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黑龙江省召开的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现场交流会议指出,切实把现代农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实施《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为落实这一规划,农业部日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部相关负责人。
2015年新建4亿亩高标准农田
这位负责人表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务院发布的首个指导现代农业发展重大专项规划,农业部出台实施意见对《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等内容进行了细化、实化和量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大力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配套完善种子、植保、土肥水、农机等服务设施条件,大力改善农田设施条件,力争到2015年新建4亿亩高标准农田,并稳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同时,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加强国家级农业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到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6%以上。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位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进现代种植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完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强化农产品贸易促进措施,到2015年实现农产品出口额突破700亿美元。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难题。”这位负责人说。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到2015年,50%以上的县、乡两级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模经营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明显提高。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将鼓励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允许按贡献大小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相应报酬。力争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成员覆盖率由现有的17%提高到45%以上,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同时,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量达300个左右。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效特色产业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现代加工物流园区等“田园场区”。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力争到2015年,示范区5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全面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十二五”期间,全面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建设一批综合防治示范区。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和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创新沼气项目管理和补贴方式,优化建设布局、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绩效考核,着力提高沼气使用率,力争到2015年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超50%。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力争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超80%。
同时,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强化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和监测预警,实施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禁止生产区划分试点。建立健全水域污染治理机制,加强渔业资源调查和水域生态环境监测。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草原保护与建设、退牧还草等重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