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赤峰1月16日电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了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东三眼井村。外面天寒地冻,而设施农业的大棚里,却是春光明媚,暖意融融。正在这里给珍珠果浇水施肥的丁秀芬和丈夫孙玉学告诉记者,他们种植了3个设施农业大棚,目前正是珍珠果的结果期,生长正需要施肥,他们正在施一种叫黄金钾的天然矿物肥,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平衡土壤酸碱度。丁秀芬说,施这种肥,珍珠果果形均匀,颜色好,甜度增加,也不容易起腻虫,增收效果明显,他们已经在夏季试验过了,现在正在自己的和两个儿子的17个大棚里全面实施。
说起种植珍珠果,丁秀芬滔滔不绝,从育秧到移栽、牵引、施肥、结果到销售,如数家珍。她说,原来家里人也不会种植珍珠果,是政府从山东寿光为东三眼井村聘请来了塑料大棚种植农民专家,农民专家吃在村里,住在村里,走在田间,指导塑料大棚的种植。有了专家的指导,农民心里才有了底,结果,越搞越有甜头,一年1个大棚据、种植两季,收入就达到4万多元,果品除供应西城菜市场,大部分都销往北京等地的超市,比本地的市场价格高很多。
丁秀芬种植珍珠果,还养猪,猪粪用于搞沼气液化池,沼气给大棚冬季取暖,还可以用沼气做饭、烧水,沼气液用来施底肥,这就叫做绿色循环。很有意思的是,那些掉落地上的果品和不够标准的果品,也没有扔掉,而是给猪当了饲料,这些果品和谷糠、苞米混合后饲养猪,比其它的添加饲料好多了,真正是有机猪呢。现在,丁秀芬家养了2头基础母猪,20多头育肥猪,没有到出栏的时候,早就有人订购了,因为人们都知道丁秀芬喂养的猪,不用任何添加剂。
丁秀芬告诉记者,现在她的二儿子和三儿子都在搞大棚种植,二儿子有8个大棚,8个冷棚,三儿子有6个大棚,两个儿子都有自己的运输车,拉货、送货都是自己解决,省去了许多费用。
三眼井村党总支书记郝立学说,丁秀芬一家搞大棚是东三眼井村的一个缩影。村民张国学、张国相、张国良、张国仓是亲兄弟,张国学、张国相、张国良从2006年搞塑料大棚,老大张国学搞了5个,种珍珠果、大柿子、黄瓜等,老二张国相种了两个,老三张国良种了3个,老四张国仓看到种塑料大棚的好处,种了5个,兄弟四人有时间就互相研究棚菜种植技术、新品种和市场。东三眼井村共有19000亩地,但全是山坡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全村3000多口人靠天吃饭,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建了塑料大棚,收入提高了,群众尝到了设施农业的甜头,彻底改变了“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的穷困局面。下一步还要搞油桃、草莓、花卉等,再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塑料大棚里,一串串珍珠果正在成熟,满棚的春光,满棚的希望,正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