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京郊大地迎接三夏保卫战 机收秸秆禁焚烧
2012-06-1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加快我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我区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虽然我区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农机装备数量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技术服务得到提升,但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需要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加快转变,要求农业生产方式由依赖和占用人力资源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加快转变。

  下一步,我区现代农业应以提高粮食等重点作物、重要农时、关键生产环节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农机装备、作业、安全和服务水平;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力量,调动全社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机试验、推广、购置、使用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完善金融、财税等扶持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区农机化事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依靠扶持政策的有力支撑,依靠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在改革中不断前进,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保障全区粮食安全,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农机具总量大幅增长

  进入“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任务。随着我区农牧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农牧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机化在新的层面上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当前我区正迎来农机化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全区农机化发展逐步走向依法促进、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了解到,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全区2011年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长,拖拉机总量达到17.01万台,比上年增加1.61万台,增长10.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增长最为迅猛,达到3.65万台,比上年增加1.28万台,增长54%;农机总动力达到42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2%;配套农机具达到10.02万台,比上年增加2.72万台,增长37.3%;农用排灌动力达到3.8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62万千瓦,增长74.3%;全区农机原值达43.5亿元,比上年增加14.5亿元,增长50%。根据今年第一季度预测报,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428.1万千瓦,各类拖拉机拥有量17.02万台,配套的耕、播、收机具10.1万台,联合收割机5168台,第一季度维修农业机械0.9万多台。

  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

  2011年,我区在原有19个农机化示范区、点的基础上,利用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资金,在南木林县艾玛乡扶持建立了3000亩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区内进行了统一农艺要求的联户作业;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在南木林县湘雄乡和聂拉木县聂拉木镇各扶持建设了一个青稞产后初加工示范点,建立了合作组织;在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吉地岗乡建设了一个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已经投入运营。到去年年底,全区各类农机化专业合作组织已达到30个,经营范围涉及农田机械化作业,农产品产后加工,农机、沼气维修,小农具销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输服务等,年作业服务面积达15万亩,收入170多万元。今年,由区、地、县和农机补贴经销商共同投资近千万元在日喀则地区白朗县成立的我区第一个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也将投入运营。

  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升,提高了我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2011年,全区共完成机械化耕、播、收面积38.45万公顷,其中完成机耕面积13.7万公顷,完成机播面积13.45万公顷,完成机收面积11.3万公顷,3项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56.2%。2012年,全区农田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57%以上,据自治区农牧厅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农机化作业比人力作业从种子、肥料和劳动力等方面总体节约成本30%以上,而且增产增效十分突出。

  技术服务逐步提升

  为切实提升农机化技术服务能力,建设与现代农机化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速度,2010年,我区充分利用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各类技术培训资金不断增加的有利时机,共争取到用于农机化实用技术培训资金20万元,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形式,对农牧民进行农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群众使用、维护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安全操作意识。据统计,2010年由农机购置补贴供货企业组织的培训,人数达到1.2万多人次;由区农牧厅组织的实用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人数达到2450人次。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0312-1.html

标签:农机 机收 秸秆 三夏 大地 迎接

上一篇:浙江制定2012年高耗能农机报废补偿计划
下一篇:安徽“四机”成种粮大户三夏四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