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在利通区一些乡镇,昔日种粮的农田,如今却种上了成片的大棚瓜菜。“过去,许多农民都习惯种粮食,一亩地收入不到600元。近年来,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和种植方式,提高技术投入,农民亩均收入1万多元,许多人都开上了轿车,当上了老板。”利通区农牧局副局长顾文瑞说。
2月21日,东塔寺乡白寺滩村,大片的日光温室内,葡萄、火龙果、西红柿、生菜、香菜……各种瓜菜应有尽有。在村民李学军家的温室内,李学军正在清理葡萄上的复穗,不远处,妻子梁燕和工人正在往温室外的面包车上运放香菜,里里外外一派忙碌景象。
“你这葡萄、香菜长势不错啊,栽了多久了?”李学军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说:“葡萄是去年10月栽的,香菜是年前才套种上的。”当记者问起香菜收成时,李学军满脸笑容地说:“现在市价好,这一棚香菜能收入7000多元,这抵得上以前近10亩粮食的收入了。”
2010年,李学军通过土地流转,试着种了一温棚西红柿。“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李学军说,这一个温棚的西红柿收入竟达到了6000多元。2011年,夫妻俩又承包了4个温棚,收入达到了10万多元,套种的香菜、生菜收入也有2万元左右。“今年,我们又选了两个温棚种上了进口品种的葡萄。等到上市时,差不多也能有6万多元的收入。”望着满地葡萄架,李学军眼里充满了希望。
在利通区像李学军这样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致富的人还有很多。“高闸镇、扁担沟镇、马莲渠乡的农民通过种植拱棚西瓜,一年收入甚至超过前10年的总和。许多农民家里都购买了小轿车。”顾文瑞说。该区通过在各乡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评选科技种养大户等形式,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许多农民们都通过改变种植方式和产业结构,由粮农变身为菜农、果农、花农,从而走上了致富路。“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精品、高效的发展要求,以菜篮子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落实日光温室瓜菜种植2.8万亩,并不断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预计亩均收入可达1万多元。”顾文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