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滨海新区5座温室年产值破1亿元
2013-05-07   来源:渤海早报(作者:袁晓峰 方旭)    

  渤海早报讯 (首席记者袁晓峰 实习生方旭)1.5万平方米的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内,依靠尖端的育种技术和电子化智能管理平台,创造出120名蓝领工人年产值突破1亿元的奇迹。目前,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蕈菌育种培育基地,产品远销全世界10多个国家。

  昨日,渤海早报记者走进位于大港小王庄镇的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这座超级蕈菌工厂由5座50米见方的阳光温室组成。与一般的农业大棚不同,白灵菇、茶树菇、鸡腿菇等各种菌类并不是生长在田间、地头,而是整齐地躺在培养架上。目前,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已经达到日产量7.8吨满负荷生产量,以一年300天的生产周期计算,科技园内各种菌类的年产量可达2400吨。目前市场批发价为每公斤40―160元,科技园的年产值已经突破1亿元。除去包装等生产面积,单纯的种植面积为1万平方米左右,每平方米产值达万元以上。

  技术总监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郭成金介绍说,蕈菌是生长在树上与地上的食用蘑菇的统称。其中,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经过近30年的研究,他们已经攻克了对富含17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白灵菇的批量培育的科技难题。而这种培养土培育白灵菇的好处,就是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监测土壤养分含量,并根据蕈菌不同的生理周期给予不同配比的养料,这样培育的白灵菇生长速度更快、产量更高,由原来一年一季,增产至如今的一年四季。

  另外,渤海早报记者在超级蕈菌工厂里还发现了一件怪事,这里看不到给各种菌类浇水、施肥的农民,仅有几十名工人在监测仪表盘内的各种数据。厂长陈金卫告诉记者,白灵菇等蕈菌的生长温度、湿度、光照度以及新风进入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均由中央控制器设定。而这台中央控制器则24小时控制各个货架内的湿度、温度和光照。工人们仅需要移动鼠标就能够给白灵菇通风、浇水、施肥。现在厂区120名员工,只有不到30%的工人负责监管白灵菇生长,更多的职工从事着销售和包装工作。陈金卫指着一箱箱已经打包好,准备空运的白灵菇说,由于口感好、营养含量高,在美国、韩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的超市内,都是能看到咱们新区产的白灵菇,销路绝对不用发愁。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8225-1.html

标签:农机 亿元 滨海新区

上一篇:黑龙江投入52万台农机抗春涝保春耕
下一篇:工厂化育秧 中国农业尝试工业化标准生产