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附件福安市开展“六服务”促进农机安全生产
2012-12-27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是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我省今年农机购置补贴已于11月上旬实施完毕。今年中央财政下达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5亿元,省财政配套资金1000万元,全年共补贴机具22.9万台,受益农户逾13万户,拉动农民投入29.6亿元。

  省农机局副局长陈发明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业对农业机械应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越来越明显。而事实也表明,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下,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不断高涨,农机工业产销两旺,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为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

  A 进展最快的一年

  “今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呈现 ‘快、新、严’三大特点。 ‘快’就是早安排早部署,‘新’就是主动探索创新,‘严’就是严格监督管理。 ”陈发明表示,我省实施进度和结算进度在全国都位居前列;实施指导意见于1月中旬下达,比去年提前两个月;首批资金集中结算于5月底开展,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月。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5亿元,比去年增长23.4%。其中第一批资金6.3亿元,第二批资金2.4亿元,另外作为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省份,增补我省第三批资金8000万元。省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插秧机、旋耕施肥播种机累加补贴,购置大型拖拉机奖励农机大户等项目。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578亿元、农机报废补贴资金60.6万元。共补贴机具22.9万台,受益农户逾13万户,拉动农民投入29.6亿元。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5647台,补贴资金39158万元;谷物收获机械13216台,补贴资金19348万元;玉米收获机械2816台,补贴资金8618万元;水稻插秧机3408台,补贴资金6052万元;粮食烘干机1062台,补贴资金3348万元。实现了补贴资金向大中型机具和关键作业环节倾斜的目的。

  “今年结算进度明显加快,大大减轻了企业垫资压力。 ”陈发明告诉记者,今年我省共开展六次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结算,两次预拨款,三次现场审核结算,极大地加快了资金拨付进度。农业部农机化司以“安徽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快补贴资金结算”为题,对我省购机补贴结算工作进行表扬。真诚的服务,高效的结算,更赢得了农机生产企业的由衷称赞,河北雷肯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在结算现场,为省农机局送上了“为民服务,真心实意”的锦旗。

  B  创新最大的一年

  “通过深入总结往年经验、开展实践调研,在具体操作程序、制度规定方面不断创新,使补贴政策的落实更加科学合理,目的是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陈发明说,“农机购置补贴首先是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补贴的重点是农民,核心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一理念必须恪守。 ”

  针对以往年度出现的补贴产品价格偏高、虚假申购、倒卖指标等现象,2011年下半年起,省农机局就着手调研,谋划对策。在总结往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现行操作程序及方法进行了创新和完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制定五大原则科学确定补贴额,不以企业报价作为确定补贴额的依据,抑制了企业乱涨价行为,保护了购机者利益。二是改变补贴申请程序,把购机作为申请补贴的前置条件,即改“先申请指标后购机”为“先购机后申请补贴”,较好地解决了“围标”及倒卖补贴指标现象。三是放宽申请时限,农民从元月一日起到补贴结束前任何时间购机,均可以提出补贴申请,从而满足了农民春耕生产购机需要。四是制定补贴机具电子档案并刻录光盘发放到基层,汇集补贴机具的主要参数、配置、性能、图片等信息,方便农民咨询和农机部门监管。五是要求核机前移,即在申请环节做好机具核实,将核实与申请、建档工作紧密联系。

  围绕购机补贴政策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省农机局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和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及时了解到政策信息。编印《安徽省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手册》5000份、《安徽省2012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申请流程图》3000份分发到乡镇。多次在《安徽日报》、《安徽日报农村版》开辟专版,公布政策解读、操作流程及咨询电话,宣传政策实施效果;在“中安在线”制作网络专题,报道购机补贴工作信息;局领导和购机办负责人多次参加省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等专题节目,直接向农民朋友宣讲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制度、机制和程序。

  实践证明,绝大多数购机农民对今年的操作程序调整是欢迎的,他们认为,先购机后申请补贴的做法最大程度保证了普通购机农户的利益。生产企业也认为,今年政策有效缓解了往年补贴下达时间晚,农民集中购买所带来的供货和资金压力,使得农机市场恢复正常淡旺季状态。

  今年春耕时节,各地涌现往年少有的购机备耕热火朝天的场面。农户纷纷到市场上咨询农机行情,自主议价,在充分考虑性价比后,选择最适合、最满意的产品。在潜山县,仅黄铺农机站辖区种田大户就购买了大中拖10台套、高速插秧机2台,享受国家补贴资金30多万元,大大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化作业水平。该县种粮大户葛德芳在痘姆乡承包了2000亩水田,去年购买2台高速插秧机,享受补贴10万元;今年又购买了2台大拖及配套农机具,享受补贴5万多元。葛德芳高兴地说:“有了机械,种粮的底气更足了! ”

  C  监管最严的一年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按照农业部、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规范程序,坚持阳光操作,力求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陈发明表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表明,今年省农机局在监督管理方面力度之大,可说是前所未有。

  强化监管措施,规范企业行为。严格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营行为的监管,督促经销商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关规定和纪律要求。一是规范补贴机具销售环节发票开具、审核和录入等工作。二是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管。要求生产企业按照农业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营行为的通知》要求,认真审核经销商的资质条件,监督经销商在显着位置悬挂由生产企业统一制作的购机补贴经销商标志,明示配置,公开销售价格,不得代购机者办理补贴手续。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按照《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督查办法》要求,把农机购置补贴督查作为省农机局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做到常年督查同集中督查相结合。省农机局6个督查组在统一部署下,上半年、下半年各开展一次集中专项督查;此外,各组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开展督查,全年共开展督查24次,督查范围覆盖了全省大部分县(市、区)。整个督查工作规范严谨、高效务实,督查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不走过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省、市、县三级农机部门认真开展核查,今年通过实地检查、电话抽查等方式对补贴机具进行核查,其中县级组织核查的比例为100%,地级的核查比例不低于10%或500台补贴额在5000元以上的农机具。省农机局设立6个组,开展电话督查,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从9月开始,主要是对上半年已结算的补贴机具进行抽查;第二批从10月开始,主要对下半年已打表的机具进行抽查。省局全年共抽查补贴对象1800个,涉及补贴机具近2000台,其中补贴额超过5000元的机具逾1000台。

  重视群众信访,严厉查处违规。省农机局通过网站、报纸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全省各地购机补贴热线电话,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建立群众投诉首问负责制和督办件处理制度,要求购机办人员按规定流程处理督办件,并记录归档;建立约谈警告机制,对有违规嫌疑或被投诉的企业开展约谈,要求生产企业、经销商自查自纠,必须严格执行购机补贴相关政策,不得违规操作;按政策严肃处理违规行为,通过督查、群众举报和媒体反映等途径,省农机局今年共受理投诉21起,经核查属实的有7起,均及时进行了处理。

  加强制度建设,源头预防腐败。编印《安徽省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读本》300份,发放至各市县农机部门,在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上专题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教育,增强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廉政风险意识、自律意识。从省购机办到各市县农机部门,均对购机补贴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构建购机补贴及各项具体工作办事流程图,从各个环节查找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因制度漏洞而出现的廉政风险。

  引入绩效管理,建立考评体系。根据《农业部2012年度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我省实际,省农机局制定了《安徽省2012年度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实施延伸绩效管理,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检测与评价体系,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政策落实进展情况,客观评价实施成效、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等情况。

  D  惊喜连连的一年

  今年阜阳市颍州区种粮大户葛浩新经营的流转土地已达13500多亩,拥有300多台套农机设备和专业植保队伍,粮食产量也从1998年刚承包土地时的亩产700多斤增至现在的1300多斤,种粮路越走越宽。这是我省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一个缩影。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规模化、标准化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机械化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陈发明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大大推动了全省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加速农业生产从“人力”到“机械化”的转变;农机消费需求不断升温,农机市场持续繁荣,带动了农机工业快速发展。

  粮食生产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我省农机购置补贴一直紧紧围绕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和“农民收入倍增”计划,重点引导粮食生产过程机械化,尤其是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发展。 2012年全省农机总动力将达到 5860万千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64.6%,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全省农机装备进一步优化,农机化水平全面提升。

  通过补贴政策的拉动,农机装备逐步实现由小型、单一功能、技术含量低向大中型、复式作业、先进适用转变。从补贴机具整体情况来,大中型机具占据较大比重,2012年收获机械、大中型拖拉机共补贴6.71亿元,占全年资金的71%;玉米收获机械、水稻插秧机、谷物联合收获机械等粮食生产重要环节农机具补贴量持续增加。特别是我省围绕玉米振兴计划实施,加大玉米收获机械推广和补贴力度,玉米收获机械补贴量增速较快,由去年的620台增长到2816台,增速在3.5倍以上。田间管理、设施农业等领域新技术和新机具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2012年植保机械补贴6.8万台,比去年增长3倍;卷帘机补贴3224台,比去年增长58%。

  在补贴政策引导下,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5年来,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增长连年翻番,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已从2008年底的230个变成了如今的1609个,拥有各种农机具12.4万台(套),合作社服务正从单一向综合拓展。

  购机补贴政策促进了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农作物抢收抢种作业进度,有效缓解了农忙时节劳动不足的问题。今年夏收期间,全省投入谷物联合收割机12.6万台,机收小麦3540万亩,机收率达到98.3%,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秋收期间,全省投入玉米收获机械1.5万多台,机收玉米670万亩,机收率达45.5%,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

  农机工业加速崛起,成为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精彩看点。农机消费需求不断升温,农机市场持续繁荣,带动了农机工业快速发展,涌现出奇瑞重工等一批在全国具较强竞争力的农机生产企业。2012年,省内共有117家生产企业601个型号的产品在我省享受补贴,共销售补贴机具69513台,享受国补资金14265.2万元、省补资金109.5万元。目前,我省优势农机产品如茶叶加工机械、粮食烘干机、粮食色选机、孵化机等已在补贴机具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我省更是成为色选机、孵化机的国内主要生产基地,产品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占据半壁江山。在补贴政策的强力拉动下,农机企业逐步改变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的状况,不断推出科技含量高、先进适用的新兴农机具,并朝着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快速发展。

  逐浪峰巅豪情在,又见春风卷潮来。陈发明表示,明年拟在全省范围内试行“全额购机、带机申请、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操作模式。同时,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操作程序,实行一站式办理,减少农民往返农机局的次数。目前,省农机局正紧锣密鼓制定工作方案,为明年在全省开展创新试点做好准备。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8888-1.html

标签:农机 促进 服务 开展 附件

上一篇:王罗方局长赴衡南调研“稻-稻-油”三熟制全程机械化项目
下一篇:福建福州市加强农机化推广与农艺融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