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山东省“农机化评价指标体系实地验证”正式启动
2012-06-25   来源:新华网   

  6月21日(星期四)上午10时,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夏粮和当前农业生产形势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雷刘功]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农业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主题是“当前夏粮和农业生产形势。”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下面有请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荫山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 2012-06-21 10:05:15 ]

  [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 陈萌山]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正好是夏至。农谚说,“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就是讲夏至是我们夏收、夏种、夏管的一个关键的节点。截至到昨天,我们夏收的情况,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18亿亩,麦收进度已过九成。从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预计今年夏粮的总产、单产均创造历史新高,冬小麦实现“九连增”,而且我们十一个主产区全面增产。当前,早稻正在孕穗抽穗,春播作物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夏种夏管全面展开。今年以来的粮食和农业生产形势怎么样,我想大家和社会都很关心。所以,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 2012-06-21 10:07:58 ]

  [陈萌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抗灾夺丰收,扎实开展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全力推进抗旱春播、小麦春管和早稻集中育秧等三大行动,努力扩大“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供应,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稳增长、控物价、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 2012-06-21 10:08:41 ]

  [陈萌山]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亮点,是夏粮增产已成定局,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冬小麦将实现持续9年增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今年夏粮生产呈现三个特点:第一,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夏粮面积达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98万亩。 [ 2012-06-21 10:09:43 ]

  [陈萌山]第二,单产再创新高。根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冬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亩穗数明显增加,主要是播种的时候,我们技术到位。穗颗粒数持平略减,千粒重略有增加,预计亩产将提高10公斤左右。 [ 2012-06-21 10:10:36 ]

  [陈萌山]第三,主产区全面增产。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反映,今年冬小麦播种基础好,田间管理措施到位,小麦长势均衡,夏粮均实现了增产。 [ 2012-06-21 10:10:48 ]

  [陈萌山]在农业发展其他方面,一是蔬菜、猪肉、禽蛋、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市场总体平稳。预计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禽蛋、牛奶、水产品总产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据农业部一季度对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监测,蔬菜、畜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7.3%、99.8%和96.5%,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三是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有力。重大动物疫情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四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560元,实际增长12.7%,高出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3个百分点。 [ 2012-06-21 10:11:06 ]

  [陈萌山]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可以说是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做到了“稳中有进”,在去年的高起点上初步实现了“好上加好”,为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大家知道,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当前正值“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主汛期,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的双重挑战,尤其是北方秋粮还面临伏秋旱的严峻考验,要确保粮食“九连丰”、力争“九连增”,任务还很艰巨。农业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立足抗灾夺丰收,努力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工作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十八大胜利展开。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 2012-06-21 10:11:32 ]

  [记者]在当前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夏粮增收有什么样的意义?另外,您觉得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今年夏粮生产的好形势? [ 2012-06-21 10:14:03 ]

  [陈萌山]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重要的一年,我们党将要召开十八大。中央提出的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那么有一个基础的要求就是要稳增长,控物价。我们感觉在这样大的宏观背景下,夏粮的丰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想了想,首先从实现今年粮食生产的目标来看,夏粮是我们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我们搞农业生产,大家有一句熟悉的话:以秋补夏担惊受怕。”尽管夏粮的生产占全年粮食生产的1/4,但是夏粮丰收了,对农业生产的增产,对全年粮食增收奠定了一个基础。那么从保障市场供给看,我国小麦常年的消费量,大概是2100到2200亿斤左右。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小麦产量,可以讲稳定在2300亿斤以上。 [ 2012-06-21 10:15:50 ]

  [陈萌山]小麦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主粮,连年增收,我们库存也是充裕的。我想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的作用非常大。但是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还有物价上涨的张力比较大。农产品的供求,从总体来讲,应该还是很紧张。所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在这样形势下,保持农业和粮食的发展,保持粮食的有力供给我觉得十分必要。 [ 2012-06-21 10:17:27 ]

  [陈萌山]所以,夏粮丰收,对保持我们经济发展的全局,对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还有一点,我们今年的夏粮丰收,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央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和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工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抗灾促生产的实践,为确保我们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进一步提供了很多好的经验。 [ 2012-06-21 10:25:47 ]

  [陈萌山]所以,我想今年夏粮丰收的意义,不管是从全局,还是从农业生产本身来讲意义都很大。今年夏粮生产基数比较高,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下,获得丰收,主要得益于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政策好,主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的夏粮生产高度重视。体现在秋冬前公布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而且最低收购价格比去年提高了7到9分。中央财政首次安排了16亿元用于小麦的一喷三防技术补助,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那么科技强,主要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科技服务,特别是在去年秋季指导农民广泛采用各项抗灾减灾的技术。据我们统计,去年的深松整地的面积达到了1亿亩,比上一年增加了2000万亩。一喷三防在整个冬小麦主产区做到了全覆盖了,所以各项措施到位率明显超过了往年。工作实,就是各地农业部门,对夏粮生产应该是抓的很紧,播种的环节抓质量,主要还是防病虫害。特别是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有效减轻了灾害的损失,促进了平衡增产。天帮忙,主要是今年小麦生长的时候,气侯不错,从而有力的促进了小麦的成长。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 2012-06-21 10:26:03 ]

  [记者]请您具体解释一下防灾技术补助力度有哪些?出台这些政策出于什么考虑呢? [ 2012-06-21 10:31:58 ]

  [陈萌山]我们国家的惠农政策这几年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加大。今年在中央支持的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里面,力度最大的就是出台了六个方面的技术补贴政策,这六个方面的补贴政策一共是33.15亿元,主要是对小麦一喷三防,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南方早稻集中育秧等等六个技术补贴政策。我想这些技术补贴政策不管是支持的力度,产生的效果,这几年是少有的。 [ 2012-06-21 10:32:08 ]

  [陈萌山]我理解来看,这一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体现了中央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央对今年夺取粮食的丰收要求,那么同时来讲,我们也感觉把惠农政策跟技术推广配套,既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农民采取防灾减灾技术的积极性,这是一方面。 [ 2012-06-21 10:32:19 ]

  [陈萌山]另外一方面,通过这个补贴,使技术到位率进一步提高。有效地减轻了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可以讲这项政策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那么各地普遍反映,技术补贴政策的效果非常好,深受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的欢迎。比如说小麦“一喷三防”在华北地区,小麦生产的中后期,就是在5月上旬以后,最怕的就是干热风、病虫害等等影响。但是通过“一喷三防”增强了作物的抵抗力。比如说早稻集中育秧,把过去长期存在的育秧时候低温冷害规避了,提高了育秧的素质。比如说油菜的“一促四防”,可以促进油菜的生产,同时适时早稻的栽插。东北的大棚都是有效的应对春季不利影响的措施。还有西北地区玉米的覆膜,效果都非常好。 [ 2012-06-21 10:32:36 ]

  [陈萌山]所以,我认为这项政策体现了我国支农政策的创新,同时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大力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谢谢! [ 2012-06-21 10:32:51 ]

  [记者]我的问题是早稻和秋粮现在的生产形势怎么样?有没有可能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的“九连丰”甚至是“九连增”? [ 2012-06-21 10:43:09 ]

  [陈萌山]农业生产的确一环扣一环,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但是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那么秋粮生产只能给大家介绍一些目前的情况。要夺取秋粮的丰收,一句话是当前有基础,同时还要克服很多的困难。从秋粮生产基础来看,非常不错的,形势还是比较好的。第一,我们早稻和秋粮是单独算的,早稻的面积有9000万亩左右,早稻也是很重要的一季,马上也要收获了。那么早稻和秋粮的面积比上一年稳中有增,这是一个概念。第二,是播种的质量,应该说还是比较好的。今年,我们抓播种质量已经从去年的秋季开始抓,尤其是东北的玉米,我们去年秋季就开始抓。同时,在今年春季在东北抓集中大棚育秧,还有西北、西南的地膜覆盖措施。这些措施对提高播种质量效果非常明显,所以可以讲今年秋粮的播种质量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第三,从出苗的情况来看,出苗整齐,目前的长势良好。早稻生产,目前处在孕穗、抽穗,各地反映今年早稻基本苗是充足,分蘖的情况也是良好的,目前早稻的情况还是好于上一年。为了后期提高存成穗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春播作物出苗率也是比较高的,像玉米、大豆普遍出苗整齐,目前的长势好于去年。 [ 2012-06-21 10:43:23 ]

  [陈萌山]真正要在夏粮增产的情况下,实现全年粮食“九连丰”争取“九连增”,这个是我们提出的目标。我想重点、难点我们面临的希望和挑战还是秋粮。秋粮现在开头不错,但是决定秋粮产量的丰欠,我们现在担心的有三个“关口”:一个是夏旱和秋旱,一些地区当前的旱情正在露头。还有担心东北地区的夏伏旱;还有就是病虫害。东北地区遭遇夏伏旱的风险比较大,他们整个墒情不错,降雨比较不错,前期不错,但是我们担心后面有夏伏旱的风险。我们的目标是要确保“九连丰”,争取“九连增”。要实现这个目标仍然要立足坚持抗灾夺丰收,立足科技促生产,立足防病虫害减损失。现在我们要把重点转到夏种上来,切实抓好夏种,特别是黄淮海的玉米播种,及时确保面积落实。夏播的作物种子一落地,管理就上马。我想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各种灾害的预防,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确保“九连丰”争取“九连增”,以粮食生产的好形势迎接我们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 2012-06-21 10:43:42 ]

  [记者]第一,当前夏粮收获的具体情况如何?第二,今年小麦机收有哪些新的特点呢? [ 2012-06-21 11:02:30 ]

  [陈萌山]今年小麦的收获应该说非常的顺利。截至到昨天为止,全国已收获小麦3.18亿亩,其中机收面积2.8亿亩,机收水平近90%。可以讲,我们小麦主要环节的作业率应该是很高的,除了一些山区丘陵,现在不适应机械作业,小麦面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水平比较高,今年又有了新的提升。 [ 2012-06-21 11:02:40 ]

  [陈萌山]与去年相比,今年小麦机收表现出四个特点,就是“多快好省”。所谓“多”,就是投入的机数多,初步统计今年投入1400多万台机械进行三夏的抢收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51万台,比去年增加1万台。参加跨区作业的达32.5万台,增加了0.5万台。第二是麦收进度快,进入6月份以后北方大部分冬麦区天气晴好,十分利于小麦的晾晒。我们连续13天小麦机收进度超过1000万亩,全国完成麦收的时间比去年提前了3天。第三是市场秩序好。主要是我们农机部门加强调度和服务协调,进行有序的作业,形成了一个集中会战和有序流动机收的良好态势。包括机械的整修和技术的培训,麦收机械够用,而且秩序良好。再一个特点是支出费用省。我们统计了一下今年小麦主产区,机收平均每亩的价格是55元左右,人工收获最少要100块钱,应该说三夏小麦机收为农民节省126.9亿元。小麦机收还能减少收获过程的遗撒损失3%左右,相当于减少小麦损失55亿斤。作为机手来讲,也获得了28.2亿元的收入。我们算总帐,机收为增产增收贡献还是突出的,一共为农民节省支出211.2亿元。 [ 2012-06-21 11:02:57 ]

  [陈萌山]我们把分散的农机手,还有农业大户有效的组织起来,有序的作业、有序的流动。能确保全国的小麦分散种植,集中收获,而且今年的整个收获时间又比往年减少3天的时间。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总结的经验,那么首先我觉得是这几年,我们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特别是中央不断地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使我们农业机械,特别是我们小麦生产的机械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个就是为我们跨区作业提供了物质保障。这是一个基础,就是我们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能够覆盖我们小麦的整个过程,实现小麦的全程机械化。 [ 2012-06-21 11:03:19 ]

  [陈萌山]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我们农机社会化服务和社会化管理的好机制。我们一万多个农机作业队,150多万农机手,全国3.4亿亩需要收获的冬小麦,我们全国用了21天就完成了。这里面主要体现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充分发挥了我们农机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创新的这种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农业部门早安排、早部署,我们提前发布小麦和主产县机收的市场信息,免费发放了36万张农机跨区作业证,为十万多个农机手提供了天气状况、交通路况和免费的短信息等,引导机手有序的流动。相关的部门密切配合,公路管理部门为跨区作业提供了绿色通道,还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了免收过路费,还有公安交通部门集中上路,用警车护送,保持了联合收割机有序转移。气象部门也为农机手提供天气预报情况。所以,小麦机收跨区有序流动,我想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新的创举,是我们管理和服务机制创新的具体体现。谢谢! [ 2012-06-21 11:03:31 ]

  [记者]今年三夏收获期间,我们在采访的时候,发现三夏大忙农民不累,在田间除了机械化作业以外,基本上很少能看到青壮年的身影。那么您如何评价农业机械化促进粮食丰产丰收中的作用呢? [ 2012-06-21 11:20:29 ]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 宗锦耀]毛泽东主席在1959年就作出了一个英明的论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大家可能耳熟能详。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特别是2004年以来,国家实行了购机补贴的政策,农机作业水平这9年提高了22.5%,相当于过去30多年的总量。去年,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水平达到54.8%,这说明什么呢?我们国家实现了以农业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 2012-06-21 11:21:43 ]

  [宗锦耀]所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中,应该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这9年粮食的增产,我想跟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是呈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青壮年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农业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提高的情况下,对粮食的增产和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连年增收,应该说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我也想了想,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降低了农民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现在留在农村的基本上是“386199”,而且留下来的农民在劳动观念上,也要有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机械化程度的水平,已经确定了农民的种植意愿。农民种粮不再是苦力活,提高了种粮的意愿,减少了土地的闲置。 [ 2012-06-21 11:22:24 ]

  [宗锦耀]第二个方面的作用,推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转化。我认为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物化和载体,当前,从现代意义上来讲要精耕细作,必须依靠机械化的使用。以小麦为例,现在小麦实现了全程的机械化,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近年来以农机为载体,从精量播种、保护性耕种、高效植保、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等这些农业的先进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主要依赖于农机的作用。提高了水、种、肥、药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的质量,挖掘了粮食增产的潜能。比如说土地深松,能使东北的玉米每亩增产200斤,小麦增产100斤,水稻的机插要比人工插增产100斤。 [ 2012-06-21 11:22:36 ]

  [宗锦耀]第三个方面加快了作业的进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现在不需要再男女老少齐上阵收割小麦了,依靠人力夏收夏种要搞一个多月,现在三夏150万农机手和我们大量的农机机械承担了冬小麦收割的主要任务,只要一个星期作用就基本上收割完成,全国也就是20多天。并且机收机种同时进行,使这个过程缩短15天的时间,赢得了宝贵的农时。机械化作业效率提高以后,为增产创造了条件。 [ 2012-06-21 11:22:47 ]

  [宗锦耀]第四个方面的作用,提供了防灾减灾装备支撑,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为实现粮食抗灾夺丰收提供了有力的作用。比如说前年大旱,我们完成小麦的浇灌面积8000万亩次,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所以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怎么样保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保障粮食的丰产丰收核心要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两个基本问题。我认为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承担起这两个使命。只有培育好农机手,现在是4000万人的农机手,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才能解决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只有依靠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和引领,把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集成化,才能不断的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才能种好这个地。所以,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应用的重要作用。我们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住机遇,为推进农机化科学、又好又快的发展,下力气推动农机和农艺的融合。结合农机和信息化的融合,加快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小麦已经实现了,玉米耕播基本上不成问题,收是1/3机收率。水稻是薄弱环节,机收也是基本上不成问题,将近到了70%。现在的机插全国是26%,需要农机农业部门集中育秧与机插结合融合在一起。这两个环节突破以后,可以实现粮食全程机械化。 [ 2012-06-21 11:23:19 ]

  [宗锦耀]同时还有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加工机械化都要全面推进,力争到十二五末,我们农业的综合机械水平能够达到60%以上,到2020年,也就是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基本上要达到70%以上。按照专家的标准,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我们很有信心。这样为粮食的稳定增产和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 2012-06-21 11:24:16 ]

  [记者]安徽、江苏、豫南小麦赤霉病爆发比较严重,农业部怎么评估这个问题对夏粮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还有机械化的普及还有什么问题呢? [ 2012-06-21 11:47:23 ]

  [陈萌山]我想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今年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整个主产地区降雨应该说比较频繁,湿度比较大,气侯条件有利于赤霉病的流行。这个病在长江流域,今年在黄淮海区域也有发生。总体来讲赤霉病的发生受到了很好的控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流行,造成重大的损失。一部分地区有影响,对我们小麦产量的影响应该是在我们自己的预测范围之内,所以,预计今年夏粮实现增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包括小麦,这个结果不受影响。 [ 2012-06-21 11:47:41 ]

  [陈萌山]赤霉病对小麦的品质影响,应该说也是有限的,它只是小范围的发生。今年,我们由于“一喷三防”的政策全覆盖,所以对小麦赤霉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因为赤霉病主要是以防为主,如果你到发生的时候再来防可能就比较被动了。所以今年我们出台的“一喷三防”的政策,所有的措施都及早的准备,做到了主动出击,全面防控,做到了预防为主,在技术上到位比较高。今年我们小麦赤霉病防控是1.9亿多亩次,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危害总体比较轻。第二个关于农业机械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请宗司长回答。 [ 2012-06-21 11:48:02 ]

  [宗锦耀]刚才说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是54.8%,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只有小麦实现了,比如说棉花还没有实现,油菜播种收获还都有问题。造成这样的问题是四个方面:第一,是农机农艺脱节,农业上的栽种不适合机械化播种。比如说油菜,既要移栽,同时这个品种成熟度不一致,很难一次性收获,不适合机械化作业。棉花,也是长的很高,枝杈很多,吐絮不一致。机械化作业要求成熟度一致,标准化作业。所以,我提出来要农机农艺融合来解决这个问题。 [ 2012-06-21 11:48:13 ]

  [宗锦耀]第二,是我们的农机工业产品不能满足我们多种作物需求,包括其他的产业发展的需求。我认为农机工业科技的含量比较高。它在恶劣的环境下,不仅能够跑,而且要完成好作业,并且作业质量也要保证。所以农机的科技含量是很高的,但是农机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农业生产的要求。比如说大马力拖拉机,200马力以上的技术还不过关,东北的很多要依靠进口。东北有的需要300马力,这些都是进口。别看那个犁,如果不过关的话,那个犁一拉就断,这个就是工艺的问题。咱们国家能生产3000多种产品,世界上能生产农业机械是7000多种,咱们国家只能生产一半,并且质量不如人家,这个很有差距。 [ 2012-06-21 11:48:47 ]

  [宗锦耀]第三,现在比较严重,就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很多田里面都进不去,山区丘陵也是很难上的去,基础设施配套不够,这也对机械化带来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在积极的探索,有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就是所有的作业,比如说跨区,机耕、机播、机收能够通过自主的创新,比如说发展农机合作社,实现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来实现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这样一方面机械化水平也可以提高,还有一个是就是农机农艺融合,各种作物要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规范,如玉米一亩地播多少量,株距行距都要统一,也适合于收获。我们要培育一些品种出来,跟这些制度相互适应。现在我们也在破题,另外棉花采摘那么难,现在也是一个问题,每年70万人到新疆,现在只替代了40万人,这个也很难。谢谢你们,希望大家多关心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一个农机农艺的问题,还有机械工业的问题,还有基础设施配套的这些问题。我们有信心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几年发展很快,还是在破题。 [ 2012-06-21 11:49:04 ]

  [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今年粮食生产“九连增”,连年粮食生产非常好,那么为什么农产品的价格还是呈持续上涨的态势?第二个,就是在我国连年增产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说我们的粮食安全已经没有问题了? [ 2012-06-21 11:49:17 ]

  [陈萌山]我想这两个问题比较大,也是我们社会各个方面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8增产,8年累计增产了2811亿斤,每年增产350多亿。去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852斤,这个超过了当年的世界粮食人均占有的水平。其中冬小麦连续9年增产,9年累计增产600多亿斤,应该说我们粮食生产形势还是很不错。粮食连年增产为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刚才。这位记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在粮食连年增产的情况下,在我们国家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的情况下,出现了粮食还有一些农产品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 [ 2012-06-21 11:49:31 ]

  [陈萌山]我这里想说两句话,一句话是我们认为粮食价格的涨幅总体还是可控的。那么同时来讲,这种价格上涨是有客观的原因,还有内在的原因,这两方面的原因结合在一起。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情况:第一,从粮食需求来讲,粮食需求是刚性增长。就是说我们国家每年人口的总量增加700多万人,还有一个就是每年城市人口要增加1000多万人,就是整个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所以粮食每年增加需求80亿斤。还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比重的上升,农产品的加工业的用途拓展,粮食的需求领域在增加,也增加了粮食各方面的需求,这是一个。就是价格上涨了,有需求方面的原因。 [ 2012-06-21 11:49:40 ]

  [陈萌山]第二,成本刚性增长。粮食价格上涨的同时,农药、化肥、劳动力的成本也是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直接推高了粮食的价格,增加了粮食的生产成本,这个对粮食价格上涨形成了一个客观的推动作用。第三,从我们国家资源来看,资源受刚性的约束。我们国家拥有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个本身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也看到,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相对来说还是稀缺的。人多地少的矛盾还是突出的,这个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农业发展。还有国际粮价上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当然,我们讲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要兼顾城乡居民的利益,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 2012-06-21 11:49:57 ]

  [陈萌山]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通过一些调控的措施,包括不断的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来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稳定发展,为保障市场供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刚刚你提到的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国家粮食安全是不是没有问题了?我想在我们13亿人口的大国,确保粮食安全,确保13亿人口吃饭的问题,始终是一件大事,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够懈怠,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农业部门肩负重要职责,是我们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我们的责任是必须立足国内实现粮食供给基本自足,所以我们在这几年实现增产的基础上要继续努力,来促进我们国家粮食发展,来确保我们粮食持续的安全。这里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和措施,这些措施应该说也是我们这几年探索的,也是有效的:第一,强化技术装备条件的建设,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提高单产水平。我们通过增加资源、增长面积的路受到制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单产,这个是有可能的,也是有潜力的。现在我们主要粮食单产水平与世界的发达国家、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是有距离的。在我们国家同一个生态内,两个省之间单产水平也差距很大,我们感觉单产的潜力不仅仅是现实存在的,提高单产也是可能的。第二,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强化农业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我们农业稳定发展的水平。第三,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主要是解决三个积极性,一个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还有一个是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还有我们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 2012-06-21 11:50:28 ]

  [陈萌山]第四,通过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的工作机制,这个机制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还有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还有一个是抗灾减灾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安全是我们国情决定的,对于农业部门来讲,我们要不断的总结我们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进一步加大我们各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确保我们国家粮食长期的稳定发展。 [ 2012-06-21 11:50:39 ]

  [记者]从去年到现在第一季度以来,我国的粮食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一方面我们粮食大增收,另外一方面是大量的进口,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 2012-06-21 11:57:00 ]

  [陈萌山]你提到的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粮食生产政府是高度重视。我们始终有一个方针,就是依靠国内实现粮食自给这样的方针。那么在粮食连年增产,特别是去年粮食增产达到一个历史新高的情况下,我们分析我们国家的粮食当前应该是安全的。我们粮食供给,是当年生产跟需求之间实现了有效的供给,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去年以来小麦、玉米还有大米、大豆,大豆这几年进口比较多。就是小麦、玉米、大米产品的进口趋于一个增长幅度较大的这么一个情况。 [ 2012-06-21 11:57:12 ]

  [陈萌山]我们分析,一方面有消费需求增长的动力,就是我们从国内来讲。目前粮食连年丰收,实现了八连增。但是我们国家粮食总的供求关系是紧平衡的。比如说加工业对粮食的需求增长是刚性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受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价格高位回落,形成了一个粮食产品国内外的差价比较大。比如说目前玉米进口后的价格比国内玉米价格还要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进口,这是一个情况。还有一个情况,我也通过我们今天的发布会,通过记者们的报道,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尽管我们国家粮食进口增幅比较大,但是绝对量并不大。特别是与国内粮食产量相比,进口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小。我们讲进口仍然是发挥调剂的作用,我们依靠国内实现粮食自给的方针不变。 [ 2012-06-21 11:57:29 ]

  [陈萌山]我们统计了一下,2011年三大主粮的进口量占国内产能的比重均不足2%,我们的口粮是完全自给。通过强化政策科技、设备、装备的支撑,不断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那么大家关心,粮食进口的增幅比较大,作为政府来讲怎么看?我们想对于粮食等农产品的进口,主要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调节的,这是一种市场行为。我们国家严格遵循WTO的有关承诺,对粮食的进口采取的是关税和关税配额管理,所以在国际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实施合理的调控措施,所以我们农业对外开放的这样一种政策是不会改变的。谢谢大家! [ 2012-06-21 11:57:43 ]

  [雷刘功]好。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2012-06-21 11:58:02 ]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30220-1.html

标签:农机 验证 正式启动 评价 山东省

上一篇:《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立法调研组到龙游调研
下一篇:山东河南陕西等省遇持续旱情 部分耕地无法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