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黑土地绽放“现代”魅力
2013-02-28   来源:吉林日报(作者:李建华 郭莹)    

  大棚里的作物苗壮叶绿,养殖园区猪肥牛壮,新型农村社区已具规模……二月,徜徉在公主岭这片希望的田野,看到的,听到的,到处都是争高产、争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蓬勃景象。

  尽管室外气温低于零下20℃,可公主岭市环岭乡靠山村石人特色棚膜蔬菜园区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却温暖如春:黑色的土地,洁白的地膜,翠绿的小苗,显得生机勃勃。西靠山村村民臧志文在这里承包了6个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现在西红柿的苗已经下地。“一栋大棚一年纯利润怎么也有三四万元,这个效益可是同等面积玉米效益的近20倍!”

  石人特色棚膜蔬菜园区监事会会长孙国维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靠山村先后建100栋蔬菜大棚,3年多来生产鲜菜500万斤左右,创产值500多万元,利润达300万元以上。

  公主岭市以棚膜蔬菜园区作为突破口,实现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式发展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转变,主推暖棚与冷棚配套发展和半卧式日光温室两种模式。2012年,全市新发展温室大棚2048万栋,全年可生产新鲜蔬菜25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大棚收入占农村人均总收入的13.5%。

  土地集约种植,让秦家屯镇城北村全国种粮大户高继平和城北村的村民真正尝到了甜头。高继平是公主岭市兴收玉米合作社的理事长。2012年,合作社种了290公顷地,这些地,有的是流转的,有的是承包的。采取统一购种、购肥,统一种植,统一秋收的措施。采用了用机械化整地,节省了成本。采用秸秆还田技术,节省了人力、机械进入田地的次数,节省了工时。在种植上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密度增加,每公顷增加一万株,接近七万株,增加了产量。在田间管理上,采用化肥科学测土,根据土壤结构配置施肥量。除草采取机械化封闭药剂除草。“由于土地集约后,都连在一起,机械好操作,所以最后在收割上,我们采取机械化。一公顷至少节省一千元钱以上。2012年,玉米的最高产量达每公顷2.7万斤。”高继平说。

  公主岭市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建立土地集约经营园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切入点来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显着效果。2012年,公主岭市签订土地流转合同55份,整村整屯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460公顷。

  公主岭市环岭乡火炬村农机大户魏刚说到农机化耕种的好处滔滔不绝:“我与当地102户农民签订了土地流转作业合同。购买了24台大、中、小型农机具。以前用牛马耕田,种一公顷地,若想一天完工,得雇三四个人,人工费用至少得一千元。采用机械播种,500元就够了。人工播种,1公顷地只能种5万株玉米苗,出苗还不齐,现在1公顷地播7万株玉米,出来的苗又齐又壮。今年收割人工最低是200元钱一亩,用机械收割就能省一千元钱以上。收割的粮食还不占地,没有杂质,现在采取机械化整地、种地、收割,让我们老百姓省力又省钱啊。”

  公主岭市农业生产适时作业期短,迫切需要和依靠机械化作业改变耕作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近年来,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让农民增产又增收的好路子。2012年,争取农机补贴资金4600万元,新购买820台套。全市农机保有量达到3.5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9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70%提高到73%以上。

  过去,农民种田大多沿袭着传统性的人工耕作的方式,缺少技术含量。如今公主岭市采取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喷药、膜下滴灌等现代生产技术,正在逐步实现由传统、粗放型向精准型的转变。公主岭市刘房子镇湾沟村村民董贵就是利用膜下滴灌等现代生产技术增产增收的受益者,董贵说“我一共三公顷半地,种的都是玉米,2012年,采用的是大垄双行和膜下滴灌的技术。不采用这些技术耕地,一公顷地只能种5万株左右的苗。采用这些新技术,一公顷地能种7万株,而且保苗率能达到90%以上,苗也长得壮。”今年秋收比往年增产10%左右。他们还实行精准耕作技术,每公顷玉米可增产20%,增收2000多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8503-1.html

标签:农机 魅力 现代 黑土地

上一篇:农业部全面部署春季农机化生产
下一篇:帮人种不如自己来 服务型合作社谋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