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江西农机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农业机械化在促进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粮食生产九连丰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十年我省农机总动力增长270%,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9%。” 这是江西省农机局局长王绍萍总结全省农机化发展十年成效时说。
完善农机法规政策体系 为农机发展保驾护航
据了解,十六大以来,江西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以服务大农业、建设新农村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并相继出台农机管理、推广等有关法规规章。
“特别是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江西农业机械化事业迎来了历史上最佳发展机遇期,农机化法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农机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农机装备结构逐步调优、农机化作业水平大幅提升、农机服务效益持续增加、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农业机械化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日益增大,农业机械真正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全省农业机械化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省农机局负责人介绍说。
“农机法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加强农业机械监督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力量,在抗天灾、争农时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 农机总动力十年增长270%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是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的根本动力。中央和省财政从2004―2012年共计投入江西购机补贴资金27.715亿元,共拉动农民投入购买农机达71.24亿元,补贴各类机具156.1万台套。
据统计,目前,全省农田作业拖拉机达到35万台、耕整地机械46万台套,耕作机械平均3台/100亩;联合收割机达到4.97万台,平均18台/万亩。补贴前的2003年,全省农机总动力只有1220.52万千瓦,2011年总动力达到4200万千瓦,预计2012年农机总动力将达4600万千瓦,十年增长270%,以年平均2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
农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56.9%
据悉,我省农机结构已由“粗变精”,农机作业水平由低升高,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插秧机从2004年从零开始发展到2012年补贴近4000台,农田耕作机械保有量发展到近81万台套,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从无到有成为农民朋友的新宠儿,2011年全省水稻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3%、13%和66%,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9%,以年均4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从2008年进入农机化中级发展阶段后一直保持稳步发展。此外,果业、花生、油菜等生产机械化得到巩固提高,茶叶、畜牧业、渔业等生产机械化取得较大突破。
农机服务效益持续增加 2011年农机作业总收入144亿元
通过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促进了专业化服务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到2011年底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412个,新增52个,同比增长15%;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1.5万人;社员年服务总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30%。全省着力打造“赣机北上(西征)、引机入赣、用好赣机”的“三赣”服务品牌,2011年,全省组织了3000余台联合收割机跨省机收小麦、水稻,台均创收2.2万元,最高单机纯收入达到4.5万元;全省农机作业总收入144亿元,较上年增长10%。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 十年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十年来,我省坚持把创建“和谐平安农机”作为农机安全生产的工作重心,强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了“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安全宣传”的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安全监管手段前移,着力提高农机持证率、挂牌率和年检年审率,从源头控制农机事故隐患,十年来,全省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农机安全事故和死伤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农机“上山下水” 农业机械化全面开花
十年来,全省农机部门在“田、山、水、畜”上做文章,先后启动了“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机上山”、“农机下水”等重大农机化科技工程,使全省农机作业由传统的粮食生产拓展到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等领域,农机服务由产中不断向产前、产后延伸。油菜、苎麻、花生、茶叶生产机械、林果机械、农用航空、畜牧水产养殖机械等一批新技术、新机具,得到了示范应用和推广,并取得了显着成效,显现出现代农机、特色农机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