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沐着和煦的春风,记者走进平谷区东高村镇京东绿谷蔬菜产销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一排排蔬菜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抢眼。“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必须抢抓农时对大棚内的菜地进行翻耕。”合作社社长史卫军说着将记者领进一座大棚内。
“嘭、嘭、嘭……”合作社农机手刘军革手把着一台小巧玲珑的农机犁地。“别看这家伙个头儿小,本领大着呢。”老刘轻轻旋转右面的把手,刹住机器,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说,“犁地的家伙名叫旋耕机,主机身就像火车头,犁地、播种、除草等附加设备可随需随换,就像挂车厢一样方便。”
老刘介绍,这个大棚内部空间不过400多平方米,大个子农机肯定进不来,只有这样的小农机才能在大棚内派上用场。以往,春耕倒茬翻地,只能靠人工用铁锹挖掘,一个大棚的地一个人得掘三、四天;如今,小机器一开,三四十分钟就能搞定。
“这个基地有大棚97栋,要是靠人工翻地,按雇100个人工计算,得翻4天,不仅费时费力,还不利于抢抓农时。”史卫军说,不仅基地大棚翻地实现了机械化,就连大棚身上的草帘卷放也用上了机器,另外还配有“大棚王”田园管理机和冷库设备等。
史卫军带领记者来到一个大棚操作间,轻松地合上安装在墙上的电闸。伴着轻微的“呜呜”声,卷放在大棚顶端的草帘沿着棚顶斜坡缓缓向下“走”。“这套设备叫自动卷帘机,卷放帘子时,一个人可轻松操作4个棚,10分钟就OK了。”史卫军说。
记者在京郊走访发现,翻地、卷帘等大棚作业,像京东绿谷合作社这样用上小农机的现象十分普遍。据市农业局介绍,近年来,本市设施蔬菜面积不断增加,设施内的农机装备技术水平也正逐步提升。为减轻农民购买农机的负担,本市逐年加大购机补贴力度。目前,全市已补贴大棚卷帘机近2.5万台,保温被320万余平方米,田园管理机、微耕机、旋耕机等农机具近3万台,市政府投入年补贴资金高达600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