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三夏大忙时节,凤阳县总铺镇农业部整建制推进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小王村不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只见轰鸣的收割机满田块奔跑,一家一户挨着收麦,田埂边、树荫下,站满了等待收麦的村民。
由于各种农机具的普及,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以前由热火朝天的割麦、打麦、抢种等环节构成的将近半个多月的“三夏大忙”已经变得非常轻松。“现在一天收一天种,基本两天就弄完了,都是机械化,人不出啥大力了。”村民黄友水对记者说,“以前老人们常说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因为那个时候技术还不发达,‘三夏’抢收、抢种全靠人力,不像现在有大型联合收割机和播种机,不用费多大事,就能把麦子收回家了。”
“以前收麦可麻烦了,三夏大忙后,咱农民几乎都脱层皮生场病。俗话说杈 、扫帚、扬场锨,镰刀、簸箕、牛皮鞭。这些说的是以前在麦收时必不可少的农用工具。在以前快到麦收时,人们往往会提前十天半月的就开始准备农具,提前磨几把镰刀,买扫帚、木锨、筢子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农用工具。”接着黄友水跟记者聊起了以前收麦子时的情景。
黄友水告诉记者,以前开镰的前一天晚上,要把新镰刀磨锋利,第二天天不亮,一家老少挥舞着新买的镰刀就下地了,也就代表着一年的“三夏”大忙正式开始了。割麦子时,要随身带着一块磨刀石,因为镰刀割不了多长时间刀口就会变钝,镰刀口钝了就会影响收割小麦的速度,割上一会麦子就要磨镰刀。为了防止太阳光晒伤和麦芒刺伤皮肤,尽管天气很热,农民们都戴着草帽,穿着长袖衣服。一天下来,也就割上一亩多麦子,到了傍晚还要把割好的麦子拉到麦场里。或打或轧,在麦粒和秸秆分开以后,还要进行扬场和晾晒,如果谁家在外打工的壮劳力麦天不回来的话,根本没法干活。
“这是以前的事情,那时候哪能跟现在比啊!” 头顶烈日,给小麦装袋,满脸汗水的黄友水说,农机收割播种就是方便,要是像以前那样,用镰刀一把一把地割,机拉肩挑到买脱离场上,晾晒脱粒,从开始准备到麦收结束,前前后后算起来,没有二十天农活都干不利索,如果遇上阴雨天,眼看着麦子在田里发芽收不上来,只能瞪眼干着急。而现在,收割、播种都是机械化,即使家里没有壮劳力也不用发愁,前面联合收割机割着麦子,跟着往秸秆上撒沃土速腐剂,后面旋耕机直接就跟上翻土,然后就往田里灌水腐化秸秆了。
老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三年前,示范片开始统一使用一种自带营养的沃土速腐剂,作物秸秆堆腐还田,为各类农作物提供基肥,优化了土壤墒情。夏秋二季均实行统一机械条播、统一高产品种、精良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高产保障措施,从良种选种到田间管理全程都有农技人员全程的贴心服务。
黄友水说,现在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麦收期间能用上的劳动力不足10%,在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下,要确保村民颗粒归仓,压力比较大。机械化收麦既有效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让麦收时间缩短到4―5天。2天不到,他10来亩地的麦子就“麦罢”了。一周后,“三夏”收工,在秸秆速腐还田的麦茬地里,一排排机插秧苗就可以成活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