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浦江县浦南街道杨先生村见到杨利生时,他正在办公室跟两个儿子盘算着种粮计划,门外停着8辆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农用机械设备。
“这些都是油老虎,种粮的一点利润,都被他们吃去了。但没它们又不行。”当我们夸着农业现代化时,杨利生说道。
杨利生种有千亩良田,他的利生粮食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最大的粮食合作社。大儿子杨能治负责合作社的机械作业,他对机器油耗了如指掌,“光去年一年,我们这些农机的柴油费就在20万元左右,最花钱!这几天,油价又涨了,我看着都觉得心慌!”
“确实是个问题。”杨利生点点头,对记者说道,“我们用的农用机械,都是在稻田作业的,可却要支付跟机动车一样的柴油价格,是不是有点冤?”
杨利生介绍,几年前,国家对成品油进行了油价税费改革,按“多用多缴,少用少缴”的原则,把公路养路费等费用折算到油价当中。“这对于司机来说,是很公平的改革。但我们这些种粮大户就亏大了。我们的农机又不上路的,却也必须负担这笔费用。”
杨能治给我们算了笔细账,以一亩粮田加工出700斤大米为例,需要投入成本包括:租金433元,种子100元,化肥150元,农药150元,人工300元,耕种、收割、烘干油耗300元,农机油耗成本占到20.9%,与租金、人工一起成了成本“三巨头”。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由于分管的是销售,这样的细账,小儿子杨小治也是头一次看到。“这油价太可怕了!今年,我们又要准备扩大面积,成片的稻田耕种、除虫、收割、烘干,都需要机械化。机器一动,就要吃油。今年家里还准备买两台烘干机、一台收割机,这可如何了得!”
“如果是其他成本,我们还有办法降。但只要使用机械,就必须吃油。油价不跌,成本不减,收益不升,只能做赔本买卖了。”杨利生皱着眉头说。
为了降低成本,杨利生父子已经谋划着种植附加值高的水稻。在一些老专家的帮助下,他们成功种植100亩富硒水稻,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一倍。另外,他们还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稻田养鸭、稻菌轮作、种植果蔬、发展养殖业等,让稻田一年四季都有产出。
“但农业毕竟是弱势行业,而且高价柴油对农机真是不合理。能否请有关部门给予适当的油价补贴,让我们轻松上阵,种更多的粮,赚更多的钱。”杨利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