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光山县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管理秧苗。该社工厂化育秧20万盘,可供1万多亩稻田机械化插秧。
机种、机耕、机收已是农民种粮的主要方式,种田“轻简化”成为趋势。
在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河南省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得殊荣。这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河南农业科技的优势地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又对农业科技领域投入极大关注。如何发挥好河南省农业科技的优势?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切切实实的生产能力。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跟随省农科院专家到基层调研。
种田能赚大钱的秘密
2月15日,记者一行来到罗山县子路镇朱湾村,冬季休耕的稻田一望无际。当地种粮大户陈贵权站在田埂上迎接来客,他指着前方告诉大家,今年他要承包6000亩地。
前些年陈贵权外出务工挣了些钱,看到了规模化种粮的商机,决定回老家务农。2009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土地2800亩,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开始了“种粮大户”的职业。尝到甜头后,他逐年增多承包的土地,规模越来越大。
2011年,陈贵权全家共承包了5300亩地,毛收入600万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各种农资成本、每亩土地流转租金500元、农忙时临时雇工的日工资100元等各种费用,大概能赚300万元。
种田也能赚大钱的秘密在哪里?
陈贵权的一席话回答了上述疑问。他告诉记者,他全家几乎都是农机手,依靠农业机械种几千亩地,已不是问题。像过去水稻插秧,是个体力活,现在开一台插秧机,一天不紧不慢60亩。农忙时,全家忙不过来,也会临时雇十来个人,一人一天100元工钱。
陈贵权一家依靠农机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类似陈贵权种粮大户的兴起,反映了规模化农业已在河南省农村出现。
罗山县当地干部告诉记者目前农业生产的现状:一般的普通农户,家里只有一亩三分地的,种粮食一年收成也就是几天的打工钱,因此在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眼里,自家的责任田成了“鸡肋”,干脆直接收点儿租金把地转租给陈贵权那样的种粮大户,安心外出打工。也有的委托给亲朋好友或者专业合作组织托管,不上心的就撒把谷子,施肥“一炮轰”,浇地“大水漫”,产量“望天收”,个别的甚至直接撂荒。
“传统的耕种方式已越来越少。”随行的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刘发魁介绍,随着机械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农民需要花在耕地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现在很少有人种地像过去那样仔细了,在有其他生计的农民眼里种地成了副业。
种粮大户人少地多,自然要依靠机械耕种。青壮年外出打工后,留守的老人妇女种地,更要找农机手。“农业技术"轻简化"已成为趋势,概括起来就是生产高科技、作业机械化、劳动低强度。”刘发魁说,一些过去的栽培技术,像三犁九耙,实际上早已不适用了。
“技术操作上应再轻简些”
西华县农业局副局长白留根自农专毕业以后,在农口持续工作了近20年。
这几年种子市场的一些怪现象,曾让他疑惑。同样是玉米种子,在当地出现了郑单958卖不过先玉335的现象。价格上郑单958每斤5元,先玉335每斤30元。郑单958是省农科院所培育的玉米良种,在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先玉335是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在东北已占有绝对市场。
白留根经过调研发现:种子质量二者相差并不大,相反郑单958更适合黄淮地区,差就差在农业推广模式上。
另一件事情,也让白留根心急。城镇居民对绿色蔬菜的需求与日俱增,西华也在当地的蔬菜种植基地中,推行了绿色蔬菜生产技术,但当地农民的接受程度并不尽如人意。
“低毒农药、生物农药价格贵是一方面。”白留根分析,一些技术规程繁琐复杂,有的菜农觉得不如一次过量打药省事,这就造成蔬菜农药残留剂量超标。
先进技术推广过程中老百姓不接受的现象,让白留根有时感到感悟,他反思:“我们的农业推广模式和经营体制需要创新,技术操作上应再轻简些。”
农作物轻简化栽培技术,已成为农业科研院所攻关的课题。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磊告诉记者,针对河南省水资源短缺、干旱发生频繁,现有栽培技术繁琐、农民种粮效益差等实际,他们正开展小麦简耕覆盖抗旱减灾高产高效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在西华的农业部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记者一行看到田间公路四通八达,水渠、桥梁、机井、喷灌设施、配电设备、地下水网一应俱全。“这种条件下的基础设施,为实现生产良种化、施肥配方化、作业机械化、管理智能化的新型农业打下了基础。”随行专家啧啧称赞。
多元化推广体系亟须建立
长期工作在农业科技一线的省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向记者介绍了农技推广机构的变迁。
他说,计划经济时期,从科研单位到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直到县、乡、镇、村,建立起了庞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包括兽医站、农机站、种子站、防疫站、肥料站等,俗称“七所八站”。
随着市场经济和机构改革的推进,县级以下农技推广机构开始裁撤。1992年以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放开,不少站所慢慢被取消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县乡机构改革的实施,长期以来,“官办、官包、官管”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逐渐成为政府的包袱,一些农技推广人员变为自主谋生,不少农技站变成了卖种子、卖饲料的小店。放开经营活跃了农资流通市场,但由于监管的缺失也造成农资流通领域的良莠不齐,坑农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各地根据需要也恢复了一些站所,有的地方大胆进行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严格上岗条件,落实岗位责任,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办法。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
“把乡一级的农技推广定位为公益类。”房卫平认为,这对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很重要,一些公益性的、市场又不愿做的,如防疫、质量监督的工作就有了保障。
不过,他不主张恢复过去的那种单一体系,因为靠财政供养并不能保障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推广效率。房卫平建议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他进一步解释,农技推广应该是三股力量协调进行,分别是政府系列的农技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社。三方各自发挥好作用,并相互合作形成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才能彻底打通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呼唤农业龙头企业崛起
“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最具活力的主体,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最有效率的平台,农民教育培训最前沿的阵地。”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年初如此指出了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
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肖玉航告诉记者,目前河南的农业类公司在食品加工行业很有优势,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在转移了原料产地优势、物流成本优势、自身有着近一亿人的消费市场等多种因素形成了相对优势地位。
在2月初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布的拟上市企业名单中,又有9家河南企业ipo(首次公开募股)正排队待审。细心的人士发现,其中也不乏农业类公司的身影,如生产销售种子的金博士和养猪屠宰的牧原食品。
肖玉航说,目前a股上市的河南农业类公司多分布在农业下游的食品加工行业,如速冻面食的三全、生猪屠宰加工的双汇、红枣加工的好想你,农业中游的养殖类公司也有一些,如养猪的雏鹰农牧、养鸭的华英农业等。
“但也存在着不足。”肖玉航话锋一转,农业上游的涉及生产资料的公司,像种子类、农药类、肥料类,目前河南一家上市公司也没有。而农业的上游恰恰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行业。下游的加工,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劳动力、市场渠道的因素多一些。
其实河南的农作物育种技术在国内很有优势,像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良种选育都有一席之地,如玉米种子郑单958、浚单20等河南科研院所培育的良种在全国应用广泛,围绕着这些种子业务的公司也不少。此次上市排队待审的金博士公司,其主营的种子产品就是郑单958。另一家河南省农科院所属的秋乐种业公司,依托省农科院的科技力量,融研发销售于一体,也正在谋求上市。
种子类公司在河南的逐步崛起,标志着河南省农业类公司向产业上游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