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以落实购机补贴政策为抓手,推动了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农机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要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为指导思想,切实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机化生产管理工作。
首先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是基础,进是方向。“稳”是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就是要保持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的好势头。特别是去年机插秧、深松整地发展很快,今年既要巩固成绩不滑坡,还要站稳脚跟不反复,不得退回人工抛秧和小四轮旋耕的老路子。“进”是乘势而上,统筹推进,就是要在作业水平有新进展,薄弱环节有新突破,服务领域有新拓展。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进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机械化。其次要突出“好中求快”的主旋律。好是前提,快是目标。“好”,就是作业质量好、市场秩序好、机手效益好。依靠购机补贴,我们初步解决了农机具“买得起”的问题,但还需要通过加强技术服务,努力做到农机具“用得好”,最终达到农机作业“有效益”,实现机手和农户双赢,建立起推动农机化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快”,就是把握工作的方向、力度、节奏,加快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国农机化生产落后差距仍然很大,农机作业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丘陵山区农机化进程仍需要加速推进。我们一定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只争朝夕,满足广大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迫切需要。
一是唱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的“四季歌”。农机化生产与农时季节紧密相连,贯穿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提前对各个主要农时季节的机械化生产活动进行部署和安排。春季机械化生产要突出一个“闹”字,积极动员农机下田闹春耕,打好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夏季机械化生产要突出一个“抢”字,精心组织农机开展跨区作业,搞好“三夏”和“双抢”生产,抓好机械化夏收、夏种和夏管,抓紧完成抢收抢种工作,为当年农业生产赢得宝贵农时。秋季机械化生产要突出一个“保”字,全力组织农机投入“三秋”生产,保障秋收、秋种、秋整地机械化作业顺利进行,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冬季机械化生产要突出一个“修”字,利用冬闲的有利时机,认真组织开展机具的检修与保养工作,为来年农机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演好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重头戏”。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农业系统的头等大事,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始终是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广大农机手要在粮食生产这场大戏中唱主角。在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当前要集中力量推进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夺取粮食丰产丰收提供扎实的装备和技术支撑。经济作物地域性强,经济价值高,对农民增收贡献大。在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各地要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努力提高油菜、马铃薯、花生、棉花、甘蔗等作物的播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协调发展,共同推进,这对于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要研究建立农机化作业水平考评机制,组织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活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
三是奏好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的“最强音”。农机化生产包括耕整、播种、收获以及烘干等主要环节,环环相扣。找准薄弱环节,突破瓶颈制约,是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关键所在。“十二五”期间,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主攻以下几个农机化生产的薄弱环节:在耕整地环节,通过示范项目带动,重点在适宜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或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播种环节,通过购机补贴、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重点提高水稻、油菜机械化栽植水平;在收获环节,借助农机跨区作业等形式,重点推进玉米、甘蔗、棉花收获机械化;在烘干环节,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重点推进水稻产地烘干机械化。各地要不断创新农机化生产的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将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
四是弹好主要产区机械化生产的“协奏曲”。由于自然禀赋、经济条件不同,各地农机化生产进程必然存在先后差异。平原地区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水平较高,处于领先地位。丘陵山区基础较差,发展较慢,水平较低,与平原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但我们也要看到,差距越大,发展的潜力也越大。我们要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的制定区域农机化生产发展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我国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东北地区要推进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提高深松整地机械化水平。华北平原地区要重点巩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扩大花生机械收获面积,提升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率先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长江中下游地区要重点普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加大油菜直播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力度,加快推进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南方低缓丘陵区要重点提高水稻、油菜栽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快突破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制约。西南丘陵山区要推进山区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生产机械化。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要加快发展玉米、马铃薯、棉花等作物和林果业生产机械化,大幅提高棉花采摘机械化水平和农用航空服务能力。
2012年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工作目标是:各个农时季节的机具投入总量进一步增加,作业秩序进一步优化,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关键环节的作业水平有新突破,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新进展,力争全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栽植水平达到28%,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38%。为完成今年农机化生产任务,各地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机械化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早安排、早行动,精心组织“春耕”、“三夏”、“双抢”、“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要把农机作业水平列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与资金、项目安排挂钩。要整合资源,落实责任,调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维修、监理等方面的力量,形成推动农机化生产发展的合力。
第二,要落实扶持政策。各地要加紧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努力增加作业机具供给,及时送机下乡,满足生产作业需要。要积极争取农机深松整地、水稻机插、玉米机收等作业补贴资金,提高农机手的作业积极性。要加大协调财政、税务、交通等有关部门,落实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对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农机维修免征所得税,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等扶持政策,降低农机化生产成本。要主动加强与石油石化部门协调,建立农用柴油需求调度和保供机制,推广发放农机加油IC卡的做法,保障农忙季节农机优先优惠用油。
第三,要培育市场主体。各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等积极参加农机化生产,发挥其市场信息灵、组织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等特点,大力推广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和“场县共建”等服务方式,提高农机化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农机跨区作业能手、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和示范组织的品牌效应,着力打造一批明星服务队、服务标兵,提高农机化生产的品牌化水平。
第四,要加强信息引导。各地要加大对小麦、玉米、水稻机收等农机作业市场的摸底调查,充分利用好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做好机具供需、作业进度、作业价格等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及时为广大农民、农机手和农机企业免费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引导机具有序流动作业。要加强农机化生产信息统计工作,认真执行《农业机械化生产信息报送制度》,按时上报最新的作业进度和工作动态,为调控农机作业市场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五,要注重保障服务。各地要在重要农时季节,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和生产一线,积极开展机械保养维修、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和巡回指导,确保机具和机手以良好状态投入农机化生产。加大排查整治事故隐患,及时妥善处理农机事故,保障安全生产。要加强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做好机手接待、机具调度、作业安排、维修供油以及有关后勤服务等工作,及时向机手发放当地跨区作业信息资料,介绍作业价格、作业常识、维修供油服务网点、政策法规等相关资讯。
第六,要抓好抗灾救灾。各地要立足抗大灾、抗多灾,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农机抗灾救灾工作预案。要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掌握极端性天气预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到科学防灾、有序抗灾、高效救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要努力提高农业抗灾救灾物质装备水平,加大节水灌溉、移动式灌溉、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等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有关地区今年要组织农机服务组织做好集中育秧、坐水种、“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工作,立足抗灾夺丰收。
第七,要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介和宣传渠道,把握关键农时、突出重点区域、集中展示农机化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加强新闻宣传,挖掘新亮点,营造新热点,提高社会关注度,争取各部门支持,为农机化生产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还有40天左右,小麦主产区即将拉开跨区机收大会战的帷幕,黄淮海地区的玉米机播等夏种工作也将随即展开。组织好“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对于实现夏粮丰产丰收,打好秋粮生产基础,力争全年粮食取得好收成,至关重要。在此,我对今年的“三夏”机械化生产提三点要求:一要在前期准备上下功夫。认真做好免费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工作,严格发放程序,做好发放记录,逐级登记备案。及早指导农民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联合收割机,开展操作技能、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以“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机具转移顺畅”为目标,协调落实作业任务,签订作业合同,推动派机方与引机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二要在宏观调控上下功夫。麦收开始后,各小麦主产区要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建立“三夏”跨区机收小麦日报制度。准确统计小麦机收作业进度和机车分布状况,及时发布进度、价格、需求等跨区作业市场信息,促进联合收割机合理流动。力争2012年参加“三夏”麦收的稻麦联合收割机稳定在49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稳定在32万台,进一步加快小麦机收、玉米机播的作业进度,提高作业质量。三要在部门协作上下功夫。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与协作,建立起责任明确、部门配合、指挥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与发展改革、商务部门和石油石化企业加强协调,增加重要农时季节和用油集中地区的资源调度,保障农用柴油供应和价格秩序。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密切配合,落实减免车辆通行费的优惠政策,维护联合收割机转移秩序。与气象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启动应急预案。对农机企业加强指导,做好配件供应和售后服务,履行农机产品“三包”服务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