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北京市设施结构小改进,机械化水平大提升(图)
2013-04-05   来源:中国农机互联网    

  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通过对设施大棚结构改造,筛选集成了大棚蔬菜生产耕整地、起垄、铺膜、移栽注水、土壤消毒、嫁接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结合农时于2013年3月29日在顺义区农科所基地进行了集中生产现场展示。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吴宝新,蔬菜处处长司力珊、计财处处长孟建洲、农机处处长翟金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树忠、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站长杨立国等有关领导,各区(县)农业局、农业(农机)服务中心主管蔬菜和农机工作的局长、主任、科长,各区县农机推广站(农机研究所)站长(所长),果类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各区(县)设施规模园区相关负责人,新闻媒体等近100人参加了现场会。

  现场演示的整套机械化技术充分体现了设施蔬菜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的理念,即由过去只注重农机如何实现大马力、小体积、多功能以适应设施结构的理念,向如何调整设施结构以适应现有农机装备的农机农艺融合的理念转变。仅对大棚两端结构进行了小小改造,就使得30马力大棚王拖拉机便于进出,解决了传统结构只能使用动力不足的微耕机而导致的耕深浅、作业效率低以及无法使用起垄、铺膜、移栽等机械的难题。原来靠人力手工操作且费力、费工的生产环节如起垄、铺膜、移栽现已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设施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据使用这些机械化技术的园区负责人史主任介绍,顺义区农科所基地已改造10栋,改造后便于大拖拉机进出,耕整地深度比原来微耕机深5~10厘米,效率提高3~5倍;起垄比人工效率高5~7倍;铺膜、移栽、注水联合作业一次完成是人工作业效率的7~10倍。按现价计算,实现设施大棚生产全程机械化较之前亩均节本480元。史主任特别提到,当前局面是农忙时节有钱也很难雇到工人,机械化作业真是为园区蔬菜生产救了大急。他说:“起初我也持怀疑态度,因为毕竟没有试过,心里没底。现在通过试用这些技术感觉效果很好,要尽快安排再改10栋。”

  另外,现场演示会也展示了土壤消毒机、蔬菜嫁接机等蔬菜生产机械化新技术,上述机械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农民增收,也必将带动北京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设施农业已成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到2011年末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其中:春秋大棚蔬菜种植面积约占40%,春秋大棚蔬菜生产已成为京郊蔬菜生产的重要形式。多年以来,大棚蔬菜生产环节中土壤耕整地、土壤消毒、起垄、铺膜、移栽、嫁接等生产环节主要靠人力手工操作,劳动力投入多、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大棚蔬菜产业的高效发展。农业生产要抢农时,农时紧,在农忙季节雇工成本不仅高而且还很难找到适用的雇工。大棚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急需实现机械化作业。近年来虽然在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方面进行过一些技术试验示范,但是仍然停留在小型田园管理机旋耕整地、人工起垄、铺膜、移栽等方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设施大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问题。

  市农业局吴宝新副局长在现场会最后发表了总结讲话,他表示北京要用4~5年的时间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全国农机化水平最高的产业。他还强调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三个融合,一是定性和定量的有机融合;二是全链条的融合,即从播种、定植、消毒、栽培、植保、收获全过程的融合;三是全面的融合,即在大棚和温室等设施农业中都有农业机械在奔驰作业。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8361-1.html

标签:农机 水平 提升 改进 设施 结构 北京市

上一篇:东北谈会在哈召开 打响东北地区抗春涝保春播攻坚战(图)
下一篇:新科技大农机助力 黑龙江省垦区掀起备春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