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中主要手段就是农机推广。全市农业机械总量的增加离不开农机推广工作;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开发研究、技术成果转化离不开农机推广工作;农业生产的需要、模式变化离不开农机化推广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市农机局《锦州市农业机械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围绕锦州市农业结构调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纲五线发展战略和实现三年倍增计划,结合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锦州市农业机械化推广“十二五”计划,以指导全市农机化推广工作。
一、规划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农机化推广工作回顾
#8220;十一五”以来,通过加强农机化技术创新、手段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锦州市农机化推广工作在推进全市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同时,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技术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为“科技兴机、兴机富民”、“服务三农”起到了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作用。
1、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着
#8220;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机化推广部门紧密围绕农业生产技术需求,以科技项目实施为载体,组装集成与示范推广了一批农机化新技术,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深松技术、联合整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精量播种技术、化学除草免中耕技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等。2009年,全市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15.7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6.2%,比“十五”期末提高17倍;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82%,比“十五”期末提高7倍;玉米机收水平达5%,比“十五”期末提高7倍;全市推广高标准保护性耕作22万亩。
2、农机新机具推广取得突破
到2009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值为12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238万千瓦,平均千公顷农机动力3760千瓦。联合收割机发展到239台,比“十五”期末增加3倍。水稻插秧机发展到976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发展到133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展到133台,分别比“十五”期末增加139倍、10倍和12倍,在全省处于领先。全市农机装备结构实现了由小型向大中型、低性能向高性能的历史性转变,农机装备数量和质量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3、农机化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市级农机推广站1个,区县级农机推广站5个,为全市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农机化推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化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
(1)政府对农机化的支持,要求加快农机化科技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要求农机化推广部门要跟在政府后面,走在农民前面,加快农机化推广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农机化事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和促进作用。
(2)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农机化推广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各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农业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农业先进技术的大面积实施,高科技含量的农机新机具研制普及,对农机化技术的创新和新技术推广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3)世界经济一体化、农业竞争无国界时代的到来,对农机化推广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如何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机化科技水平,大面积推广农机化新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需求十分迫切。
(4)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产生了新的需求。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和新设施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为农机化推广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2、农机推广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不足,经费缺乏
农机推广作为现代化农机技术装备支撑部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推广资金的支持。由于投入不足,经费缺乏,许多农机化推广单位的职能作用得不到发挥,制约了农机化发展。例如农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深度不够、公益性农机化推广与培训职能削弱、办公设备陈旧等。目前,农机推广部门主要缺乏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技术标准制修订、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农机化科技宣传与科技培训交流等经费的支持。推广工作是农机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农机化很难有大的发展。资金缺乏制约了全市农机推广快速发展的步伐,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十分不利。
(2)机制不活,推广项目滞后
由于机制不灵活,部分基层单位推广人员知识老化、人才梯队建设与人才结构建设不合理;人员素质、水平相对低,人员设备不足,推广项目少,手段落后,信息不灵,推广能力弱;农机推广项目滞后,项目储备不足,不能满足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推广范围狭窄,使得一些有一定优势的农机产品也难以发展。
二、“十二五”全市农机化推广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紧紧围绕“一纲五线发展战略”和三年倍增计划目标要求,按照市局《锦州市农业机械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大力实施“兴机富民”工程,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建设沿海新锦州现代化农业,提供农机化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
(二)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科技兴机,兴机富民”的原则。要围绕农机化的中心工作,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通过科技成果示范与推广,大幅度提升农业机械化和设施现代化水平。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原则。要重点围绕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整合农机技术资源,抓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力大、作用突出的农机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支持锦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速人才队伍建设的原则。要营造良好的人才队伍建设环境,充分调动农机化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队伍素质,增强队伍创新能力,推进农机化科技整体发展。
三、“十二五”全市农机化推广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与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加大农机科技推广工作与市场接轨的力度,发挥农机化推广工作在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到“十二五”期末:通过引进和示范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和新设施,力争使全市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使经济作物、蔬菜、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产品产业、畜牧、水产养殖业和农用航空业的机械化技术进步取得重大进展,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通过建立市级和县区级高标准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探索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消化吸收和定型推广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对农机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机手的技术培训,使全市农机化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业务能力有较大提高,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服务和管理队伍。到2015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万人。
通过建立市级农机化培训学校,结合“阳光工程”、“普惠制”等优惠政策,采取学时制和毕业考试发证书等手段,系统培养高水平,专业性强的高素质农机化人才。到2015年持证人员达到5000人。
(二)主要任务
1、新技术、新机具引进与技术推广
(1)加速设施农业技术改造,在不同设施档次上逐步实现系统配置,提高我市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引进推广各类温室设计、环境自动调控、温室建筑材料和节能节水技术;温室小型农机具;温室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设施农业配套技术与装备;在不同区域建立规模化的设施农业示范小区。
(2)加强旱作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确保粮食安全生产,提高旱作区水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引进推广与研究开发各类旱作农业蓄水保墒、节水灌溉系列技术和装备;建设不同模式和规模蓄水保墒、节水灌溉农业示范区。
(3)加强粮、经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集成推广,促进粮、经农作物生产向全程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引进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与设备;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与设备;花生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建立不同模式和标准的机械化示范区。
(4)提高优势水产品设施养殖生产能力,推动水产品养殖技术升级,促进优势水产品养殖业持续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效益、渔民收入。引进推广先进实用的工厂化海水养殖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在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立机械化作业示范区。
(5)加强设施畜禽养殖业的关键技术与机具的引进和推广,促进畜禽养殖节本增效。大力发展秸秆饲料商品化加工储运技术与设备;完善畜禽养殖场青饲处理技术与设备,实现饲养业可持续发展;引进推广牛羊饲料配混合饲喂及新饲料源开发利用机械化技术、畜禽废弃处理技术与设备。
(6)加强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分级、保鲜、包装及贮存流通一体化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引进开发高效、低耗的农产品加工、保鲜设备,为市场提供成套的装备,促进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7)加强精准农业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技术储备。培养人才队伍,储备技术和装备,争取国家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与试验项目。逐步建立起锦州市精准农业科技示范区。
(8)加强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的引进开发,促进全市绿色、无害化农产品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9)加强特色农产品产业急需的技术与机具引进,为全市葡萄、果树、大扁杏、锦州小菜等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0)加强农用航空技术的设备与基地建设,利用锦州的现有资源和地理位置的辐射作用,发展壮大农机航空产业。
(11)加强农机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合理配置、整合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和科技培训资源,加强农机科技信息交流服务,推进农机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农机化专家系统建设,提高我市农机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12)加强农机化标准体系建设。根据我市的土壤条件、农艺制度等具体情况,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及维修标准;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强农机标准的宣传,为全面贯彻实施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实现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推广应用,以标准化促进农机化发展。
2、科技示范与培训基地建设
(1)建设一个集农、林、牧、渔、加工生产为一体的市级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基地,进行各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消化吸收、定型推广、培训交流,以及机具展示、演示、经营、服务等工作。
(2)根据各区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建立5个区县级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设备,引导当地农机化的发展。
3、技术培训
(1)加强农机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机化科技创新和管理队伍。
(2)加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科技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
(三)重点领域与关键技术
1、技术推广机具引进与培训
(1)设施农业工程机械化技术
温室环境自动监测控制技术与设备;拼装式轻型复合材料温室建造技术;节能型降温和升温技术与设备;温室大棚内安全高效低毒低污染植保机械化技术与设备;多功能小型成套作业机械与相关技术(耕作、播种、育苗、移栽、嫁接等);微灌、微喷灌设备与技术;节能与能源多元化利用技术。
(2)旱作农业蓄水保墒与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
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与装备;少、免耕播种施肥作业机械与技术;土壤深松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地膜覆盖播种技术与设备;行走式节水灌溉系列技术与复式作业机具;移动式卷管喷灌技术与装备;膜下滴灌技术与装备;激光平地机械化技术与设备。
(3)粮经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花生全程机械化与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水稻育秧、移栽与收获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4)设施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
水产养殖环境参数自动监测、控制技术与设备;水产养殖拼装式塑料大棚建造技术及配套设备;池塘环境改造与水质调控技术与设备;高效、低污染颗粒饲料配制与自动投放技术和设备;活鱼虾保质运输技术与设备;池塘养殖缺氧报警与深层增氧技术与设备。
(5)畜禽养殖机械化技术
秸秆饲料收获与加工储藏技术与装备;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畜禽养殖场清粪清理技术与设备;畜禽粪便生物有机肥加工技术与设备;养殖场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与设备;微机化牛奶品质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饲料配混合饲喂及新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设备;工厂化养殖设施与环境监测控制技术。
(6)农产品加工、储藏与保鲜机械化技术
种子催芽育苗技术与设备;食用菌杂菌控制技术与设备;果蔬湿冷保鲜技术与设备;果蔬光合保鲜技术与设备。
(7)精准农业技术
GIS技术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带测产与GPS定位功能的自动控制联合收获技术与设备;变量耕作施肥技术与设备;变量施肥播种技术与设备;变量施药技术与装备。
(8)现代物理农业技术
声波助长技术与设备;种子磁化、频谱处理技术与设备;磁化、电解水技术与设备;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与设备;电子杀虫技术与设备。
(9)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
葡萄生产关键环节技术与设备;大扁杏生产技术与设备;锦州小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设备。
(10)农业航空机械化技术
农用航空机场建设技术与设备;农用航空指挥系统技术与设备;农用航空飞行器操作、维修和保养技术与设备。
(11)农机化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农机信息收集系统;农机信息专家咨询系统;农机信息网络发布系统;智能农机设备。
(12)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对农机从业人员进行不间断、分梯队、分层次、多类型的培训,重点对在生产、管理、推广工作中具有显着实用价值的标准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进行集中培训,为标准的贯彻实施、推广工作的合理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13)技术标准
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重点加强农机化基础标准、农机鉴定方法及检验规则、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农机质量评价规范、农机操作及使用技术规范、农机安全使用及安全监理及修理标准、农机管理标准、农机节能标准等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修订。
2、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硬件建设: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建设:技术标准制定、示范宣传、技术培训。
(1)市级农机化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旱作农业蓄水保墒与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小区;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小区;设施农业工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小区;林果机械化高新技术示范小区;畜牧养殖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小区;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示范小区;精准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小区;物理农业技术示范小区;新型农机具展示中心;农机化新技术培训交流中心。
(2)区县级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
黑山县粮饲兼用机械化技术和设备示范基地;北镇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凌海市农机化生产综合示范基地;义县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林果生产及产后加工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太和区高效农机化技术示范基地、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开发区设施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
3、技术培训
(1)农机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力培训
对从事农机管理、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农业生产新技术、农机化基本常识、安全生产、推广服务规程以及融合机械化、信息化、电气化、自动化及标准化为一体的农业工程新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让科技人员学习新技术、推广新技术、研究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2)农机合作社与农机大户素质和能力培训
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知识、农机经营服务和安全生产几个方面知识,结合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农机化发展特点,以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后,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培训为重点,向农机大户介绍传授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知识、安全生产要求和实用技术,做到重点突出,技物结合,内容实用,通俗易懂,便于掌握,促使农机大户提高技术组装配套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农机化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农机化科技发展主要措施
(一)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农机化科技发展基金,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要保障财政资金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经费用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新技术推广、技术标准制修订、示范基地建设、推广体系建设和农机化宣传与人才培训交流等工作。财政资金可重点投向公益性强、覆盖面大、作用突出的农机化应用高新技术、综合配套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领域,以及建立高效的公益性农机推广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质量和效率。
(二)加快农机化科技体制创新,建立高效的推广体系
要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支持、大学、科研单位、推广机构、质检部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制度,形成多元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机科技部门为主的成果转化推广能力。
(三)强化农机科技推广,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
要强化市、区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主体地位,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通过改革不断提高推广机构工作效率。一是改革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建立公益性和经营性分离的推广体系,不断拓展推广服务内容;打破现有的按行政区域建立推广机构的做法,根据产业布局重点不同分别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科技区域推广机构及服务站。二是试行推广人员包村责任制(或包产业、环节责任制)和科技入户,实现技术人员与农民(或企业主)的有效对接,促使推广人员真正深入生产第一线服务指导。
农机推广人员要把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同服务创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做好服务指导,也要为农业企业、政府部门服务,起好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四)加强农机化科技推广交流与合作,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实施 “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技术中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适合我市农业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拓展农机化技术推广领域,为农机化引进、示范、推广打基础。要积极与财政、商贸、人事、教育等多方面协作,共同实施科技兴机、兴机富民。
(五)树立人才第一的战略观念,发挥人才作用
努力营造农机化技术推广创新、创业、创环境的良好氛围,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人才队伍。要实行按岗竞争招聘、择优录用制度,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要制定优惠政策,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用人制度和绩效优先的结构工资制度,对优秀人才要在个人待遇、生活安排、项目经费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条件;要结合重大农机化科技项目,以项目任务带动人才培养,为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人性化宽松的创新环境;要采用承担科技项目的方式,选拔、培养、造就优秀青年人才,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五、“十二五”期间农机推广重点项目
(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
黑山、北镇、凌海、义县列入国家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县,太和区列入省级项目县。实施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播种、病虫草害防控和深松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创新试验和效果监测等,投资总额1亿元,争取各级政府配套资金3000万元。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使其在减少扬尘、蓄水保墒、抗旱节水、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秸杆还田利用、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功效,是一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当前与长远兼顾、国家和农民双赢的革命性农耕措施,具有显着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
以玉米收获机械化为核心,以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和保护性耕作为关键生产环节,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精量播种水平稳定在85%以上,秸秆还田机2000台,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到35%。玉米机收由5%提高到20%,示范区年实施规模为4万亩,辐射面积10万亩。“十二五”期间,投资总额500万元,争取各级政府配套补贴150万元。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每亩可节约成本50元,减少农民损失1%左右。节省大量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三)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
以水稻育插秧为突破口,推广高性能水稻插秧机500台 ,联合收割机200台,以机械收获为重点,带动机械整地、田间管理、烘干、加工等环节机械化发展,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使水稻机械化插秧由35%提高到45%,水稻机收达到85%,力争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十二五”期间,投资总额将达500万元,争取各级政府配套资金150万元。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实现机械旋耕、机械整地、机械育苗、机械插秧、机械收获、机械运输全程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最好途径,从而达到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粮食损失的目的。亩节约成本45元,增产粮食100公斤,增收230元。
(四)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
#8220;十二五”期间,在黑山县、北镇市、凌海市、义县、打造百万亩花生生产机械化示范区,推广花生收获机50余台。实现整地、播种、覆膜、打药、收获机械化作业。
(五)林牧渔业及其它产品加工机械项目
大力推广林果挖穴、植保机械、增氧机、耕水机和清淤机,饲料生产机械及保险成套设备;开发推广园艺和花卉苗木生产机械。引进和推广果蔬保鲜库,精米加工设备。大棚设施及蔬菜生产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