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走走乡村路 看看庄稼人”
2013-03-21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作者:白云鹤)    


刘恒新与农民亲切交流

  3月7日 最后一天 回看屯留

  按照既定行程安排,3月7日是调查组在屯留的最后一天。

  上午,调查组成员各自在房间里整理十天来收集的材料和访谈笔记,准备将这些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县农业部门交流,并对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

  十天以来,调查组以两个乡镇为主,重点对麟绛镇刘家坪村、西街村、东藕村,西贾乡西魏村、张贤村等多个村镇,旭东农机专业合作社、惠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老军庄昌泰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姬村吉祥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2个合作社进行了深入走访和调研,与农民、机手、合作社理事长和企业老总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农委、农机、畜牧中心、农经中心、蔬菜办的主要负责人也多次进行座谈,就屯留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春耕备耕工作情况、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调查组总体认为屯留县能够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围绕本地实际,在种植业、畜牧业、经管工作、农机化工作和蔬菜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

  同时,调查组了解到屯留农机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数量与质量并重。2012年屯留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79.9%,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调查过程中,王旭东等多家合作社理事长一致表示,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使他们降低了运营成本、减少了维修费用、提高了机具利用率、缩短了作业时间,还增加了作业量。而社员们则认为加入合作社以后,不但省心省力,还能腾出身子外出务工,多赚一份工资。政府方面则认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承接了“深松”等多种项目,为政府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

  下午四点半,调查组与副县长贾林波、农委主任马珂炜等人进行了在屯留的最后一次座谈,将上述情况和具体问题反映到县,并为屯留县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供指导建议。听过调查组对屯留调查的总结和建议以后,副县长贾林波再次表达了对农业部的感谢,他说:“正月来的人都是贵客,农业部调查组还没出正月就已经到岗工作,还来到乡下、来到农民中间,这对屯留来说是份意外之喜。听了调查组刚才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们身在基层,对很多问题束手无策,农业部能来帮我们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向上面反映问题,让我们非常感动。”马珂炜说:“这次感受特别深,我是新兵,刚当上农委主任一个月,调查组来了以后,不但对屯留县有意义,对我个人也非常有用,帮助我迅速了解农村工作情况,而且这十天来在吃、住、行上都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基层人更要向中央看齐、向调查组学习!”

  3月8日 移师闻喜 直面干旱

  早上八点半,4个小时,315公里高速公路,穿过重重隧道和纵横山谷,调查组踏上了调研新征程――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

  像从前一样,调查组还来不及休整便与闻喜县县委书记和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召开了首次座谈会。两个半小时里,调查组对闻喜县的农业农村情况有了宏观了解。闻喜县有农业人口33万,耕地面积81.93万亩。全县小麦播种面积达64.24万亩,是山西省小麦种植第一大县。

  就像调查组沿途所看到的周山环绕、众岭齐鸣一样,闻喜县内3688个磨盘岭星罗棋布,2600多条沟壑纵横陡峭,且该县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年降水量仅500毫米左右,且多集中在7―9月,有效降雨少之又少,甚至有“十年九旱”之说,老百姓吃足了干旱带来的苦头。

  县委书记张汪尤向调查组介绍,闻喜县中低产田面积达64万亩,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难以缓解闻喜的干旱之境。闻喜境内的养家园、三河口、小溅河等水库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1500多眼机井,有一半以上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机电灌站、塘坝、饮水等小型水利工程也早已超期服役,水浇地面积不足20万亩,闻喜农业依然“靠天吃饭”。

  县农委副主任张文革向我们透露了更为紧迫的消息:闻喜正处于干旱状态!50万亩旱地小麦几乎全部受害,严重受害面积达10万亩。目前全县已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将小麦普浇一遍。

  闻喜县气象局安局长告诉调查组,从去年9月起至今,闻喜县平均水量只有150毫米,去冬几乎无降雪,今春到目前也无一场有效降雨。

  副县长王学智对旱情发展十分担忧,他说:“一年三场雨对农业生产最重要,八月、十月和三月,现在我们的技术支持、服务措施都跟上了,就差一场及时雨了!”

  闻喜调查第一天,为旱情揪心,盼早日降雨,解地之渴,救人之困!

  3月11日 旱情持续

  还惦记着昨晚睡前的小雨,还记挂着闻喜的旱情,记者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向窗台,看看昨晚这场雨能否成为拯救“旱城小麦”的及时雨。打开窗帘,一声叹息,楼下土地依旧干燥,一夜无雨。早饭时,调查组成员不约而同地都提起了昨晚的降雨,也都惋惜这场雨最终没能下下来,洒水一般,稍纵即逝。

  上午,调查组通过与闻喜县农委的工作人员进行为时4个小时的座谈,对闻喜县从旱情到技术、从粮食补贴到体系建设等,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尤其针对闻喜旱情问题,调查组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决意开完会就马上到干旱的小麦地里看看。

  下午一点半,调查组驱车来到了桐城镇赵家岭村小麦地,一下车就真切感受到了干旱的情况,正值返青期的小麦,大多数都稀稀拉拉地趴在地里,外层的叶子已经枯黄,随行的县农委主任任东坡说,“要是再有一个礼拜没雨水,这麦苗就都得要死了。”

  大片大片的麦地,大条大条的裂缝,随处可见干燥的小土块和只有拇指高的麦苗(正常时期已经超过一手高了),让调查组越走近,越揪心。

  但随后,调查组又发现了一件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情况――地膜覆盖,目光所及之处,有不少麦田采用了地膜覆盖技术,塑料薄膜上还有星星点点的雾气水珠,这片麦田明显生长得郁郁葱葱。

  右手边旱情告急,左手边苗情尚稳,一个地块为何两种结果?山西省农机局王成林处长和调查组刘恒新组长总结了三条原因:“浇没浇地不一样、耙不耙地不一样、铺不铺膜不一样。”

  闻喜地区十年九旱、水利设施又年久老旧,根本无法满足浇地的需求。在麦田里,调查组碰到了几位正在给自家麦苗浇水的村民,据他们讲,现在村民们普遍都用私人打的井,每小时就要25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只有这样地里小麦才能长起来,不至于颗粒无收。耙地,就是通常所说的碾压,通过将土地表层的毛细孔掩埋覆盖,达到减少水分蒸发的目的,为小麦生长蓄水。经过耙耱镇压过的麦苗根深、根粗,没有耙耱镇压的麦田表现苗黄、苗弱,植株矮小,分蘖少、次生根少。耙耱镇压简便易行,省工省时,容易机械化操作,提墒保墒效果明显。而地膜覆盖则可以增温、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加粮食产量。赵家岭村村民赵新海告诉我们,今年地膜覆盖后小麦产量比没铺膜的至少增产100斤以上。县农委副主任张文革说,为推广地膜覆盖技术,闻喜县每亩补助农户农膜40元,补助机械铺膜作业费10元,去年全县共实施小麦地膜覆盖播种2万亩。好处不少,可农民未必买账。

  调查组了解到,大部分农民也知道地膜覆盖好,但需要用一天铺膜,用一天卸膜,老百姓认为费时费工不划算。两天的时间在外打工可以赚取300元左右,而用了地膜的小麦,每亩地也仅可增产100―200斤,算下来也不过增加一两百元收入,因此即使在政府免费送膜的情况下,他们也认为铺膜太麻烦,经济效益又不明显,而放弃铺膜。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8423-1.html

标签:农机 庄稼人 看看 乡村

上一篇:水陆两用机耕船旺销湖南
下一篇:黑龙江投两百万构建省级农机管理调度指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