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农机连片机械化播种,抢农时、夺积温,一次播种保全苗,为秋后丰产打好基础。”今年春播后,黑龙江省宁安市卧龙乡罗成沟村种粮大户仝玉龙这样总结机械化种田的好处。
近两年,仝玉龙承包了2000亩地,就种玉米。
今春,他新买了两台大型玉米精量点播机,一星期就播种完毕。他告诉记者,他种地的“家什”比较齐全,大型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喷雾机等让他种玉米“一条龙”。“我觉得种粮越来越有奔头了。”仝玉龙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突飞猛进。大农机抢农时夺积温、抗灾害增肥效、效率高用工少、增产多损失小等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大农机抢农时夺积温
“机械播种嗖嗖快,真借力。”说到今年春播,肇州县托古乡宜林村村民杜国义一脸轻松。他家今年种了100亩玉米,3天就种完了。
今年春播期间,大庆市气候反常,4月上半月温度明显低于往年,春播时间越来越少。人们只有一个念头:抢农时夺积温。大庆市精量播种机等大型设备全部上场,每天以500亩的速度向前推进,保证了农作物播种在丰产期。
黑龙江省农时的特点是“两短一少”,即春播短、无霜期短、降雨少。只有采用先进的大农机高效作业,才能抢抓农时完成大面积标准化作业,确保粮食播种、中耕、收获等作业抢在“腰窝”上。今年春天,黑龙江省遇到了春季低温,播期普遍拖后,但有农机装备保障,全省各地都做到了“地等时”而不是“籽等地”,实现了农机化生产一次播种保全苗,春播起步晚,结束不晚的目标,各种作物都种在丰产期,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
大农机抗灾害保丰收
去年冬季黑龙江省的雪量特别少,造成今年春季前期比较干旱。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春播仍全面告捷。这其中除了大型播种机的功劳,去年由大农机完成的秋整地也功不可没。
据省农委农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省秋整地达到待播状态的达到7000多万亩,占秋整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今春,这些土地不再动土,直接进行播种,不仅解决了干旱问题,而且节省了播种时间。
黑龙江省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春旱发生频率高达80%,因此加强深松整地,建立土壤水库,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对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依托大农机建立以深松为主体的土壤耕作制度,推进小麦、水稻、大豆秸秆还田和玉米根茬还田。通过秋季深松整地,使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土壤水库”,蓄水保墒,抗旱防洪,不断改善土壤状况。据测算,通过大农机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加深土壤耕层,减少径流,可使粮食增产15%。
好办法需要有推力。从2007年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深松整地补助政策以来,黑龙江省已累计投入深松整地补贴资金4.5亿元。在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全省农村深松整地面积从2007年的3945万亩扩大到2011年的4925万亩,5年增加了近1000万亩,深松整地面积累计达到2.3亿亩。
“要整地,大马力。”与小农机相比,大农机的作业效率能增加10倍以上。很多农民都表示,宁可多花钱,也要用大马力农机深松整地。
大农机效率高增产多
提起刚结束不久的水稻插秧期,铁力市王杨乡护林村的农民都有点意犹未尽。以往水稻插秧全靠人力,插秧时他们都累得腰酸背痛。今年,村里购进了27台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水稻插秧机,让农民一身轻松。
提起水稻插秧机,护林村党支部书记张凤江高兴地说:“借老力了,用水稻插秧机插的秧,株距都是设计好的,插秧深浅按照土质一调,两三个人一天就能插一垧多地。另外,还不伤根,插完秧3天,苗就扎根了。”
近两年,黑龙江省重点发展了水稻插秧机械化,基本解决了水稻插秧作业环节农时紧、劳动力紧张的难题。机械插秧是人工插秧的18~20倍。
近几年,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步解放出来。农民种地从靠“三弯”(弯钩犁、锄、镰),面朝土地背朝天,发展到“小四轮”拖拉机。如今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据测算,如今,全省农村机耕、机播和机收程度分别达到97.9%、92.5%和59.3%,农业机械化承担了全省农业劳动总量的85%左右,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力。
近几年,黑龙江省农村利用大型机械整地、播种、中耕、施肥、植保、收获,实行标准化作业,推进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节本增效同步,明显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使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平均提高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