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农机合作社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明显。
1、农机合作社成为展示农机化工作的新角色
“农机合作社是个筐、有多少农机化服务内容都可以装”,在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中逐步成为了现实,农机合作社从单纯开展农机作业,到增加农机维修、农机销售、农业生产资料代销、农产品加工、开展土地流转、提供农机检审验场地等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机化的内容。有作业找合作社、需维修找合作社、找信息、有困惑找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民和农机经营者生产经营活动中离不开的农机“120”和“农机之家”。农民带机入社、带地入社、带技术入社、带资金入社、带人力资源入社等其他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方式方法,推动着全省农机合作社数量、规模、服务半径、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质量越来越贴近农业生产和农民、农机户的需求和实际,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已成定格,无论谁去、无论走到那个合作社,“门口挂竖牌、室内有版面、院内有标语、作业有标准、经营有记载、服务有约束、运营有规程、机具摆放整洁有序”的规章制度和服务承诺,成为每个合作社在农机作业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增效、增容的基本要素和客观要求。良好的运行合作机制和社员满意的合作效果,合作社顾客盈门要求安排作业的“争议”,和机器热火朝天的作业现场,到处洋溢着农机合作社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三农、服务农业生产的“窗口”和“主力军”的气息。
2、合作社发展成为推动农机化优化发展的新期待
唱好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的“四季歌”,演好重点作物和重点工程项目机械化生产的“重头戏”,奏好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的“最强音”,弹好机械化生产的“协奏曲”,已经成为农机合作社为农业生产、农民农机户服务的主旋律。2012年全省1558个农机合作社拥有拖拉机11251台、农具32412件、收获机8036台、其他机具4294台,平均拥有机具36台件,机具配套比达到1:2.8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41%,并以拥有18.2%机具份额,完成了近40%的作业任务;2012年完成农机作业面积3235万亩,占到总作业量的近40%;实现总收入10.72亿元,单车平均收入达到5.6万元、纯收入达到3.5万元,单台作业面积平均达到1450亩。2012年全省253个农机合作社享受补贴2340万元,购置机具的配套比达到1:4,超过个人购机配套比的三倍;同时在合作社内由于合理的运行、科学的管理、社员间相互的协调配合、驾驶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使机具的利用率、作业效率、经营效益大大高于散户,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3、推进土地流转成为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的新需求
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大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农民需要把土地托付给合作社打工增收,合作社需要稳定作业面积,提高合作社的经营效益,两者“一拍即合”形成联姻。屯留县“旭东”农机合作社,18户农户经营主机12台,开展的服务由单纯作业,逐步发展到增加柴油的流动配送、流转土地。2012年在本村流转土地255亩种植玉米,经秋后核算,每亩除去流转款、种子、化肥、雇工管理、油耗等直接现金开支913元,实际以0.92元的价格卖粮价款亩均收入1255元,两项相抵实际每亩纯收入342元,比单纯的为别人作业增收142元。同时合作社还承担了全村的4400亩粮田的全程作业任务,全村1500个男女劳动力完全放心地全部到邻近的“淀粉厂、长钢、水泥厂”打工,与往年的收入比较,由于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和代耕代种作业,村民增收的幅度在四分之一以上;万荣县的孝斌合作社,由于附近村大部分劳力在全国各地进行“防水堵漏”打工,先后以每亩100-400元不等的价格流转土地1500亩,种植小麦、玉米800亩,年收粮食近80万斤,增收近40万元。目前全省有700多个农机合作社积极参与了流转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12万亩,加上农民带地入社45.37万亩,两项合计流转面积达到76.49万亩,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