解,这个局苗圃始建于1986年,为了实现育苗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工厂化,提高苗圃的经营管理水平,满足更新造林所需的优质壮苗,解决大兴安岭北坡薄土层地带更新难的问题,1990年,他们在原苗圃的基础上,筹建了占地4800平方米的现代化玻璃钢温室育苗工厂,每年可生产优质容器苗200多万株,居全国首位。它的建成,摆脱了传统育苗的生产方式,推动了森林培育的现代化进程,为实现育苗生产集约化管理和开展大面积人工造林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打破了传统的春季裸根苗顶浆造林的历史,实现了利用容器苗,一年春、夏、秋三季的造林的愿望,走出了一条改革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绿色之路。
工作人员打开了温室大棚的门,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冬天里的“春天”,那嫩绿的幼苗整齐的排列着,每一株都显得生机昂然,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为幼苗除草,一旁的何主任指了指左边介绍到,这是他们他们设立了实验田,检测出选种、消毒、拌肥、装杯、点播等一系列数据,为育苗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生产过程中,他们为了堵住经营管理上的“出血点”,执行了严、细、实的管理模式,在育苗成本核算上确定了责任目标,材料消耗,育苗质量标准等9项育苗单资核算量化指标。条块育苗,分块包干,把成本核算层层分解到班组、个人,实行超支自负,节余有奖的联质计酬的管理办法,多劳多得,优质优价,从而使职工的工资收入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育苗生产定性经营向定量经营的转变,保证了育苗生产作业质量。
苗圃管理人员说,2012年他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加强现有树种苗木质量,引进,培育新树种,新品种上下功夫,通过更新观念,科技创新,推动种苗产业化发展,今后将实行市场化的自主经营,抢抓机遇,利用温室大棚种植一些绿化苗木,特别是云杉绿化苗,这样不但为苗圃的生产经营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极大地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