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组织起草四项地方标准通过(图)
2012-11-13   来源:河南日报(作者:刘景华 种凯明 李亚苗)   

  豫西明珠,魅力乡镇,人杰地灵。深入豫西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河南省灵宝市大王镇犹如一颗璀璨的翡翠,在豫西这片多情的沃土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近年来,他们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服务民生,走出了一条“多位联动、四业并举”的跨越发展之路。

  2010年4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全省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破解“四难”的重大课题。卢展工指出,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这4个问题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需要重点思考和破解的难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破解的难点。

  大王镇位于灵宝市东北部,东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为邻,西与函谷关镇接壤,南与阳店镇相连,北临黄河,与山西省芮城隔河相望。大王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310、209国道和连霍高速、陇海铁路、郑西高铁及在建的三淅高速、三灵快道贯穿全境,是三门峡市建设“三纵四横”重要节点。大王镇辖24个行政村、196个村民小组、44730人,总面积81平方公里。该镇土壤肥沃,农业水利灌溉条件较好,大枣、蔬菜、食用菌、水产养殖业是其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全镇蔬菜播种面积4.3万亩,大枣栽植面积3.4万亩。

  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灵宝市大王镇党委、镇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四道难题”同样是大王镇面临的发展难题,要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必须在破解“四难”上下工夫,在“四做”上做文章。大王镇围绕“做强农业、做大工业、做活旅游、做靓城建,精心打造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生态观光园区、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这一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为目标,加快旅游开发和小城镇建设进程,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民生。201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9502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7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3000万元,实现镇级财政收入4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80元。先后荣获中国名优红枣乡镇、中国优质蔬菜基地乡镇、河南特色乡镇、河南省名优温棚蔬菜之镇、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基地乡镇、河南省“十佳魅力城镇”等称号。

  科技提升之大农业

  大王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围绕“农”字做文章,一直是历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在持续”是大王镇现代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大农业”,不仅体现在发展广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发展深度上。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该镇的农业转型升级步入了快车道。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王镇根据资源、生产条件优势,建好四个产业带,即以老城、后地等沿黄村庄为中心的大枣产业带,以吉家湾、大王、西王等沿好阳河流域村庄为中心的蔬菜产业带,以梨园、神窝香菇生产基地为中心的食用菌产业带,以裕达特种鱼水产养殖公司、后地野生黄河鲇养殖场及启元公司三门峡万亩水产养殖为中心的沿好阳河黄河水产养殖带。现已经形成4.3万亩的蔬菜产业基地、3.4万亩的大枣基地、500万袋食用菌基地及沿好阳河流域、沿黄滩涂为主的珍稀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带。

  ――面对困境,科学调整。大王镇在特色产业发展中,一直坚持“四轮驱动”,做大做强大枣、蔬菜、食用菌、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一轮调大枣。去年9~10月份,正是大枣收获的关键季节,连绵秋雨却使该镇大枣损失惨重,农户损失率在80%左右。大王镇在抢灾救灾的同时,思考大枣产业发展的破题之路。经过实地调研和反复论证,决定采取“干鲜结合,早晚搭配,优质高产”的思路,引进金谷大枣、冷白玉、晋三、晋四、七月鲜等优良品种。沿黄地带以高接换头为主,东南浅山区则抓住果树老化调整结构的时机,栽植幼树,成片发展鲜食枣。

  今年,大王镇已经高接换头鲜食品种1200亩,在西路井建立大枣苗圃基地50亩。二轮调蔬菜。在稳定面积的同时,立足于提质增效,大力发展高效日光温室,提高蔬菜的种植效益。后地、老城等村原有的千亩莲池基地因品种退化和重茬病的影响,农民入不敷出,纷纷将莲池改作他用。为了振兴水生蔬菜产业,镇党委书记杨东克带领相关村的支部书记多次外出考察,寻求新的发展之道。在武汉水生研究所的帮助下,从新乡引进水中人参――茭白,在后地、老城试种50亩,现在绿油油的茭白一望无际,长势良好。三轮调菌业。采取“香菇为主,多菌发展”的模式,以梨园、神窝香菇生产基地为中心,以神龙菌业合作社、双丰食用菌合作社为重点,以基地带村,以村带户发展食用菌,食用菌总量达到550万袋,其中香菇250万袋,平菇、金针菇、天麻、竹荪、杏鲍菇等菌种300万袋。涌现出食用菌生产专业村10个。神窝50万袋香菇生产基地以神龙菌业合作社为依托,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灭菌、统一装袋、统一技术指导、集中生产的方式,在沿好阳河两岸建立总占地62亩的香菇生产基地,基地今年总规模达到62万袋,现拥有香菇生产专业户35户,其中2万袋以上的农户19户。

  四轮调渔业。好阳河、弘农涧河两条支流分别从中部和西部注入黄河,镇域内有中小型水库2座,总库容达1374立方米,黄河滩涂资源1.7万亩,这些水域水面资源非常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在裕达特种鱼养殖公司、后地鲇鱼养殖场的带动下,本地经济能人也开始养殖鲟鱼、鳟鱼、甲鱼等珍稀特种鱼类,水产养殖成为大王镇一个新兴的特色产业。

  ――强化培训,提高科技素质。成立了镇科技领导小组及枣、菜、菌科技协会,开办成人教育学校和科技培训中心,解决农业技术难题,每年投资5万元,编印《大王科技》免费发放给农民。创办农资科技超市,提供农药、化肥、种子和技术服务,聘请学者、教授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传授生产技术;组织村组干部、技术骨干和种菜大户到山东寿光、陕西杨凌等地考察获取最新信息。经过不懈努力,该镇80%以上青壮年接受过实用技术培训,80%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全镇农业生产能手6000人,获得国家承认专业技术中级职称的有672人,涌现出樊节增、樊秋红、樊举文、亢学丰等“土专家”和“田秀才”,他们除指导本镇生产外,还输出生产技术,在灵宝高科技示范园、苏村、川口等周边区域闯出一片天地。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紧跟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引进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近两年,大枣从山西、山东引进10余个优良品种,并由镇农业中心牵头,成立专业服务队,逐村示范推广大枣纺锤形树体修剪技术、防雨避裂综合防控技术、下排湿法大枣烘烤技术,提高大枣的品质和产量;蔬菜引进了法国凯撒、冬玉、含玉西葫芦、樱桃西红柿、七彩椒、拇指型水果黄瓜等20余个品种,示范推广下洼式大棚,提高棚体温度,普及大棚滴灌、沼气增温铺设反光膜和防虫网等技术,推广大棚专用机械设备,全镇拥有自动卷帘机650台套,犁耙种小型机械120余台;食用菌则以镇菌办为主,成立科技攻关小组,成功攻克了养菌越夏一体化、高温出菇、免割袋等技术难题,首创利用循环水降棚温促菇越夏技术,多项技术革新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好评。

  二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根据自身农业发展状况,制定了《大王镇专业合作社实施意见》,扶持规范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拥有各类专业合作社15个。福满地果蔬专业合作社是以省农科院专家、三门峡的退休干部及大王镇种菜大户为发起人成立的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专家+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省农科院果蔬设施研究所合作,在该镇已获国家认证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引进的樱桃番茄和水果型黄瓜,经过精心包装,成功打入郑州、西安、洛阳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宾馆和大中学校。同时,与三门峡市社区服务门店联系,建立自己的蔬菜直销网络。现已发展会员600余户,蔬菜面积达到1000亩。田野植保专业合作社是由镇农技站牵头成立的以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在小麦“一喷三防”的关键时刻,日出动大型弥雾机20台,对全镇60%以上的集中连片的麦田进行防治。新兴和利民农机是以提供现代农机装备服务为主的专业合作社,拥有多套大型农业机械,可实现秸秆还田、播种、施肥一体化和收割机械化,有效提高了农机机械化利用率。

  三是充分发挥典型榜样作用。陈亚民是大王镇老城人,被当地人称为枣树专家。纺锤形树体修剪技术就是他从自家枣园开始示范推广的。特别是去年,在镇农业中心的帮助下,他用钢筋和塑料布搭建防雨棚,成功躲过了9、10月份的秋雨,实现了丰产丰收。其方法迅速被周围群众复制。

  崔宏滨是吉家湾村支部书记,是当地有名的蔬菜专家,该镇引进的凯撒、冬玉、含玉西葫芦、樱桃西红柿、水果型黄瓜新品种都先在其大棚试种,成功后才在全村全镇大面积推广。现在,他和联通公司合作,整合集成物联网和通信技术,将大棚各种传感器瞬时产生的数据传送到手机上,以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病虫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面积达到1000余亩,人均1亩大棚,每亩大棚的收益在4.5万~6万元,吉家湾村也成为豫西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第一村。

  化茧成蝶之大工业

  工业是大王镇经济发展的短板,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没有现成的矿山资源可供开发,在工业发展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成为首要解决的重点。2011年3月,经过多次的讨论,全镇发展工业目标逐渐清晰:立足农产品优势,发展精深加工业,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发展仓储物流业;立足人文历史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

  ――围绕“农”字唱大戏。大王镇农业特色鲜明,大枣和蔬菜是两张响亮的名片。近两年,上马了盛源面粉厂、沙大宝、鹤立果蔬、宏丰果业、亚森枣业、玉皇蜂蜜等一批固定资产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骨干项目,成功开发了枣茶、枣饮、枣醋、枣片、枣花蜜等40余种枣蔬制品,初步实现了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依靠优质的水面水域资源,兴建了后地鲇鱼养殖场、裕达特种鱼养殖公司,野生黄河鲇、鲟鱼、鳟鱼在当地成功繁育,实现冷鲜名贵鱼类本地化养殖的目标,产品供不应求。今年3月份,大王镇成功引进郑州启元公司,投资4.5亿元在大王镇建设一个大型的水产养殖项目: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在老城、后地、梨园滩涂地带兴建万亩水产养殖基地,现已经开挖标准鱼塘500亩;二期工程投资3亿元,在市城东产业集聚区建设年产5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淡水鱼深加工厂和占地4万平方米的高档水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9.5亿元,利税1.9亿元,可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980个,直接带动大王镇周边群众近万人受益。

  ――围绕区位唱大戏。大王镇位于三门峡和灵宝两个区域中心之间,是三门峡市建设“三纵四横”重要节点,且东临三门峡产业集聚区,西接灵东产业集聚区,可以承接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和转移。

  大王镇新建了鹤立冷库、金剑冷库、宏达冷库、神窝冷库、吉家湾冷库等一批冷藏企业,总库容达到10万立方米。在市场充盈期,收购果蔬冷藏处理后,入库贮存,在市场价高时出库销售,延长果蔬的上市时间,提高果蔬的收入。鹤立果蔬冷链物流项目由灵宝市鹤立果蔬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1亿元,总占地55亩,年交易量可达5万吨,是集果蔬低温加工,冷储、冷链配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企业。

  人文交融之大旅游

  大王镇是古代桃林县和原灵宝县的县治所在地,具有悠久的历史,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五帝仰韶文化遗址,包含有许多陶器和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沙坡许家古寨,诉说着“一门四尚书”的人生传奇和历史荣耀。4000多亩的明清古枣林,宛如苍龙、遒劲挺拔,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遮天蔽日的沿好阳河河畔的林带,沧桑壮美的黄河夕照,名优产品、特色小吃、民间习俗等给大王镇的旅游业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精心规划两条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弘农涧河沿岸观光旅游带,以梨园香菇生产基地、大枣观光园、千亩荷塘、万亩枣林、特种养殖为主体,以品大枣、摘蔬菜、游枣林、观黄河为特色。好阳河沿岸观光旅游带,以沟水坡水库、好宏水库、神窝香菇、五帝林苑、五帝遗址、设施农业为主体,突出观光、运动、休闲、劳动体验等特色。围绕两条旅游带,投资293万元对旅游公路进行改扩建,铺设了闫家坪―神窝的沿好阳河旅游道路,两条生态旅游观光带已初具规模。

  后地村位于大王镇西北部、黄河沿岸,千余亩明清古枣林、千亩莲池、800亩贵妃杏园以及3000亩速生林带等生态资源充盈其间。沿着百枣谷由南向北行,车在绿中,人在画中,乡村美景不断在眼前闪现。在此,你可以欣赏黄河旖旎的风光,可到“农家乐”品尝特色小吃,每年的9月、10月大枣丰收季节,许多城郊居民或呼朋引伴、或携妻带子,到大枣自采园摘取娇艳欲滴的红果,体验劳动乐趣。去年,共有6500人次到此观光。现在,后地村生态农业旅游区已成为大王镇旅游业响亮的“名片”。

  统筹发展之大城镇

  作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镇区建成面积达到1.24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达到1.1万人,新建了大王镇客运站、大王镇文化中心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440余万元,升级改造镇区供水管网,提高镇区供水保障能力。在209国道,镇行政街与310国道的交叉地带建设景观绿化带。投资70余万元,建设镇区夜观景灯照明系统。筹资购置大型垃圾清运车1辆、电瓶车2辆、三轮车1辆及垃圾桶,提高镇区环境保洁能力及垃圾清运率,实现日扫日清。城镇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宏达超市、华瑞超市等大型商业机构入驻,沿209和310国道商贸长廊的形成,镇区的商贸流通中心地位已经确立。

  借鉴城镇建设经验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尊重民意、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办法,他们在梨园、北路井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其中梨园新型农村社区总占地20.09亩,总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7650平方米,建设4栋6层住宅楼。北路井新型农村社区占地41.8亩,总投资4000万元,共建设6层住宅楼6幢270套。经过一年的建设,两个社区一期工程已经全部竣工。“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大王村主要交通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各村也自筹资金,对村中巷道进行硬化。筹资530万元,推进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和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的逐年实施,使该镇80%的村可以饮到安全、卫生的生活用水。大王镇面貌的变化,真可谓“苟日新,日日新”。

  管理转型之大服务

  大王镇在社会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服务理念,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去年投资53万元,对社会管理中心进行改扩建,使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总面积达到300余平方米。有效整合政法、综治、维稳、信访以及涉及民生等部门资源,实现办公“一体化”、服务“一条龙”、解决问题“一竿子”到底的办事目标。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整合14个部门,设立7个窗口联合办公室,从去年7月份投入运营以来,共为企业和群众办理各种证照118件,解决难题145件,使该镇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民服务效率更高。

  大王镇是省市重点工程的主战场,承担着繁重的协调服务工作。三灵快道、三淅高速、连霍高速拓宽在该镇共涉及11个行政村,总占地1580亩。大王镇创新服务机制,实行一项工程、一个领导、一套人马,分别成立三条道路项目指挥部。全体人员整天深入到施工现场,及时排解各类矛盾。加强与项目部沟通联系,根据施工进度,制订工程协调预案,使自己工作与项目进度产生“共振”,以提高工作效率。据不完全统计,三条道路建设以来,大王镇共化解各类难题和矛盾134项。在大王境内没有发生一起阻工事件,协调工作多次受到三门峡市、灵宝市领导的称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王镇党委、镇政府正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凝神聚力谋发展,倾心为民谋福祉。我们坚信,大王镇的明天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幸福!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9140-1.html

标签:农机 地方 标准 通过 起草 组织 推广 安徽省

上一篇:辽宁沈阳市开展农机普查工作
下一篇:江苏省渔业机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在金湖成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