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营田镇,种粮大户阳岳球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他承包耕种的水田扩大到了6000余亩,早稻收成好于往年,平均亩产达465.5公斤,亩产最高达580公斤。
阳岳球的种粮历程,是湖南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个缩影。从10年前10亩20亩的小打小闹,到今年6000多亩大规模生产。他成了当地带动农民种粮致富的领头羊,湖南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字最能说明情况。相比10年前,湖南的粮食面积增加922万亩,总产增加58.5亿公斤,其中,水稻面积增加1195万亩,总产增加61.4亿公斤。特别是双季稻生产,10年间恢复扩大了1344万亩。湖南以占全国1/32的耕地,种出了占全国1/19的粮食。特别是主要口粮水稻,面积总产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粮食产量的提升,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屈原管理区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种粮的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初具规模。这几年,阳岳球积极与水稻专家对接,请教种植技术,并且先后投资680余万元,购置自动化播种流水线10条,建好了育供秧中心、烘干仓储中心、农机化服务中心。
在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关王坪村,种粮大户夏云峰第一次大面积承包水田,就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他的1800多亩水田,全部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搞了集中育秧,在气候不利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然稳定在450公斤左右。
这一切都与近年来湖南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分不开。袁隆平、刘筠、官春云……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不仅自身在湖南走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添柴点火”,而且带出了一批老中青结合、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据最新数据显示,湖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机总动力达到4950万千瓦,较10年前实现翻番,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3%,机插秧瓶颈逐步突破。
同时,湖南水稻、棉花、油菜、辣椒、淡水鱼等多个领域的杂交优势利用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湘杂棉、湘研辣椒、湘云鲫淡水鱼、湘白猪等多个自主品种系列,使得农业“湘”字牌继续保持优势。
以技术为龙头,10年间湖南各地兴起一批龙头企业。金健米业的优质稻油基地已经扩展到全国120多个乡镇,面积达到180万亩,带动农户100万户;省茶叶公司一个“龙头”带活74个基地,20万户茶农跟着受益……依托“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企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订单收购,实现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市场的成功对接,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到2011年,湖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60家,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9家,与10年前比增加36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40亿元,是10年前的12.4倍。仅2011年,湖南省农业产业化企业共安置就业人员2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4万人,增加农民收入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