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四川省农业厅来苏考察调研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2012-08-17   来源:浙江日报   

  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浊浪滔天。

  8月8日凌晨3时20分,第11号强台风“海葵”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达到14级,最大区域降雨量达400多毫米!

  “海葵”强台风是近4年来登陆浙江省的第一个台风,也是历史上影响浙江省的最强台风之一。

  “海葵”一路席卷甬绍杭湖等地,风圈雨带横扫全省。

  浙江开始了防台救灾总动员!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全省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各级领导重视,指挥果断有力,目标重点明确,技术指导科学,各方形成合力,措施落实到位,基层作用明显,部队大力支持,强塘固房工程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把台风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谱写了一曲抢险抗灾的感人乐章。

  面对正面袭击的“海葵”,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科学决策,要求各地坚决做到“三撤四保五防”,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8月3日8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开始,“海葵”的运动轨迹就飘忽不定。从前期的“百米跑”变成后期的“竞走”,移动速度越来越慢,强度却不断加强,在处于强盛期时登陆象山。

  党中央、国务院对浙江省防台抗灾十分关心和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回良玉在台风登陆前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台风离境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亲自打来电话慰问。回良玉副总理再次作出批示。国家防总、水利部、民政部、海洋局等也及时关心指导浙江省的防台救灾工作。

  省委、省政府把防台抗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早在8月5日下午,浙江省就提前召开由各市、县(市、区)政府领导参加的视频会议,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夏宝龙、省委副书记李强作出指示,要求按照台风正面登陆预案,及早做好防御准备工作。

  随着台风逐渐向浙江沿海逼近,赵洪祝、夏宝龙、李强等省领导多次到省防指,听取防台情况汇报,指导防台抗灾工作,强调要立足强台风正面登陆浙江的最不利打算,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切实加强对防台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副省长王建满连日坐镇省防指指挥。

  8月7日下午,随着“海葵”升级为强台风,向浙江正面袭来,全省沿海出现大风、大浪、大雨。省领导强调,要按照“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和“作最坏打算”的要求,以确保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要求各地坚决做到“三撤四保五防”――即撤船、撤人、撤库容,保海塘、保山塘、保通讯、保交通,防洪水泛滥、防城区内涝、防危化品意外、防在建工程垮塌、防山体滑坡泥石流,全力以赴把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全省上下全面动员,干部群众齐心合力,防御台风进入决战时刻。

  8月8日凌晨3时20分,“海葵”在三门湾北侧的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后,向西北方向移动,进袭甬绍杭湖等地,强风、暴雨、大潮,险象环生……

  当天早上6时许和晚上7时许,赵洪祝、夏宝龙、李强等省领导两次来到省防指,听取各有关部门的汇报,并先后连线有关市县,会商、指挥抗台抢险工作。省领导指出,现在正值抗台抢险的关键时刻,各地各部门要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决不可有丝毫松懈,誓夺防台抗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各地各部门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不怕疲劳、不怕艰苦、不怕繁重,继续深入细致地抓好防台抗灾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台风离境后,8月9日一早,由赵洪祝、夏宝龙、李强等率领的省委省政府指导组,分赴宁波、台州、舟山、湖州等地,慰问受灾群众和在一线抗台救灾的基层干部,检查指导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要求各地抓紧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切实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广泛动员开展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继续重视防台防汛工作。

  8月10日下午,赵洪祝又赶赴长兴西苕溪洪水受淹灾区,检查指导抢险救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和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他要求各地各部门务必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始终绷紧防汛防灾这根弦,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巡查监测,及时查漏补缺,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认真总结防台防汛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汛期灾害特点,把握工作规律,掌握工作方法,使今后的防台防汛工作做得更好。

  无论是台风登陆前的防范部署,还是台风来临后的抢险救灾,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和周密部署,都对防御“海葵”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面对“海葵”极强的破坏力,各地迅速行动提前防御,发布警讯、转移群众、紧急放假……以人为本的各项举措,风雨之夜温暖人心

  迎战强台风“海葵”,浙江使出应战三大法宝:准备充分,转移果断,决策科学。

  “海葵”远在近千公里之外,浙江就开始了应对的大动作。预计可能受影响的台州、宁波、杭州、温州、绍兴、舟山启动应急响应:台州紧急通知海上船只、涉海旅游人员加强防台风保安;宁波、温州、绍兴各地水库的预泄预排早早开始;舟山加强临港工业区、危险化工企业、造船企业及无动力船只的防台监管。

  8月6日,省防指一天内两次提升应对等级。与此同时,浙江省水利、农业、林业、国土、海洋等部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不断通过手机、电台、电视、网络等发布应对台风的注意事项和各类措施。

  8月7日是抗击“海葵”指令发布最为密集的一天。下午2时,省气象台发布浙江历史上第一个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按照预案,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台台大型机械设备开赴前线,一支支抢修小分队随时待命,一个个灾害安置点向社会开放…… 一份面向民众的防台自救避险建议也迅速发出。全省水库预泄1.5亿立方米,拦洪6.5亿立方米;河网预排1.3亿立方米,排涝2.2亿立方米。水库和屋顶山塘安全管理责任人和巡查员全部进岗到位,实现24小时驻库巡查,重要堤防实行每百米一人巡查制度。

  人员转移是重中之重。经过长期的抗台,浙江已牢牢树立“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十防九空”的抗台理念,按照“不漏一处,不存死角”的要求落实网格化管理,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并把它作为检验防汛防台救灾工作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志。

  为了人员转移,广大党员干部不辞辛劳,不畏风雨,不怕麻烦。

  8月7日,嵊州市王院乡培坑村风大雨疾。联村干部、水利员应明军刚吃过中饭就往五保户张佛郎家里赶,动员他转移,遭到对方拒绝。随后,应明军又两次来到张佛郎家。最后,应明军和村干部将老人连拖带拉“请”上了车。8日凌晨3时,经不住暴雨和大风,张佛郎家的房子轰然坍塌。住在救灾安置点里的张佛郎感激地对应明军说:“如果不是你,我的命就丢了。”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辛苦和麻烦事小,群众的安危事大。

  在“海葵”登陆点附近的三门县,基层干部抱着“宁听一时骂声,不听事后哭声”的信念,不折不扣地完成人员转移任务。亭旁镇镇长黎绍齐说,7日全镇共转移1861人,其中最后下梅村、刘家村转移4个人用了整整5小时,直到当晚10时才做通工作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截至8月8日7时,全省安全转移人员达170万,是历次抗台中转移人数最多的一次。有人感叹,即使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要在这么短时间内转移也不容易,更何况是分散在各地的老百姓。

  8月8日,来自宁波市海曙区区长吴胜武的一条腾讯微博,在台风中播发:“当你早上觉得出行困难时,请一定不要出门……生命才是最可贵的,和家人一起呆在家里,不用让别人来救援你,就是你这两天对宁波最大的贡献。”这条微博透出的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次防台救灾“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8月7日上午,省防指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受台风严重影响的地区应该根据预案采取停工、停业、停课、停运、停市等应急措施,学校、培训机构一律暂停各类补习班和兴趣班,关闭台风影响地区的景区。

  在台州,7日起各类学校和补习班停止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所有在建围垦工程和其他涉水、涉海工程一律停工;在杭州,8月7日12时,所有工地都停止施工,并切断动力电源;当晚6时55分,舟山跨海大桥全线封桥,这是自2009年12月跨海大桥正式通车以来,第二次因台风影响而全线封桥。台州、宁波、嘉兴、绍兴、杭州和金华等市根据省防指要求,决定除参加防台风工作人员外,企事业单位于8月8日放假1天。

  这些举措,显现人性的光辉,也温暖了台风中的人群。这种温暖,充盈在各个灾害安置点。8月6日下午,宁波鄞州区多家小型商务宾馆被预订一空,订房单位大都是附近的建筑工地。8月7日和8日两天,鄞州区有一万名建筑工人从工地宿舍搬进了宾馆,安度台风天。8日中午,长兴风雨大作,县体育中心却其乐融融,大批外来工被安置在这里。有人聊天、打牌、下棋,孩子们相互追逐,而在前一天,他们还互不相识。“快来喝热水!”建设局工作人员徐渊调来6台饮水机,为工友们倒上热水。不久,他们又领到了午餐:泡面、快餐、面包。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府发挥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作用时,民间的救援力量也在悄然增长。

  “海葵”来袭,住在工厂宿舍的员工需转移。玉环县芦浦镇一位私企老板将30多名外来员工及家属全部接到自己家,备上饮料、方便面等食物,让他们安心避台风。

  在百里之外的舟山,阿鲁亚大酒店放弃营业,将200多平方米的大厅腾空,改为160名外来民工的家,又安排7个工作人员全天候服务。

  有一个细节,足见此次防台工作的充分。在杭州,仅西湖景区就投入24000多人次,对14500棵普通绿化树木和108棵名木古树进行支撑保护。台风过后,市区倒伏树木633株,其中景区52株,到8日17时已全部修复完毕。而在1988年8月8日台风当天,杭州市区共有62000多棵树被刮倒。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浙江军民并肩作战,党员干部冲在一线,筑起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成为迎战风雨的主心骨

  险情,就是动员令。8月8日凌晨2时许,象山县贤庠镇乌屿山?闸前,一艘200余吨位的吸沙船挣断钢缆,撞坏避泊?闸港口的10余条渔船。坚守在此的乌屿山村党员俞学全等人,立即组织灯光信号指挥,同时安排人员现场施救。刚清理完倒伏行道树的村支书屠世力,迅速组织3个应急小组奔向出事地点,与近20名镇村干部群众一起抢险,直到早晨7时许,才将险情完全排除。狂风暴雨中,象山县有1.8万余名党员干部在抗台救灾一线。

  涉深水、堵缺口、探险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奋勇向前;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旗高高飘扬。8月8日凌晨2时许,三门县健跳镇洋市村公墓上方山洪直冲而下,水势湍急,居住在下游的村民家中已被水淹过门坎。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立即带领全村党员上山,挖水沟泄洪,奋战两个多小时,直到汹涌的山洪从刚挖的水沟改道,他们才回到村办公楼继续坚守岗位。

  险情不除,人员不退。8月9日凌晨4时多,面对1000余名游客滞留、食物和水供应紧张、交通中断的危急情况,安吉县上墅乡党委书记陈志文带领一支30余人的应急小分队,携带干粮、水等物资,徒步攀山到达海拔800余米的董岭村展开救援……

  在抗台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创先争优内涵;在抗台抢险中,全省党员用行动证明:群众的事,是头等大事。

  8月8日凌晨4时40分许,临安市防指办响起急促的电话声:“鲍家村西关有100余人被山洪围困。”情况紧急!临安市主要领导率公安、国土、旅游、交通等部门火速出击,近百名公安消防官兵飞速驰援,天目山镇值守人员倾巢出动……经过3个多小时营救,140余名人员悉数安全转移。

  危难之际,党员干部冲在一线。8日中午11时,嵊州市石璜江雅宅村段江堤被撕开一个30米宽的缺口,江水往雅宅村扑来,直接威胁2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石璜镇70余名抢险突击队员和雅宅村130余名村民,组成抢险小组。当晚6时许,缺口终于被堵上。该村没有一户农户家进水,1500余亩农田得以保全。对此,群众深有感触地说:“关键时刻,党组织就是老百姓的靠山。”

  在抗台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无形中增加了各地群众抗台的决心和信心。

  8月8日,象山县西周镇莲花村遭洪水袭击,洪水最深处约2米,村里200余名妇女、儿童和老人被困,急需营救。象山县人武部应急分队紧急出动冲锋舟,部长陈国作和副部长刘国忠亲自上舟挨家挨户营救,积极帮助转移群众200余人,极大地鼓舞了群众抗灾自救的勇气和信心。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象山县黄避岙乡大斜桥村党支部书记应定玉整夜抗台、巡逻,三过家门而不入;鹤浦镇党政办主任章朝华坚守值班调度的岗位,放弃与儿子出生的第一面相识……

  “海葵”来袭,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共派出9200多名兵力、数万名民兵预备役官兵、200多台车辆和舟艇投入抢险救灾。省消防总队、省边防总队和全省公安干警也挺身而出,在疾风暴雨中用血肉之躯为群众排险解忧,确保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8月9日凌晨5时,在长兴县和平镇吴山村的西苕溪流域清临出现长达40多米的缺口后,省武警总队和湖州军分区立即派出千余名官兵紧急驰援,封堵缺口、转移群众。当晚,驻浙某集团军的数百兵力也从各地火速赶来增援,人民子弟兵顶风冒雨,在急流中打桩堵缺口,在淤泥中跑步扛沙袋,展开一场抢险固堤的战斗。11日18时15分,经过5000余名官兵两昼夜的连续奋战,终于成功封堵缺口,堤坝上顿时一片欢腾。

  8月7日16时许,台风登陆前夕,台州大陈岛上狂风肆虐、大雨倾盆,56名渔民被困中咀码头避风港,随时有生命危险。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台州军分区某海防营当即派出10名水性较好的战士组成应急救援小队,火速赶往码头救援,顶着狂风暴雨用缆绳拉起救命线,展开一场生命的“拔河”比赛。两个小时不到,56名受困渔民得到安全转移。

  8月8日早晨6时许,武警嵊州中队指导员郑雷鸣在接到地方政府救援请求的5分钟前,也接到了妻子打来的紧急电话:4岁的儿子一直流鼻血,家里的大门被风刮坏、满屋是水……此时,他只要几分钟就可赶回离部队仅两公里的家,但是考虑到中队长刚调来不久,他便主动带领11名官兵赶赴浦口镇四明江大堤封堵缺口……

  防台抢险过程中,各部队和公安机关领导靠前指挥,既确保救援人员随时冲得出、打得响,又时时处处体现着科学处置和人性化救援。8月8日凌晨零时15分,宁波庄桥宁慈公路一家企业的员工宿舍被大风吹倒,有7名员工被压在下面,为防止造成二次伤害,消防官兵主动放弃大型救援设备,在风雨中徒手一块砖、一块木地搬运。半小时后,7名被困人员成功救出。

  面对台风离境后留下的创伤,浙江人以特有的坚韧、顽强、乐观,满怀信心,同心协力,加紧恢复生产,重建美好家园

  8月9日,晨曦初现,我们在各地受灾现场看到了一幅幅抗灾抢险、重建家园的动人画面。

  在象山,镇村干部抢修便道、积极自救,县里派出调研组进驻各水产养殖场,对受灾严重的场点采取“一场一策”的扶助政策;在宁海,工作组连续48小时蹲点帮助水产养殖户恢复生产,几十个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灾后自救指导和服务;在三门,蛇蟠岛近千名养殖户纷纷对养殖塘进行排水自救,有的清理修复塘内进水河港和塘坝缺口,有的维修养殖塘小屋、船和增氧泵等工具,忙得不亦乐乎。

  重建家园,考验着浙江军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8月8日上午,台风“海葵”刚过境,武警台州市消防支队“虎鲸攻坚组”的战士们,第一时间赶到温岭市石桥头镇石桥街村民黄小花家,一起运瓦片,联手重建家园;8月9日,警报尚未解除,湿衣还没晾干,各地军民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爱心相守、温暖相助。“雷锋班”战士来了,帮助乡亲清理倒塌房屋;政府大巴来了,把被困游客接出大山;商业员工来了,给受灾群众送来粮食和水;养路工人来了,冒雨清除山体滑坡架桥开路;电力抢险队来了,爬杆修复受损线路……

  被台风扰乱的生活秩序,迅速恢复正常。8月9日下午1时,因台风造成塌方事故和全线封道的宁波至宁海高速公路,经过施工人员冒着风雨连夜作业,终于实现了双向单幅通行,保证了大批救灾物资及时运到灾害现场;8月10日20时,临安主城区中断近24小时的自来水开始恢复供应;8月11日下午4时,位于奉化莼湖的10千伏费家864供电线路修复,恢复送电,宁波市电力抢修大会战行动胜利结束。

  重建家园,考验着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意志力。

  8月9日上午,台风已经过境,风雨却还没有结束。宁海县梅林街道重点办主任葛勇勤又来到梅林陈村,查看排水渠的畅通情况。像千千万万坚守抗台一线的党员干部一样,他已整整忙碌了48小时。期间,妻子因车祸在医院做手术,他没法去安慰、陪伴,甚至顾不上打一个电话。48小时里,他守着村子,守着排涝设施,指挥着挖土机疏通渠道,一刻也没有停息。因为抢修及时,下游村庄的灾情才没有进一步扩大。

  在水漫金山的养殖场,我们随处可见巡逻值班、彻夜未眠的乡镇干部。台州的养殖户老林说,多亏值班的乡干部及时给养殖区河港开闸放水,如果塘里的水不能及时排出,养殖的青蟹、缢蛏、血蛤等海产品会因盐度降低而死亡。

  在受灾严重的田间、果园,不时走过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忙碌的身影。宁海力洋镇古渡村农田大面积被淹,村书记二话不说,带头入水清理河港杂草杂物,抬高闸门高度,加快排水速度。

  在内涝严重的城区,党组织、党员、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宁波北仑区巡特警大队党组织及时组织力量上街巡逻,排除路面障碍,疏导交通,帮助在深水区熄火的小车拖移到安全地带;海曙区西门街道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党员志愿者积极开展“排内涝、保畅通”自救行动,用大水泵抽水,确保了道路通畅……

  重建家园,考验着千万普通浙江人的坚韧、顽强、乐观和爱心。

  鄞州区中河街道永泰花园小区赵先生的汽车在台风中损坏,但他舍小家、顾大家,坚持和社区干部、志愿者一起利用抽水泵进行排水救险,并将沙袋放在车库入口,防止道路上一时排不掉的积水倒灌。面对突如其来的台风影响,浙江人选择了积极面对。

  象山县泗洲头镇杨大场村的三联鲜花基地受到台风重创,480多亩钢制大棚有近九成被吹倒,直接经济损失约500多万元。在农技专家的帮助下,基地负责人蒋顺利决定抓紧恢复生产,继续种好花。面对强台风对事业造成的创伤,浙江人选择了奋起。

  风雨过后,迎来彩虹。我们坚信,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夺取抗台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9668-1.html

标签:农机 补贴 工作 调研 农业厅 考察 四川省

上一篇:浙江余姚机插示范试验点助推水稻机械化步伐(图)
下一篇:广东省肇庆市拉开对拖拉机交通安全进行联合专项整治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