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形地貌多样,平原、丘陵、山地交错分布,而且农业规模化、产业集聚度不高,发展农业机械化并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长期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坚持把发展农机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思路,采取政策拉动、部门推动、市场驱动多措并举,坚持农机制造、农机推广、农机服务各业并进,全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是农机装备条件得到明显加强。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是浙江省农机化发展最快,装备条件改善最为明显的阶段。到2011年底,浙江省拥有大中型耕作机械9583台、联合收割机1.84万台、插秧机7606台、烘干机2076台、机动喷雾(粉)机21.18万架、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0.32万台(套)、冷藏保鲜库192.21万立方米。全省农业机械原值247.79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2461.25万千瓦,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87.8千瓦。在农机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存量结构不断优化,各种高性能农机装备大量涌现。大中型耕作机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械、机动式植保机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逐步取代了传统农业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畜禽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储藏保鲜等配套机械装备快速增长。2004年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全省累计增加各类农业机械58.2万台(套),其中主导产业机械装备近30万台(套);新增设施栽培面积逾80万亩,目前全省设施栽培面积已近180万亩。
二是农机制造产业得到明显加强。近年来,各级农机主管部门主动服务企业,对接市场,引导创新,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引导农机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机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全省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超过5000家(含配件生产企业),2011年实现农机制造总产值726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农机产品出口额居全国首位。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水泵、植保机械、茶叶机械、柴油机、拖拉机、农机配件等产品居全国领先地位,占据了较大份额,并形成了台州喷雾器、新昌茶机、温岭水泵、湖州收割机等一批农机产业集群。目前,全省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年产量2.5万台;水泵类产量占全国70%以上;茶叶机械产量占全国总量80%以上;植保机械年产值近100亿元,其中50%销往国外。
三是农机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有效驱生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公司、经纪人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的发育和壮大,推动了农机服务领域的快速拓展和服务产品的不断创新。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烘干以及统一产后加工等全程服务逐步普及,“菜单式”、“托管式”、“全程化”、“跨区式”等服务模式不断涌现,农机服务已成为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导力量,有力推动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目前,全省拥有农机服务组织5000多家,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079家,2011年实现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超过132.5亿元,农机作业服务为浙江省农民人均增收超过400元。2011年,全省粮食生产耕种收机械化作业面积超过3300万亩,机械化耕作、收获、植保和排灌率分别达89%、78%、92%和99%,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4.8%。与此同时,机插、机烘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水稻机插面积从2005年的6500亩扩大到224.4万亩,粮食机烘能力从2008年的3.8万吨提高到130.7万吨。十年来,全省累计组织调度2.8万多台次收割机开展跨省区作业,完成机收面积近2020万亩,实现收入10.38亿元。
四是法制政策保障得到明显加强。从国家层面看,继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后,同年国家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10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从浙江省来看,2006年,省政府颁布了《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2007年,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农机作业补贴政策,2011年,省人大制定出台《浙江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提升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这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举措的出台,有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走向了法制化轨道。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坚持农机产业发展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主动加强与公安等部门协作,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健全农机监理和安全监管体系,有效遏制了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势头,为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