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省将从七个方面扎实抓好农机化各项工作,确保农业机械化推进行动计划取得实效。
一、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升扶持政策实施成效。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对推动全省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大配套投入。2013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用于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首批安排我省9亿元补贴资金已经下达,省级财政也将继续保持上年的水平,我们将积极加强与省财政的沟通协调,力争尽快出台今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便于各地尽早组织实施。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市县财政加大对农机化工作的投入,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充分调动农民购置、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做到大发展、大投入。泰州市已经明确将2013年定为“农机化推进年”,市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着力推动全市农机化实现跨越发展。二是完善配套政策。要按照《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要求,结合本地农民的实际需要,争取当地政府完善农机作业补贴、信贷、保险、报废更新、合作社用地等扶持政策,提高各项政策的累加效应。三是强化监管服务。为了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各地要进一步坚持阳光操作,创新监督机制,落实管控措施,确保廉洁从政。特别是要严格按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职责,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要积极争取本级财政加大工作经费投入,完善乡镇农机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手段,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同时,要提高试验鉴定水平,重点加强补贴机具的质量监管,努力提高补贴机具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广大农机手用上质优价廉的农业机械。
二、加大创建力度,着力提升基本实现农机化示范带动效果。开展创建活动可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全省实现农业机械化积累经验、探索路子。2013年,省局将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水平监测评价和指导服务,做好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5个指标体系的试运行工作,客观评价我省农机化发展现状。各地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将率先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内容。要围绕《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验收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层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重点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农机化政策扶持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资金投入重点向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人才培训等领域倾斜,努力构建农机化长效发展机制。要以示范镇、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大整体推进力度,努力形成市抓重点县、县抓重点镇的良好局面。今年力争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要对照指标体系和验收办法,查漏补缺,确保高水平、高标准实现。同时,要大力推进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成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全省其它地区提供借鉴。
三、加快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普及,着力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要突出工作重点,积极加强成熟技术和装备的示范推广,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一是要突出抓好以水稻、玉米生产为重点的粮食生产机械化。尚未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地区务必要明确工作目标,落实推进措施,加大整体推进力度,确保取得实效。要加快粮食烘干、加工机械的示范推广,努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2013年,宿迁市以及沛县、铜山、睢宁、新浦区、淮安区、淮阴区、建湖、东台、泰兴、姜堰等10个以上县(市、区)要力争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各玉米主产区要强化宣传发动,加强机具组织调度,强化服务指导,确保玉米生产机械化再上新台阶。2013年,徐州市以及灌南、滨海等地要力争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已基本实现水稻、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回头看活动,切实巩固好创建成果。二是要突出抓好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重点的秸秆综合利用。今年,省级财政奖补资金投入有望比上年继续增长。各地要继续突出夏季麦秸秆还田这个重点,认真总结经验成效,切实抓好扶持政策、机械装备、作业面积、技术培训、指导服务等方面的落实,力争麦秸秆还田面积超过2000万亩。要加强集成技术推广,积极示范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械化收获集成技术、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械播种、机械深松整地集成技术,不断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水平。三是突出抓好以示范基地为重点的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12]177号)已明确要求加快发展蔬菜耕、种、收、植保和产后初加工机械,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各地要充分发挥六个省级农机科技创新中心和200多个省市县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等载体作用,坚持行政推动、项目带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找准切入点,培育新亮点,加快设施园艺业、设施水产业、设施畜禽业和产后加工机械的研发和示范推广步伐,推动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提升。四是突出抓好以第七届农机展为重点的农机合作交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重点做好第七届中国(江苏)国际农机展的各项筹备工作,继续坚持展会的“高、新、特、精”和国际化特色,将展会举办成集农机产品科研成果推广、新产品推介、供求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展会。继续争取省财政支持,积极组织省内农机企业参加德国、加拿大、东盟等展会、活动,提升我省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农机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四、加强农机合作社培育,着力提升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为了推动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将2013年确定为农机合作社推进年,以进一步强化合作社能力建设,推动农机合作社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由单项作业向全程服务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要突出抓好110个部级示范社建设。一是在落实扶持政策上求突破。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合作社受益数量。要加大项目支持,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承担相关农机化项目,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应用。要加强沟通协调,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通过集中授信、资产抵押等方式,逐步解决农机合作社贷款难问题。二是在强化服务指导上见成效。要按照《江苏省农机合作社规范建设指南》的要求,指导农机合作社健全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发展活力。要加强政社互动,建立健全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合作社挂钩帮扶机制,帮助合作社释疑解难,吸收合作社负责人参与农机化有关业务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深入合作社开展业务指导,提高农机合作社业务经营、机务管理、技术操作能力。三是在增强保障能力上有进展。要依法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分级分类管理,规范维修网点的审核发证工作,优化维修网点布局,引导和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维修点,加强区域性高性能维修中心和农机维修示范点建设,提高农机维修保障水平。进一步丰富“企社共建”内容,鼓励农机合作社共同组建合作联社,增强发展活力。
五、强化农机安全监管,着力提升农机安全发展水平。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扎扎实实抓好基础性工作,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一是积极推进立法工作。按照立法工作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的立法调研和修改完善工作,争取省人大常委会将《条例》列入2013年立法计划。二是着力提高农机“三率”水平。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扭转江苏“三率”水平在全国排名偏后的现状。各地要在大力提升上道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调查摸底,理清工作思路,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推进非上道路拖拉机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签订责任状“三同时”管理,并将其纳入“三率”管理和报废更新范围,确保农机“三率”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三是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平安农机”、监理规范化示范所和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强化农机合作社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不断提高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创建质量,努力构建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2013年,力争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5个、示范窗口5个和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5个,规范化监理所8个。进一步稳定“平安农机通”用户,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四是扎实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坚持日常检查和重要农时集中检查相结合,加强与公安、安监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推进实体型“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建设,健全完善信息交换和联合执法、执勤机制,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源头和路面动态管理水平,防止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六、深化农机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机人才队伍素质。继续认真实施“361”人才计划,不断提高农机人才队伍素质。要下大力气提高基层农机管理、科技人员队伍素质,适时举办农机管理、科技、师资人员培训班,增强农机人员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争取财政扶持,继续推进全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获证奖补工作,严把培训鉴定质量关,保证奖补工作顺利实施。借助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农机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和技能开发等项目,重点加强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和一线机手的操作、维修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全省完成基层农机人员培训3500人次,实现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2.5万人次,农机实用技术培训18万人次以上。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省、市、县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培训学校的软硬件水平。坚持以赛促练,继续与省总工会、省人社厅合作,举办好第四届全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七、加强系统自身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关键在于提升全省农机系统的自身能力。一是要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中央和省委分别出台了相关规定,各级农机部门的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结合“三解三促”,坚持把尊重农民意愿、帮助农民受益作为我们思考问题、制定决策、推动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沉下心来、俯下身子,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农机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寻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方法、路径,使我们所做的决策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推动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二是要狠抓落实,提高执行水平。“为政之要,贵在务实,重在落实”。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如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达不到实际效果。各地一定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对明确的任务、部署的工作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确保决策落实到位。三是要加强考核,提高绩效评价水平。要提高责任意识,树立绩效观念,加强检查考核,进一步严格考核要求,完善考核内容,通过绩效评价,使农机化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发展效果、更加注重农民群众的关注度和认可度,确保各地紧跟时序进度、按期完成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