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5日,山东省三秋农机化生产基本结束。三秋期间,全省共上阵各类农业机械270万台(套),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7.5万台,小麦播种机38万台。完成玉米机收面积3648万亩,机收率80%;机播小麦5311万亩,机播率98%。
玉米适期晚收,工作扎实推进。山东省农业厅省农机局联合召开全省玉米适期晚收暨秋种工作视频会议,对玉米适期晚收及秋种工作进行部署。各级农机部门把做好玉米适期晚收作为三秋农机化生产的中心任务来抓,切实抓好玉米适期晚收工作。一是重点补贴发展玉米收获机械。今年山东省继续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7930台,全省保有量达到7.7万台;二是搞好机具维修。全省共检修农业机械21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5万台,配套农具66万台;三是加强机手培训和管理。注重加强对农机手的系统培训和有效管理,引导他们科学把握玉米最佳收获期,确保做到适时晚收;四是认真组织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和订单作业。认真搞好作业机械的组织调度,科学调配作业任务和机具,推进机具合理流动和高效作业。全省玉米机收自九月底开始,十月上旬进入高潮,玉米收获结束时间基本与去年同期相当。
农机农艺结合,收播同步进行。各地合理规划,科学安排,组织农机、农艺专家一起确定最佳收播时间,一起研究种植模式,一起制定作业规范,一起开展业务培训,一起进行技术指导,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62次,共培训农机人员18万余人次。按照省农业厅印发的《2012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和省农机推广站省农技推广总站联合制定印发的《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意见》,积极开展秋种关键技术推广工作,加大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精量半精量播种、宽幅精播等技术的推广力度,认真落实深耕深松、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大力推行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努力提高秋收秋种质量,实现了玉米机收、小麦机播同步推进。据统计,今年全省完成机播小麦5311万亩,机播率98%,秸秆还田面积3913万亩,其中免耕播种面积1550万亩。
示范推广力度加大,经济作物机械化实现新突破。按照“突出重点作物,主攻关键环节,强化扶持引导,加快发展步伐”的总体思路,着力围绕花生、棉花、薯类等大宗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化,依托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层层召开现场会、演示会,演示机具,示范群众,普及技术,进一步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步伐。花生收获机械化有了新进展,召开全省花生机械化收获现场会,对全省花生机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年全省花生机收面积731万亩,机收率达到61%,比上年增长近12个百分点;棉花收获机械化实现了零的突破,省农机局组织滨州、东营等市主攻棉花生产农机农艺结合,争取多方支持,通过建立棉花机收示范基地,创新融合机制,组织科研机构、生产企业、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攻关,初步探索出了适合山东省的棉花机械化生产模式。全国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座谈会暨机采棉现场会于10月17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农业部农机化司对山东省棉花机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山东在攻破了玉米机收难题后,率先主攻棉花机械化生产,是黄淮海地区棉花农机农艺融合零的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薯类收获机械化稳步推进,薯类机收面积76万亩,机收率达到40%,比上年有了大幅提高;生姜收获、大蒜种植等机械化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农机合作社挑大梁,主力军作用明显。一是开展订单服务。今秋全省农机合作社共签订作业合同4000多份,实行“田保姆”般代理服务,减少了农民作业量,降低了农田作业强度,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文明生产,体面生活”;二是开展土地托管。全省34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土地托管服务,今秋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1万亩,纯收入达2400多万元,实现了农机合作社与农民的“双赢”;三是热心开展亲情帮扶。全省农机合作社完成帮扶作业面积40余万亩,三秋期间山东省未出现农民工返乡务农潮。据统计,全省4000多家农机合作社完成秋季农田作业5100多万亩,占三秋农田作业面积的1/3以上,实现跨区作业总收入10亿多元,成员平均收入比入社前多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