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成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不与民争利的原则指导下,开赴渺无人烟的荒漠、戈壁,在中国西北部新疆的沙漠周围和边境沿线驻扎下来。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建设,兵团人不仅把荒漠戈壁变成了良田绿洲,兵团也发展成为了集农业、工业和商业为一体的中国最大的农工商联合体。近日,记者走访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八师和第十师,见证了那里的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新时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主要内容据新疆生产建兵团副司令员成家竹介绍说:“一个是全国的节水灌溉示范基地,还有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基地,兵团的农业机械化现在达到90%,第三个基地是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率先在中国实施了以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收获及田间作物生长与环境动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六大精准农业技术。兵团农八师150党委书记、政委王建彬认为:“六大精准农业里面最主要的两点:第一个是精准收获,解决一个劳动力南北移动的问题。第二是智能化灌溉,十年的时间,节水滴灌在我们这里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推广。能够把科学技术很快地转化成劳动成果,我们这将会成为棉花种植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地区。”
在位于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150团场,记者先后走进大型智能化滴灌控制中心和智能自动化滴灌棉田,体验兵团实施农业现代化的成果之一 节水灌溉。
正在一片棉田里通过对讲机与远处控制室进行对话的这位年轻人名叫路岗山,今年28岁,2007年毕业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现在是兵团农八师150团场12连的科技副连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活跃着一批像路岗山这样的兵团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通过电脑操作,遥控棉花灌水和施肥;依靠GPS卫星定位系统,获得土壤采样的准确坐标;通过微机分析,对作物实施平衡施肥。让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在这里变成了播种论粒、浇水论滴、施肥论克,用这些精准如“绣花”的农业耕作技术,为兵团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农业现代化内容之一的农业机械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居中国之首,这使兵团职工的劳动负担大大减轻,也为他们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收入提供了便利。今年41岁的蒋小平是兵团农八师150团场12连的职工,记者在他带有一个菜园的宽大整洁的家里见到他时,他刚从自己承包的番茄地里回来。谈到农业机械化给自己带来的便利,这位面色黝黑的中年男子语气里有一种满足感:“我承包了80亩地,今年种的西红柿(番茄)。当年算下来可能要挣个十几万块钱,今年产量也可以,今年我签的订单合同,价钱那些什么没问题。现在我的80多亩地都是机械化的,属于智能化的。”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没有忘记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累计人工造林500多万亩,创建了1500多万亩的新绿洲。仅以农八师150团为例,150团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东、西、北三面环沙,素有“沙海半岛”之称。多年以来,150团大力植树造林,建设了四道防沙治沙防线,将绿洲向沙漠腹地推进了70多公里,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被誉为“绿洲卫士”,也成为了国家的防沙治沙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