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讯 一排排温室大棚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根根栽种葡萄的水泥桩像一片茂密的树林……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田野孕育着希望。然而,拨开积雪便会发现:脚下并非肥沃的土地,而是沙砾和黄土混合的沙壤土。
这里就是位于新疆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乡东戈壁的8000亩葡萄种植基地和3000亩设施农业基地。2009年以前,眼前的这片希望的田野还是一片荒凉。
“沙壤土存不住水,以前根本没有办法耕种。”乌什塔拉乡大庄子村党支部副书记徐瑞军说。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巴州疆宝蛋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该合作社种植了6座大棚,2011年进行温室育苗,平均每座棚净收入在两万多元。
如今,乌什塔拉乡设施农业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建成了130多座大棚,而8000亩葡萄种植基地也都种植了葡萄苗木,未来几年的收益很是诱人。这一大笔财富是乌什塔拉乡从戈壁中“抢”出来的。
东戈壁有1万多亩戈壁,光热条件非常好,阳光充沛,只因是沙壤土,无法解决灌溉难题,一直不能耕种。近年来,高效节水新技术的普遍运用为乌什塔拉乡从戈壁“掘金”创造了良机。“采用滴灌技术,大大节约了农业用水,而且节省了大量平整土地的费用,开垦东戈壁变成了可以实现的事情了。”乌什塔拉乡党委书记姜新祺介绍。
从2009年起,和硕县及乌什塔拉乡投入启动资金,在东戈壁打井,建设电、路以及滴灌等基础设施,开发出1万多亩土地,并以承包方式交给全乡基本农户经营。许多农户对此非常积极,踊跃承包,自筹资金进行土地改良,发展生产。
巴州疆宝蛋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抢先承包大棚的合作社之一。“我们早在2007年就想承包土地发展种植业了。”徐瑞军表示。该合作社从事养殖业,产生了大量动物粪便,发展养殖业是最经济、环保的处理途径,但一直苦于没有土地。一听说有土地可以承包,6个合伙人马上筹资,承包了6座大棚。
土质差,徐瑞军他们就深挖半米,把沙壤土换掉,还施了大量的有机肥,改良土壤。有的大棚种植户一年种两茬,徐瑞军他们精耕细作,大棚一年只种一茬,让土地休养生息。“顶多3年,我们当初的投入就能够收回来了。”徐瑞军自信地说。
尽管距离种植大棚作物还有些日子,但一些大棚已覆盖上薄膜,在做各种种植前的准备工作了。昔日的荒原上,如今孕育着无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