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2012年工作要点
2012-01-20   来源:《大同日报》   

昔日的阳高,农业大而不强,“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阳高上一代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十一五”期间的阳高,大胆挑战传统农业,短短几年功夫,设施农业突飞猛进,设施蔬菜突破万亩大关,可谓“脱胎换骨”。

“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阳高设施农业已由当初的“脱胎换骨”迈入“强筋壮骨”的新阶段――一个个连片滚动规模扩张发展的蔬菜园区、一个个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龙头项目、一个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发展更加稳固,彰显出更加旺盛的活力。

设施蔬菜重规划  新老工程连起来

在大白登镇,记者注意到该镇2011年建设的周官屯村日光温室片区与两年前建设的大白登村日光温室片区紧紧相邻,用不了几年就会连为一体,形成又一个千栋基地。

设施蔬菜,阳高设施农业的重头戏。起步阶段,阳高注重设施蔬菜量的增长。去年以来,该县在规模扩张设施蔬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质的提升。在龙泉、罗文皂、王官屯等乡镇,记者随处可见设施蔬菜园区长大的“年轮”。龙泉镇东关村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全省面积最大的设施农业发展基地,在这方面更是先行一步,集数年之功于一园,形成了壮观的场面。

在规划中就着手谋划新老工程的集中连片建设,已成为2011年阳高发展设施蔬菜的新趋势。该县产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注重发展的延续性,搞好新老工程的集中连片建设,既可节约设施农业园区公用设施投入经费,又便于集中农民培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还有利于蔬菜市场的培育,推进设施蔬菜循环滚动,实现规模扩张发展。

在转型跨越发展中,该县深刻认识到传统农业是吃饭农业,仅能维持温饱,要想让农民致富奔小康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的力量大幅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从2007年开始,该县着力实施“富民战略”,强力推进设施农业促转型。目前,全县已累计新建日光温室9800栋、移动大棚1.76万栋,跻身于全省设施蔬菜先进县行列。

阳高发展设施蔬菜与培育蔬菜市场齐头并进,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蔬菜销售批发市场有3个、蔬菜配送中心19个,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32个,培养农民经纪人156人,蔬菜市场营销网逐步完善。

奶牛进入托管所  园区养殖促共赢

在罗文皂镇杨家堡村采访,奶农们说起养奶牛,信心更足了。原来,2011年杨家堡村益民奶牛养殖场建成后,与伊利集团签订了常年供奶合同,并采取统一供料、统一防疫、分户饲养、独立核算的模式,使全村26户养殖户的210头奶牛全部入园托管,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该县养殖小区蓬勃发展。据该县有关部门资料显示,全县已累计建设各类养殖园区78个,其中2011年新建的就有24个。这些园区特别奶牛养殖园区,有的对传统项目加以改造升级,有的是新上的项目;有政府扶持的,也有大户自己投资的。尽管规模还不够大,但建设标准较高、功能齐全,有着较强的引领带动作用。养殖园区在建设和发展中,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积极探索“园区+农户”的发展模式。去年新建的王官屯镇利景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大白登曹庄白云泉奶牛养殖园区、海泉奶牛牧场等匀达到了存栏500头奶牛的规模,有效地推动了散养奶牛入园托管。

实现奶牛养殖托管,进行集中统一饲养管理,既是未来畅通奶品销售的必然选择,又是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现实需求。在发展奶牛养殖园区上,该县全力扶持大户上档升级,完善功能,更加注重扩大现有养殖园区规模,引导散养户入园,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全县形成2550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园区。同时,积极探索将奶牛托管养殖的新模式推广到生猪、肉羊等畜牧产业发展上。

除奶牛、生猪、肉羊外,该县还围绕“绿”、“土”、“野”、“特”,因地制宜建设养殖小区,积极发展蓝狐、蛋鸡、特色鸡、家鸡等特色养殖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养殖收益。

招商引资上项目  龙头企业竞相舞

日前,记者来到阳高县罗文皂镇。室外寒风阵阵,然而,北农・阳光都市农业示范园内的育苗温室里却是暖意融融,育苗床上的青椒幼苗翠绿欲滴,一派生机昂盎然的景象。

过去,该县设施蔬菜用苗一直靠从山东寿光调运,外调苗木“不服水土”、适应性差,长途运输费用还增加了生产成本。“这一项目全部采用智能化管理手段,进行工厂化育苗,将大大提高苗木的适应性,从蔬菜种植源头上实现了‘节能降耗’,改变了阳高设施蔬菜外调秧苗的状况。”该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为此,该县力求实现“种养科技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和“以农户为主体,商户为引领,共同闯市场”,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上可谓纲举目张。目前,投资1.8亿元的北京顺鑫鹏程小店种猪繁育项目已成为全县生猪发展的“龙头老大”。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后,已顺利培育出第一批三元杂交良种猪仔。该县以此项目为龙头,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50~200万头,成为全省生猪养殖大县。

大同绿苑饮品有限公司与露露集团携手,共同融资3.6亿建设年产35万吨杏产业园综合加工项目,至去年底已完成总投资的70%,今年上半年将投入生产。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一个个杏果从杏肉到杏仁、杏核全部“吃干榨尽”,变为商品。届时将大幅提高杏果附加值,减少杏农“入市”风险,提高杏农收入。该县还引进宏泰花卉育苗项目,成为目前晋北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花卉育苗基地。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县奏响了设施农业向“多元化、精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前奏曲。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1820-1.html

标签:农机 要点 工作 管理司 农业部

上一篇:甘肃:崇信设施农业成增收“聚宝棚”
下一篇:财政部:力争春耕前兑付补贴资金于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