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作业挑起大梁
山东嘉祥县仲山乡农机合作社社长高洪玉今年组织了1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整个麦收期间转战了6个作业点,每个点收割小麦200亩~300亩,每台机车纯收入达4~5万元。
目前,在山东省像嘉祥县仲山乡一样的农机合作社共3800多家,他们拥有小麦联合收割机近3万台。“三夏”期间,各地农机合作社成为小麦跨区机收市场的主体。他们利用自身拥有各种机械的优势,以一流的服务质量和信誉,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合起伙儿来抱团闯市场,开展一系列跨区机收服务,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机手收益,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三夏”生产的“主角”。
随着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是小麦机收市场的发展壮大,带来的是农民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全省小麦联合收割机已由1994年的2883台发展到13万多台,增长了数十倍;小麦机械收获面积达到97%;参加跨区机收的小麦联合收割机由刚开始的近百台,发展到8万多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机部门由原来的跨区机收市场的主体变为机手服务的主体,农机合作社则成为小麦跨区机收市场真正的主体。
订单作业大行其道
东平县接山镇苍邱村农机合作社社长李培新说,今年他的农机合作社共有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年初合作社与所在村村民签订了5000多亩小麦的收割协议,所以“三夏”期间没出去跨区机收挣的钱却也不少。
农机合作社与用机户签订作业协议,明确了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收费等服务内容,然后按照协议开展机械作业服务,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
山东省农机局监督管理处处长贾建国认为,通过开展农机订单作业,农机合作社有了固定的服务项目、农户、区域和收益预期,形成了“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机具转移顺畅”的发展模式,也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实现了“双赢”。
实践证明,依靠之前签订的农机作业订单,今年“三夏”,山东的农机手大都赚了个盆满钵溢,小麦机收平稳有序,实现了小麦适时收获,为山东实现夏粮“十连增”做出了贡献。
“土地托管”开始起步
今年年初,章丘市辛寨农机合作社与辛寨镇柳塘口村等4个行政村的村民签订了“农机托管”协议,开展了农机托管服务,服务对象包括1962户的1万亩地。据辛寨农机合作社社长纪经长介绍,“农机托管”就是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只是把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合作社进行管理,合作社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章丘市农机局管理科科长赵均胜认为,农机托管也属“订单作业”,只不过其内涵更加丰富了,不只是小麦机收一个作业环节,而是涉及多种农作物的耕、种、收、管等产前、产中、产后多个作业环节。
目前,章丘市辛寨镇柳塘口村有企业50多家,全村3000多人基本都在企业打工,农忙时跟厂里请假不划算。“要是跟厂里请假,一天就得少收入100块。”村民纪正强说:“跟合作社签了合同后,就省事多了,忙时不用回家,合作社把粮食给送到家中,而且收割、耕种比平时还有优惠呢。”纪正强所说的优惠,是指合作社每年提供小麦联合收获、玉米机播、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土地深松旋耕一遍、小麦机械播种等农机作业服务,共收取费用275元/亩,如果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就可享受5%的优惠;如果农户在签合同时一次性将作业费交齐,则可优惠8%。
纪经长说,土地托管后,机手在合作社统一调配下,进行成方联片作业,效率可提高20%,既保证了作业面积,又提高了作业收入。辛寨农机合作社是2007年成立的,发展至今已拥有大型拖拉机3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42部、玉米联合收获机36台及配套机具80台(套),还有维修服务车2辆,不仅能够从事农机作业,还可以开展农机维修、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等多项农机服务。
目前,农机合作社以“托管”方式经营土地的模式,是山东省农机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以章丘为例,该市可以大面积机械作业的耕地面积是75万亩,而土地托管面积仅为2%。而在山东省,组织开展农机托管服务的农机合作社也只有100余家。
省农机局监督管理处处长贾建国认为,农机托管服务涉及农作物的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各个作业环节,相比土地流转经营而言,风险性要小得多,更易被老百姓接受。而且农机托管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提升了作业效果,因此也成为了山东省下一步农机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和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