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机化高级智库助谋“顶层设计”
2013-04-17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作者:朱礼好)    

  4月10日,农业部农机化司在江苏镇江组织召开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组会议。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恒新,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副校长易中懿,各专业组组长、副组长及专家组有关专家与会。

  农机化科技创新时不我待,高级智库应时而生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完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全国农机化科研协同创新能力,在去年9月11日农业部科教司、农机化司在四川西昌市召开农机化科技创新战略研讨会上,提出要成立“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组”。随后的11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了专家组第一次会议,会上确立了专家组的组成,包括全国农机化科研、教育、企业的有关21位国内农机化领域一流的专家学者,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担任组长,中国工程院汪懋华、傅廷栋、陈温福、刘旭、陈焕春等5位院士担任顾问。

  此后,在罗锡文的院士积极努力及农机化司的大力支持下,战略咨询专家组在农机化科技战略规划、重大科技需求论证、推进农业和农机科研单位、农机化产学研推协作,提高农机化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战略咨询专家组成立以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农机化司和战略咨询专家组经过反复酝酿和多次沟通,初步设立了农机化科技创新土壤耕作机械化、种植机械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机械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种业机械化、林果业机械化、设施园艺工程、饲料与养殖工程、精准农业、技术集成与区域规划等11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专家10人左右。“这主要是基于学科特点与共性关键技术两方面的考虑,按照农业生产的作业环节和产业类型相结合的原则设立的,希望能够为专家搭建一个全国性的交流协作平台。”农机化司相关人士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农业的加快发展,农机化科技范围也越来越广,要提高农机化科技对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必须更加注重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各小组以山不辞土石之心态,吸收了各自领域的相关农业农艺专家。

  着眼农机化发展“顶层设计”,搞好协同创新

  农机化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技术,不仅包括农业装备的制造研发,而且还与农业经营规模、耕作制度、植物生物特性、土壤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紧密联系,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要素,是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工业成果的综合集成。加快农机化技术研发,不仅对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土壤质量提升、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息息相关。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农机化系统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机化科研开发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深入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有了重点突破,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研发取得长足进步,养殖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机械化加快发展,农机化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但整体来看,虽然农机化技术装备研发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仅仅是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距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也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农机化科研投入少、底子薄、欠债多;二是各单位低水平重复研究多,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成果少;三是农机与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不够,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不强;四是创新团队建设滞后,技术集成与示范资金缺乏。

  鉴于此,在这次会议上,罗锡文院士在说明成立专家组、专业组干什么时,就是要搞好农机化“顶层设计”,站在全国高度、着眼当前并兼顾长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干好“国家农机化发展战略咨询、农机化发展重大项目的决策建议、农机化发展的重大项目评审”这三件事,他还强调,专业组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做好调研,调研报告要“讲实话、有新意、有影响”。各个专业组成立后,须勇于担当、认真研究全国农机化科技发展的需求,对各地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轻重缓急,凝练一批重大农机化科研项目;要加快技术装备研发,破解农机化发展难题,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认真完善专业组管理制度,搞好分工合作,增强交流互动。

  刘恒新指出,今后专业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协同创新,通过建立协作机制,搭建全国性平台,凝聚农机化科研、教学、推广、生产企业以及农业等方面的专家,推动大联合、大协作,谋划和实施好未来5到10年的重大项目,逐步构建和完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把大家的智慧成果用到生产实践中,实现资源共享。刘恒新还特别提到农机科研创新和专家组的工作要发挥生产企业的作用。他认为,农业机械化大部分是应用技术,需注重把技术用到产品中去,科研、推广、制造三方加强合作,尤需从使用者角度着想,这样才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普及。而目前很多科研机构在研发产品方面是与使用脱节的,很多单位单纯把机械研究当作一种手段,未把机械作为一种实现农业、农民解决方案的目标。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动力与手段,是农民增收的基础。科研具有与前瞻性与先导性,未来,专家组要开发一批产品,形成一批模式,实现农机化对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支撑。”刘恒新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8304-1.html

标签:农机 设计 高级

上一篇:北京市四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下一篇:吉林省春耕物资充裕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